飲食積滯

飲食積滯證,中醫病證名。是指由於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而出現的證候。常見於腹痛。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方劑,常用中藥,常用腧穴,常見病,針灸療法,預防與調攝,轉歸預後,

病因

暴飲暴食,飲食停滯,納運無力;過食肥甘厚膩或辛辣,釀生濕熱,蘊蓄胃腸;或恣食生冷,寒濕內停,中陽受損,均可損傷脾胃,腑氣通降不利而發生腹痛。

病機

食滯內停,運化失司,胃腸不和。

辨證要點

食滯中焦故脘腹飽脹;納化失常,胃失和降,故胃脘脹痛拒按,噁心欲吐;濁氣上逆,故暖氣吞酸,嘔出食物積滯減少故稍舒;腑氣不暢故大便不爽;積滯瘀久酸腐,故矢氣酸臭。苔厚膩、脈滑均為食積內阻之象。

臨床表現

脘腹脹滿,疼痛拒按,噯腐吞酸,厭食嘔惡,痛而欲瀉,瀉後痛減,或大便秘結,舌苔厚膩,脈滑。

治法

消食導滯,理氣止痛。

方劑

枳實導滯丸加減。

常用中藥

大黃、枳實、神曲、黃芩、黃連、澤瀉、白朮、茯苓。

常用腧穴

中脘、天樞、關元、足三里、內庭。

常見病

腹痛。

針灸療法

毫針瀉法。

預防與調攝

平素飲食有節,進食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飲食。忌暴飲暴食及食生冷、不潔食物。食積腹痛者宜暫禁食或少食。醫生應密切注意患者的面色、腹痛的部位、性質、程度、時間、腹診情況、二便及伴隨症狀,並觀察腹痛與情緒、飲食寒溫等因素的關係。如見患者腹痛劇烈、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溫、嘔吐不止等症狀,需警惕出現絕脫證,須立即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轉歸預後

腹痛的轉歸及預後決定於其所屬疾病的性質和患者的體質。一般來說體質好,病程短,正氣尚足者預後良好;體質較差,病程較長,正氣不足者預後較差;身體日漸消瘦,正氣日衰者難治。若急性暴痛,治不及時,或治不得當,氣血逆亂,可致厥脫之證;若濕熱蘊結腸胃,蛔蟲內擾,或術後氣滯血瘀,可造成腑氣不通,氣滯血瘀日久,可變生積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