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與危機:兒子眼中的赫魯雪夫

飛彈與危機:兒子眼中的赫魯雪夫

本書作者謝爾蓋多年跟隨父親身邊,曾有幸目睹赫魯雪夫面臨危機時的表現。他又曾直接參與飛彈的研製工作,也是某些國際事件的見證人。他以平實的文字,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的赫魯雪夫。

基本介紹

  • 書名:飛彈與危機:兒子眼中的赫魯雪夫
  • 作者:謝·赫魯雪夫
  • 譯者:朱文宜
  • ISBN:9787801093349, 7801093348
  • 頁數:785頁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謝爾蓋多年跟隨父親身邊,曾有幸目睹赫魯雪夫面臨危機時的表現。他又曾直接參與飛彈的研製工作,也是某些國際事件的見證人。他以平實的文字,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的赫魯雪夫。

作者簡介

作者:(俄)謝·赫魯雪夫 譯者:朱文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序幕
起步
母親的回憶
兄長列昂尼德的身世
史達林之死
柏林騷亂
從基輔到莫斯科
新的氣象
參觀米亞西謝夫設計局
與馬林科夫關係的變化
狠批海軍大國夢
初登國際舞台:日內瓦會議
第二章 加速
秘密報告背後的秘聞
訪火箭專家科羅廖夫
英國之行:圖-104大出風頭、“火箭攻勢”、丟槍風波、採購趣聞
該死的U-2飛機
狄托——朋友兼對手
第三章 考驗
提比里西街頭事件
波蘭局勢:轉危為安
匈牙利事件:蘇聯出兵內幕
蘇伊士運河事件
名將葉列緬科的尷尬
驚心動魄的六月:元老派讓父親下台
罷免朱可夫
第四章 突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響尾蛇式飛彈與中蘇關係
伊拉克危機
倡議暫停核試驗
火箭演習
第一次柏林危機
參觀揚格利設計局
尼克森來訪:市場風波、廚房辯論
美國之行:圖-114飛機、IBM的自助餐廳、農場主加斯特、請柬不翼而飛
艱難的起步
蘇聯火箭首次登月
切洛梅的太空情結
第五章 競賽
美國間諜飛機一再侵犯領空
莫斯科苦思良策、嚴加防範、擊落U-2飛機的真相
赫魯雪夫的外交遊戲
與“反黨集團”的鬥爭
巴黎首腦會議不歡而散
加緊飛彈研製工作
枕戈待旦,嚴陣以待
美國的“科隆計畫”
俄國農民撿到美國“發現者號”
全力支援古巴
親自參加聯合國大會
皮鞋風波
P-16飛彈發射失敗,傷亡慘重
甘迺迪入主白宮,蘇交還美飛行員
古巴告急
美國人聲稱將遨遊太空;加加林捷足先登
字航英雄凱旋歸來,莫斯科夾道歡迎
豬灣事件
父親致函美國總統,入侵者全軍覆沒,保衛古巴任重道遠
第六章 危機
裁軍問題
德國問題
蘇美首腦日內瓦會晤失敗
恢覆核試驗
薩哈羅夫院士堅決反對
環球飛彈
太空飛行計畫
核動力轟炸飢方案被否決
柏林圍牆危機
美蘇對峙,劍拔弩張
蘇美首腦建立非官方聯繫渠道
史達林遺體遷出陵墓
國防會議——規劃火箭研製工作
卡斯楚號召人民:“祖國或者死亡!”
秘密向古巴部署飛彈
新切爾卡斯克工人流血事件
與古巴簽訂秘密協定,佩尼科夫斯基間諜案
調兵遣將,化裝進入古巴
美國連連核爆炸,蘇聯進行新一輪核試驗
阿富汗國王黑海度假
為美國大使回國餞行
蘇美部分停止核試驗
大批蘇聯武器運輸船抵達古巴
美國發現蘇聯在古巴的飛彈基地
莫斯科和華盛頓的捉迷藏遊戲
總統說:“我們遇到大麻煩了。”
決定對古巴進行海上封鎖
為小說《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開綠燈
佩尼科夫斯基的最後一個情報
蘇聯政府發布備戰命令
卡斯楚緊急要求安理會討論所發生的危機
蘇美海上對峙,戰爭一觸即發
蘇船隊奉命停止前進
赫魯雪夫答應從古巴撤出飛彈
美國許諾保證古巴安全
危機期間的克格勃與中央情報局
赫魯雪夫與甘迺迪的來往信函
莫斯科對駐古蘇軍的行動嚴加控制
卡斯楚要求對美實行核打擊
卡斯楚拒絕會見蘇聯大使
卡斯楚致信赫魯雪夫
美國同意撤消土耳其基地
卡斯楚認為赫魯雪夫是個叛徒
米高揚專程去古巴遊說
美國艦隻頻頻向蘇聯潛艇挑釁
伊爾-28轟炸機與美國關塔那摩海軍基地
米高揚受到冷遇,卡斯楚大發雷霆
美國要求實地檢查飛彈撤離現場,卡斯楚斷然拒絕
美國堅持在公海上進行檢查
蘇聯同意敞開甲板,讓美國人拍照清點
卡斯楚怒不可遏,中斷和米高揚的談判
蘇聯再撤出伊爾-28轟炸機
美國解除海上封鎖
根據生產原則改組黨的機構
危機結束,米高揚返回莫斯科
世人評說
卡斯楚對蘇聯的35天訪問
卡斯楚怒斥赫魯雪夫等人
卡斯楚在瞄準美國的飛彈上籤上自己的名字
第七章 結局
重提柏林問題
國防會議決定大批生產洲際彈道飛彈
關於兵役制的爭論
赫魯雪夫大談軍隊體制改革
中央的人事變化:勃列日涅夫任中央第二書記
五一節口號風波
蘇美限制核試驗協定
蘇美建立熱線電話
對越南戰爭隔岸觀火
與美國聯合登月的構想
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
國內問題積重難返。人們要擺脫父親
勃列日涅夫主張從肉體上消滅赫魯雪夫
別墅里的風波
走漏風聲,勃列日涅夫舉止失常
帽子的故事
一個時代結束了:“老爺子該休息了!”
為什麼父親不採取行動,進行鬥爭?
第八章 尾聲·停滯
對父親的批判:唯意志論和主觀主義
停止改革,恢復舊體制
編造謊言,為史達林招魂
關於父親銷毀自己檔案的傳說
我的辯白
反飛彈防禦系統擱淺
登月計畫受挫,H-1壽終正寢

文摘

書摘
1962年10月28日的那個星期日的黃昏時分,是平常的秋天天
氣,夏日的炎熱已無可奈何地逝去,而冬天則剛剛臨近。
莫斯科的人行道上人流如潮,個個行色匆匆。大街上汽車稀少,噪
音不大。不久前市內已禁止鳴笛。因此,那輛很不耐煩地衝著紅燈狂
叫不止的海鷗車就格外引人注目。這早已不是第一個十字路口。海鷗
車在莫斯科大街上疾駛了整整半個小時,仿佛是漫無頭緒地往胡同的
狹窄間隙里亂鑽亂跑。要去的胡同怎么也找不著,司機好不急躁,政府
專用警報器那低沉的吼聲簡直像是絕望的喊叫。
著急是有緣由的。車上坐著一位負責同志,矮小墩實,頭部較大。
幾根稀疏的棕發勉強遮住光溜溜的禿頂。
粗壯短小的手指痙攣地抓住蓋有五個火漆印的紅色公文袋。公文
袋上赫然印著一串大黑字母: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其餘空白,無任
何地址。
海鷗車裡坐著的這位負責同志非同小可,全國上下的報紙雜誌、廣
播電視無不唯他的馬首是瞻。
公文袋裡,是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致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的復函的打字稿。
世界瀕臨災難的邊緣,無可挽回的事情每時每刻都會發生。因此
這一次決定不通過各國首腦的正常通信渠道傳遞信件,而是在莫斯科
電台立即廣播。這一舉措在國際生活中非同尋常,卻十分奏效,幾分鐘
後我國的復函即可放在收信人的桌上。眾所周知,美國的無線電截聽
部門名不虛傳。
事由為在古巴部署帶核彈頭的蘇聯中程彈道飛彈。蘇聯領導人認
為,只有這樣孤注一擲,方可防止美國重演去年4月吉隆灘傘兵登入的
冒險遊戲。
然而,無論赫魯雪夫還是他在中央主席團的同僚都無法預言,美國
將對此番舉動作出何種反應。部署飛彈一事是古巴和蘇聯這兩個盟國
相互同意的,似乎不對任何人構成威脅。很難想像一個小小的古巴,就
算有幾十枚停放在棕櫚林中的飛彈,居然會使它那強大的鄰國膽戰心
驚。
但美國人的思維依據的是另外的原則,蘇聯與古巴共和國之間的
協定被看成是對西半球的不能容許的入侵。美國對此無法容忍,風暴
乍起。海上檢疫,空襲威脅,偵察機在島國上空不斷盤旋,最後是宣布
軍隊進入一級戰備,世界正面臨戰爭一觸即發的危險。
大洋兩岸都十分了解核衝突的致命後果。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和美
國總統都認為決不可兵戎相見。然而單單不想打仗還不行,必須找到
防止戰爭爆發的唯一正確的措施。兩位領導人都意識到,一旦局勢失
控,衝突勢所難免。
信件往來十分頻繁。提出的方案一一被否決。蘇聯的建議美國人
無法接受,美國的建議我們也無法接受。
緊張氣氛日甚一日。美國有人力主懲罰固執任性的古巴人,以外
科手術式的空中打擊摧毀飛彈基地。總統不同意急躁者的意見,他知
道此類舉動必將招致反擊。至於此後會發生什麼事,連想都不願去想
就在似乎感情已極度白熱化之時,總統之弟、美國法務部長羅伯
特·甘迺迪與蘇聯大使阿納托利·多勃雷寧舉行會見。談話具有非正式
性質。羅伯特疲憊不堪,發紅的雙眼說明他已度過好幾個不眠之夜。
羅伯特認為情勢極為險惡。他說,總統面對要求在古巴登入的軍
界人士的猛攻有些招架不住。他認為局勢隨時可能失控。因此,他代
表總統要求克里姆林宮對美國領導人的信件立即作出肯定答覆。
否則我們就無法使軍界人士懸崖勒馬,總統之弟最後大致這樣說
道。
但事情並未到此為止。克里姆林宮的信息來源不僅限於外交部。
克格勃和軍事情報機關報告說,對古巴的干涉已準備停當,部隊已開到
出發陣地,進攻信號迫在眉睫。報告一份接一份地放到赫魯雪夫的桌
上。
哈瓦那的密碼電報幾乎同時到達。菲德爾·卡斯楚警告說:根據
古巴偵察機關的情報,入侵將在幾個小時之後開始。
在接到大使們令人驚慌的情報和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那封將我
國飛彈撤離古巴與美國保證古巴不受侵犯結合起來的信件之後,中央
主席團成員、中央書記和赫魯雪夫的親密助手全都會集到莫斯科近郊
的一所別墅里。
眼下,千百萬人的命運、人類的生活全都取決於這些人的決定,取
決於他們的智慧和毅力。什麼會占上風呢?是野心還是理智?毫無疑
問,有人會說撤出飛彈是在美國人的壓力下讓步,甚至是一種失敗。理
智獲得了勝利。
父親的建議言簡意賅:只要美國總統保證不入侵古巴,就說明運去
飛彈的目的已經達到,可以運送回國了。不能拿各國人民的命運當兒
戲。
同僚們贊成父親的意見,他當即開始口授致總統的信。經過一番
加工修改和當眾朗讀後,最後定稿。全票通過。可以寄出了。
如此重要的決定當然應當同卡斯楚商量,然而時間,時間……就
在公文在蘇古兩國之間往返旅行的時候,很可能出現無人可以商量的
情況。時間,時間……
赫魯雪夫建議致總統信不必郵寄,直接交電台廣播。沒有反對意
見。那位坐海鷗車的人當時在場,他的講師爺了,逮送到莫斯科電台。
這樣穩妥一些。
然而他和克里姆林宮車隊的司機都不知道莫斯科電台的確切位
置。知道在沙博洛夫卡,可究竟在哪兒呢?於是他們此刻就在一條條
胡同里轉來轉去,警報器不時哼哼幾聲。可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
終於找到了。幾位本市的負責人站在門口不知所措。他們已接到
電話,知道“頭頭”要送來一則重要訊息。P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