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油

食油,也稱食用油,是重要的調味品,它在增進食物的色、香、味、形方面有很大的作用。食油,又稱脂肪,一般植物油動物油兩大類。動物油通常是指豬油,其次是牛油、羊油、雞油等;植物油包括山茶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豆油棉籽油玉米油向日葵油、米糠油等。一般地,把常溫下是液體的稱作油,而把常溫下是固體的稱作脂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油
  • 簡介:菜油、豆油、麻油、花生油
  • 性味:潤燥,緩下,滋補,護膚。
  • 主治:大便燥結,腸梗阻;
化學性狀,功效作用,地位,驗方,市場現狀,消費趨勢,

化學性狀


食油性溫,味甘辛,其主要成分為飽和及不飽和脂肪酸、豆甾醇、環木鳳梨烯醇、菜油甾醇、磷脂、維生素E、β-胡蘿蔔素、角鯊烯等。

功效作用


食油具有補虛、潤腸的功效,對於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血管硬化、糖尿病、肝膽病、胃酸增多、大便乾燥難解、蛔蟲性腸梗阻等病症有一定療效。

地位

食油在人體生理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能供給人體熱量及必需的脂肪酸,以維持體溫。所以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病的時候,就要注意吃油問題,在冬季或在寒冷地區工作及冷凍倉庫工作的人,由於溫度低,體熱散失大,且多吃點油;重體力勞動者,熱量消耗大,或患胃酸過多的病人都應該多吃油,因此油能控制體內熱量的消耗和抑制胃酸的分泌。而夏秋季節天氣炎熱,食慾較差,胃酸分泌較少,或者因患肝、膽疾病的人,由於膽汁分泌較少,脂肪不易被消化吸收,不宜多吃油。患痢疾、急性胃腸炎、腹瀉的人,由於腸胃功能紊亂,胃腸道發炎,也不宜吃油膩和脂肪類食物,以免加重病情。人到中年以後,如果體力勞動少,吃動物脂肪過多,體內消耗不了,堆積體內,皮下,心臟、肝臟、腹腔、腸等外面堆積了大量脂肪,從而使內臟加速病變,特別是加速血管硬化而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和膽固醇過高、高血脂等症。因此,應因人而宜。

驗方

1、熟豬油40克,加熱熔化,加入馬勃粉20克調勻,冷卻成膏狀後敷於患處,可治皮膚皸裂。
2、火燙傷後用花生油即搽患處,治療小面積燒燙傷。
3、豬油、黃柏各適量,黃柏研粉,用豬油炒,敷患處,治臁瘡腿,忌食魚腥及辛辣食物。
4、芝麻油50毫升,早晚或睡前一次服下,治大便秘結。
5、食油150毫升,一次服下,可治腸梗阻。
6、食油,每次服二湯匙,治胃酸過多。
7、豬油蜜膏:豬油100克,蜂蜜100克,分別用小火煎沸,停火候冷,油蜜混合攪勻,每次食用一湯匙,每日兩次。有補虛潤燥作用,可治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身體消瘦等症。
8、豬油酒蜜膏:豬油100克,蜂蜜、生薑汁各100克,黃酒50毫升,同煮沸,待冷裝瓶,每次服一湯匙,用開水沖服,每日兩次,可治產後體虛,忽冷忽熱,常出虛汗等症。
9、香油蜜膏:香油100克,蜂蜜100克,分別用小火煎沸,停火候冷,油蜜混合攪勻,每次服一湯匙,每日兩次,可治先兆流產漏血。

市場現狀

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是指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溫下為液態。 由於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花生油、橄欖油、山茶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核桃油等等。2011年7月初,國家發改委的限價令已到期,部分食用油價格呈現上漲態勢。
在世界10個食用油主要消費國排序中,中國、印度、美國位居三甲,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帶動了全球食用油需求和產量的不斷增長。目前全球食用油消費主要以植物油為主,近十年基本保持5%左右的年需求及消費增幅。“十五”期間,中國食用油工業吸引了國外大量的資金,並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使中國食用油的加工能力、生產技術水平都得到了較大提高。

消費趨勢

食用油的消費將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緻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轉變將造就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而中國油脂產業總體增長大約在5%-6%,小包裝油的增長幅度遠遠高於散油的平均增長。現階段,小包裝油已在城市市場打開銷路,並逐步向農村市場滲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