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令

飛花令

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詞曲中的句子,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

河北電視台《中華好詩詞》欄目全國率先引進並改良了“飛花令”用於兩位選手間的對抗賽,之後《中國詩詞大會》等詩詞綜藝欄目也引進並改良了“飛花令”。

金鷹卡通《龍的傳人第3季》的麥咭的擂台也引進了飛花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花令
  • 性質:文字遊戲
  • 形式:酒令
  • 產生年代:唐代
  • 作用:助興取樂
歷史淵源,遊戲規則,現代改良,

歷史淵源

飛花令,原是飲酒助興的遊戲之一,輸者罰酒。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萌生於儒家的“禮”,最早誕生於周。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
以“飛花令”為代表的飲酒行令,其實是中國人在飲酒時的一種特有的助興遊戲。飛花令屬雅令,比較高雅,沒有詩詞基礎的人根本玩不轉它,所以這種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們喜愛的文字遊戲,就連名字也來源於詩詞之中。因唐代詩人韓翃的名詩《寒食》中有“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故名“飛花令”。
其實在唐代,帶有“飛花”二字的詩句不少,如武元衡的“飛花寂寂燕雙雙”,顧況的“飛花檐卜旃檀香”,薛稷的“飛花亂下珊瑚枝”,薛曜的“飛花藉藉迷行路”等。而只有“春城無處不飛花”被公認為“飛花令”的緣起,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韓翃是唐德宗李适欣賞的詩人,其二是韓翃本人也是好酒之人,其詩作中不少都和酒有關。

遊戲規則

古代的飛花令要求,對令人所對出的詩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詩句格律一致,而且規定好的字出現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臨場現作。
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比如說,酒宴上甲說一句第一字帶有“花”的詩詞,如“花近高樓傷客心”。乙要接續第二字帶“花”的詩句,如“落花時節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紅”,“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著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發”、“出門俱是看花人”、“霜葉紅於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個字位置上則一輪完成,可繼續循環下去。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還可以有一些變化,如直接說一句帶“花”字的詩,“花”字在詩中的位置對應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對應到自身,則罰酒。如行令人說“牧童遙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從行令人開始數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剛好是行令人自己,則行令人喝酒。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行令方法:行“飛花令”時,詩句中第幾個字為“花”,即按一定順序由第幾個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淑英說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又該下邊的淑華吃酒。”

現代改良

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欄目全國首先採用改良的“飛花令”形式的對決,一般出現在決賽環節,形式與後來採用改良版“飛花令”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基本相同,選手能在規定時間內說出含有規定關鍵字的詩句即可。
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中,節目組引進並改良了“飛花令”,為每場比賽設定一個關鍵字,不再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雲”“春”“月”“夜”等詩詞中出現的高頻字,在場上選手完成答題後,由選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團答題成績的第一名,來到舞台中間,輪流背誦含有關鍵字的詩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則另一方獲勝。獲勝者直戰擂主。
這種“飛花令”是真正詩詞高手之間的對抗,挑戰者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整說出一聯含有約定關鍵字的詩句。這不僅考察選手的詩詞儲備,更是臨場反應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因而“飛花令”的競賽感很強,電視觀賞性很高。比起古人的規則,《中華好詩詞》和《中國詩詞大會》中現場的“飛花令”要求相對簡單得多,對詩句要求沒有古代那樣嚴格,選手只要背誦含有約定關鍵字且詩句不要與雙方說過的重複即可,而對關鍵字的位置則沒有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