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養脾胃不生病

食養脾胃不生病

脾胃不好,身體健康就失去了保障。中醫養生專家教你如何養好脾胃不生病。 全書共10章,詳解脾胃養生的大作用,細說脾胃病自我診斷的小竅門和科學的養脾胃之“道”,提供數十種飲食及中藥調養脾胃良方、數十個經絡調養脾胃小妙招,一本書為你解決脾胃煩惱。

基本介紹

  • 書名:食養脾胃不生病
  • 類型:健身與保健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2200329
  • 作者:趙承勇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208頁
  • 開本:16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求醫不如求己,自己才是最貼心的保健醫生。
藥補不如食補,廚房才是最安全的家庭藥房。
詳解脾胃養生的大作用,細說脾胃病自我診斷的小竅門,提供數十種飲食及中藥調養脾胃良方、數十個經絡調養脾胃小妙招,一本書為您解決脾胃煩惱。

作者簡介

趙承勇,男,主治醫師,畢業於湖南中醫學院(現湖南中醫藥大學)。熟讀《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論》等中醫經典,曾出版《平衡養生10堂課》。
執業醫師編號:199843110432930710215

圖書目錄

第一章脾胃是人體的“糧倉”,健康全靠它們來養
脾胃相表里,論脾說胃話健康
人活一口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脾胃是五臟六腑的“糧庫”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人更有精氣神
脾升胃降功能強,人體“內環境”則平衡
第二章脾胃傷不起,察顏觀色警惕脾胃有隱疾
吃飯“沒胃口”,脾胃有大責
易餓易渴,也是脾胃不佳惹的禍
“燒心”,謹防脾胃在“鬧彆扭”
腹脹,脾胃有可能正處在“水深火熱”中
噁心嘔吐,必與脾胃有關
胃痛,拉響脾胃需要關注的警報
肚臍“異象”,告知你脾胃的健康狀況
倦怠無力,也與脾胃有關係
看面相,透過五官知道脾胃的健康狀況
第三章脾胃無虞重在養,飲食之“道”確保脾胃不受傷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是最養脾胃的飲食方式
黃色入脾胃,黃色食物要多選擇
甘入脾,甘甜的食物要適量多吃
吃飯多咀嚼,湯、粥最養脾與胃
刺激性食物要節制,爽了口舌傷脾胃
貪圖寒涼,傷脾傷胃沒商量
饑飽無常讓脾胃受損,三餐定時定量好
養脾胃有良方,飯前先喝湯
飯後這些“事兒”,脾胃易受傷
第四章養脾胃不需太麻煩,食物中有補益脾胃的“上品”
五穀為養,益氣養血益脾胃
山藥等薯類,都是養好脾胃的“靈根”
每天三顆棗,補益氣血脾胃強
薏苡仁健脾除濕,功效很全面
栗子當零食,益氣健脾很美味
花生養脾胃,是雜糧中的精品
烏雞一身都可入藥,皆是“脾胃靈”
綠葉蔬菜蕎脾胃,滋養脾胃功效奇
木耳益氣活血,養脾胃不可不備
大蒜養脾胃,為脾胃保駕護航
山楂養脾胃,橫掃一切“沒胃口”的毛病
第五章中藥是補脾胃的天賜良藥,善用中藥讓脾胃安康
人參是補益脾胃的“百草之王”
芡實補脾胃,南方家庭主婦用了上千年
甘草養脾胃,甘當“和事佬”
茯苓健脾滲濕,對症保健脾胃不虛人更靚
藿香幫脾胃除邪氣,養生又治病
陳皮很常見,常用理氣養脾胃
丁香芳香益氣,也是養脾胃的寶貝
大黃益脾胃,重在除積
千姜養脾胃,溫寒化濕最相宜
玉竹清熱生津,讓脾胃津液充足“動力”足
第六章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益氣血補脾胃的良方讓人更剛強
“大米粥”是調養脾胃的天下第一粥
“紅糖雞蛋湯”益氣養血,常喝人不虛
“三紅茶”是人人都可選用的脾胃調理秘方
“紅糖小米粥”補益氣血,是尋常百姓的重要“補品”
“黑紫二米粥”補氣養血,常吃底氣足
日常“臘八粥”,健脾抗衰樂悠悠
“枸杞山藥糊”補脾養胃,延年益壽
“二米南瓜粥”,脾胃最需要的香甜粥
“茯苓養生餅”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益脾健胃美食
“人參大棗粥”是益氣健脾的不二選擇
第t章脾胃濕熱愛生病,健脾除濕的藥膳讓脾胃安身心安
“赤豆薏米湯”常食脾胃無濕熱,人更靚更健康
“薏米蓮子百合粥”擊退中焦濕熱,無病一身輕
“二豆湯”清涼除濕,最適合暑夏季節飲用
“山藥黑豆薏仁湯”除濕熱健脾胃,可提神
“紅蓮枸杞鵪鶉湯”治濕熱,健脾補虛勞
“荸薺羹”清熱健脾,輔治一切濕熱之症
“雙棗蓮藕燉排骨”,常吃可避免濕熱上身
“清心蓮子田雞湯”益氣健脾除濕熱,還你一片清涼
“土茯苓鱔魚湯”,值得家庭收藏的健脾除濕熱美味
“車前草豬肚湯”健脾除濕熱,適合家庭首選
“雪梨豌豆炒百合”,奇妙的組合卻有健脾胃的大作用
第八章脾胃虛寒生疾病,溫養脾胃給身體帶來“陽光”
“豬肚墨魚湯”暖身暖脾胃,常吃不怕冷
“豌豆糯米粥”補好脾胃,讓身心一團和氣
“補中益氣湯”,源自《脾胃論》的補虛寒名方
“枸杞蘿蔔狗肉湯”也是暖胃祛寒的調補良藥
“人參柴(烏)雞湯”大補元氣,健脾強身心
“蓮子紫米粥”是美味的益脾祛寒粥
“人參蜂蜜粥”來一碗,虛病全解除
“白果蓮子烏雞湯”養好脾胃,無寒涼

序言

俗話說:“沒啥也別沒錢,有啥也別有病。”但人吃五穀雜糧,怎能不生病。那么,病又從何而來呢?金代著名脾胃病大醫家李杲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在他看來,脾胃受傷,是百病滋生的主要因素。同時他還指出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情志不定、寒溫不適、勞役過度等都是內傷脾胃的根本原因。而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很大,常常加班熬夜,或是晝夜顛倒,作息時間混亂;同時飲食不規律,饑飽無常,過食肥甘;再加上焦慮、抑鬱、憂愁等不良情緒的影響,脾胃必然會受到損傷。
中醫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它們被歷代醫家稱為“水谷之海”,是“後天之本”和“氣血生化之源”,因為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包括周身血液在內的維持生命的一切營養物質都要靠脾胃供給。一旦脾胃功能不能正常發揮,身體肯定就會出現問題,而百病也會由此滋生。中醫常說的“脾胃虛則百病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其病理過程主要表現為:脾胃虛弱,首先是胃的受納與降濁功能受影響,以至於氣血生化無源,使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頭目膚發有失濡養,而發生病變;而脾失健運,不但其他臟腑組織得不到營養的供給,同時水濕內停,久蘊成濕熱,或聚為水飲、痰濁等,這些都極容易引起和加重各種疾病,如眩暈、咳喘、胸痹心痛、痰多、腹脹、便秘、小便不利、水腫等,從而影響健康,加速衰老,縮短壽命。另外,脾胃虛弱,會導致人體元氣不足,體質自然不好。然而“正氣存內,邪不可乾”,也就是說,如果體內的正氣充足,病邪便無從損傷身體。而體質不好的人,元氣也虛,抵抗病邪的能力自然就差,感冒等病邪也會乘虛而入,危害健康。
關於脾胃與健康的關係,明代醫學家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概括說:“蓋人自有生以來,惟脾胃以立命之本,胃強則強,胃弱則衰,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這裡,他將脾胃視為人的立命之本,胃氣強則生命健旺;胃氣弱則身體會逐漸衰退;胃氣無時,就說明人的生命已經結束,真正地死亡了。他還認為,在各種衰老與疾病的原因之中,脾胃虛損是最重要的因素。這一理論,又一次將脾胃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高度。可以這樣說,如果脾胃不好,身體健康也就失去了保障。所以,要想平安健康地生活,長壽少生病,就必須養好脾胃,即使治病也要兼顧脾胃的補養。
怎樣才能養好脾胃呢?我們常聽人說“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兩句話不僅道出了食物對生命的重要意義,也道出了食物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實際上,食物養生命,也就是養脾胃。因為,食物通過我們口中進入食管後,首先停留的地方就是胃。中醫講,“胃以喜為補”,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吃進去胃喜歡的食物,它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受納與消化的功能,將之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一般來說,胃喜歡的主要是易於消化且對它沒有刺激的食物。脾也是這個道理,人們常說“冷食傷脾”,試想一下,炎熱夏天裡,渾身內外燥熱之時,突然吃下一口冷飲,體內原本溫熱且正在運行的脾胃受到寒冷的刺激,它們的工作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食物對脾胃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脾胃本身也需要氣血的濡養,而氣血來源主要依靠食物營養供給。由此可見,養脾胃,“食養”是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佳的方式。
而食養脾胃也很有講究,不但要遵循科學之道,結合中醫學原理及常識,才能算得上是正確與完美的方法,同時還有許多民間經驗及偏方值得學習與借鑑。為此,筆者特別編著了這本《食養脾胃不生病》來獻給所有珍愛生命與健康的朋友。全書共分為10章,內容涉及脾胃功能理論、科學的養脾胃之“道”、養脾胃的食物與藥材,重點介紹了許多養脾胃、美容的方法,以及從脾胃入手的常見疾病的食療防治方法,以期科學、正確、全面地指導人們養好脾胃、遠離疾病,在健康的大道上一路順風!
編著者
2014 年2 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