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艾瑞絲

颶風艾瑞絲

颶風艾瑞絲(Hurricane Iris)是繼1961年的颶風哈蒂以來對貝里斯破壞最嚴重的一場颶風,也是2001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僅次於颶風米歇爾的第二強風暴。艾瑞絲是該颶風季第9個獲得命名的風暴,第5場颶風和第3場大型颶風,源於10月4日巴貝多東南方向近海的一股東風波。系統向西穿越加勒比地區,於10月5日在波多黎各以南海域增強成熱帶風暴,再於次日達到颶風強度。艾瑞絲在多米尼加共和國以南洋面經過時給該國帶去暴雨,引發山體滑坡,造成8人喪生。之後颶風從牙買加以南掠過,摧毀了兩套房屋。進入加勒比海西部時,氣旋進入爆發性增強期並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四級颶風標準。颶風的規模很小,風眼直徑僅為11公里,達到風速每小時230公里強度後不久於10月9日從托萊多區的猴河鎮附近登入貝里斯南部。氣旋在中美洲上空迅速消散,不過其殘留對東太平洋的熱帶風暴曼努埃爾形成有促進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颶風艾瑞絲
  • 外文名:Hurricane Iris
  • 形成時間:2001年10月4日
  • 消散時間:2001年10月9日
  •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145英里/小時
  • 最低氣壓:948毫巴
  • 傷亡:直接造成36人喪生
  • 造成損失:$2.5億(2001年美元)
氣象歷史,防災措施,影響,善後,

氣象歷史

2001年9月底,一股結構混亂的東風波向西行進穿越熱帶大西洋,並經過了一片存在不利其發展的風切變區域,這片風切變是由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北方向海域一片低壓槽中包含的大規模上層低氣壓產生。幾天后,上層低氣壓與低壓槽分離並向西南方向進入加勒比海上空,令東風波上空得以形成上層高壓脊或高氣壓區。這樣的外界環境變化有利於熱帶系統發展,東風波的軸線上很快有對流區蓬勃發展。隨著東風波逼近小安的列斯群島,其最深層對流內有中層環流形成,衛星圖像還顯示系統中的下層環流漸趨明顯。協調世界時10月4日中午12點,氣旋位於巴貝多東南方向約160公里洋面,其下層環流雖然規模很小並且雜亂無章,但系統的組織結構已經有了足夠改善,令其成為2001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十一號熱帶低氣壓。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颶風獵人偵察機要一直到9小時後才確認熱帶低氣壓形成。
低氣壓起初因北面一片強烈高壓脊的影響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從聖文森特島聖露西亞之間經過。與形成前24小時的狀態相比,低氣壓的外流有所改善,對流也更明顯,但下層環流仍然雜亂無章。這樣的形態也得到了颶風獵人的確認,雖然從衛星圖像層次分明,但偵察機未能在系統中發現密閉環流。UTC10月5日晚上21點,新的颶風獵人報告表明環流出現增強,飛行高度層風力時速達到119公里,相當於每小時95公里的海面風速。根據這些數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位於波多黎各南海岸以南約250公里海域的低氣壓升級成熱帶風暴,並將其命名為“艾瑞絲”(Iris)。不過在颶風季過去後進行重新分析時,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估計風暴在約9小時前就達到了熱帶風暴標準。
雖然風暴有所強化,並且衛星圖像上也是層次分明,但其中的環流結構卻沒有得到改善。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針對艾瑞絲進行的第一輪探討中認為,系統如果繼續保持較快的移動速度,那么有可能會退化成東風波。一位氣象預報員認為,氣旋中心非常脆弱,如果接觸到南面的強烈風切變就會很快消散。但到了10月6日,雖然風暴的總體外觀並沒有顯著變化,但颶風獵人卻在其中發現了直徑37公里的閉合風眼,並且還出現了體育場效應。當晚,艾瑞絲在多米尼加最南端的西南近海達到颶風強度,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認為,氣旋與大安的列斯群島陸地的相互作用將成為唯一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因素。10月17日清晨,系統風速達到每小時140公里,其強度接下來穩定了約24小時。在這段時間裡,颶風的衛星圖像因外流受限而變得略有些不規則,這可能是由一股上層低氣壓導致。到10月7日晚,艾瑞絲的颶風強度風力範圍從22公里寬的風眼向外只延伸了35公里。
10月8日清晨,風暴轉向西南偏西遠離大安的列斯群島,然後開始因海面溫度高、風切變也很少而再度得到強化。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計氣旋會在襲擊貝里斯前達到風力時速165公里強度。艾瑞絲在這天進入為期12小時的爆發性增強期,風速從每小時150公里提高到225公里,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四級颶風標準,這段時間裡其最低中心氣壓還下降了毫巴百帕,1.12英寸汞柱)。颶風在增強期間發展出同心風眼牆,最內層的風眼直徑僅有11公里。作為參照,截至2013年,有紀錄以來大西洋颶風中最小的風眼直徑是2005年颶風威爾瑪的僅有約5公里。由於風眼太小,颶風獵人無法向風暴中心投放投落送,並且最內層的風眼也於颶風核心在宏都拉斯近海沿海岸線平行移動時坍塌。艾瑞絲由此進入眼牆置換周期,強度略有下滑,但僅過了幾小時就在貝里斯近海達到風力時速230公里的最高強度。UTC10月9日凌晨2點,風暴從猴河鎮(Monkey River Town)附近登入貝里斯南部。
氣象部門起初預測颶風艾瑞絲會在穿越中美洲期間保持熱帶氣旋狀態,然後在東太平洋重新強化,如果事實的確如此,其名稱“艾瑞絲”將得以保留。但是,風暴在進入瓜地馬拉山區上空期間迅速減弱,僅登入6小時後就降級成了熱帶風暴。10月9日晚,登入僅16小時的系統中的環流在墨西哥最東南部上空消散。系統殘留到達東太平洋,原本艾瑞絲的環流以南發展出新的對流區。新系統在繼續西進的過程中逐漸組織起來,發展成2001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熱帶風暴曼努埃爾,這場新的風暴一直持續到了10月18日才因海面溫度低和風切變的不利影響而消散。

防災措施

前後4天的時間裡,氣象部門一共發布了16份有關艾瑞絲的熱帶氣旋警告,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多米尼加共和國、古巴格拉瑪省聖地亞哥省牙買加開曼群島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貝里斯。牙買加啟動了國家緊急行動中心,還開設了多個避難所,但這些避難所最終沒有派上用場。
貝里斯在颶風登入前約23小時收到颶風警告。該國於10月8日氣旋即將登入前進入緊急狀態,所有應急委員會均予啟動,以便迅速開展恢復工作。政府向斯坦克里克區托萊多區的沿海村莊以及所有的近海島嶼發布強制撤離令。貝里斯市發布了自願疏散令,該市的主要醫院也予撤離以防萬一。全國共有1萬1380人離開家園,其中有許多人都是貝里斯市居民。這些疏散工作降低了之後的死亡人數。貝里斯在前一年受到了颶風基斯的慘重打擊,因此部分市民對艾瑞絲的破壞力有一定的認識。多個救災小組在預計艾瑞絲登入日期的次日到達災區。泛美衛生組織的工作人員也在貝里斯進入待命狀態,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都做好了應對任何災後疾病爆發的準備。
2001年10月8日,宏都拉斯政府宣布所有北部地區進入紅色警戒狀態,建議居民做好應對“極端天氣情況”的準備。該國約有5000人離開家園。貝里斯以北的墨西哥官員疏散了漁村村民,還關閉了多個港口。

影響

各地死亡人數
國家和地區死亡人數
23
3
8
2
  • 小安的列斯和大安的列斯群島
氣旋尚處發展階段時,其北面遠至聖托馬斯島的居民就報告出現了降水和雷暴活動。多米尼國共和國沿岸的降雨量約為76毫米,導致多條河流溢出,35戶家庭被迫離開家園。降水在聖多明哥城外引起山體滑坡,摧毀了一套民房,一家三口因此遇難。當地還發生了另一起山體滑坡,導致兩人受傷。風暴途經牙買加期間摧毀了兩套房屋,還令另外兩套受損,導致1人受傷。除此以外該國所受影響很小。
  • 海上
貝里斯的比格克里克(Big Creek)有一艘37米長的水肺潛水船可能因受到颶風催生龍捲風的襲擊而傾覆。這艘船名叫“舞浪者號”(Wave Dancer),當時共載有28人,其中20人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里奇蒙潛水俱樂部,事件發生時沒有人潛水,大部分人都待在船的上層甲板。船長推遲了返回陸上的時間,船上眾人在等徒風暴經過碼頭,沒料到颶風會如此猛烈。艾瑞絲扯斷了連線船隻和碼頭的繩索,導致船翻入3.7米深的水中。最終只有8人倖存,另外20人估計均已遇難,但人們一共只找到了11具遺體,遇難者中有15位來自里奇蒙地區,還有3位是船上工作人員。
另外還有一艘名為“文德拉號”(Vendera)的船也在風暴期間傾覆,當時也有人正在船上。
  • 貝里斯
貝里斯最潮濕的熱帶氣旋
已知最高降雨量
1
829.8
颶風基斯
菲利普·戈爾德松機場
2
546.6
第十六號熱帶低氣壓
鮑爾迪燈塔
3
249.2
熱帶風暴尚塔爾
塔山
4
246
颶風米奇
中心農場氣象站
5
241
颶風格特
漢汀庫爾
6
179
颶風葛麗泰
中心農場氣象站
7
152.4
颶風菲菲
拉珀拉什奇亞
8
131
熱帶風暴赫敏
中心農場氣象站
9
101.6
颶風艾瑞絲
10
68
颶風歐泊
中心農場氣象站
颶風艾瑞絲以風力時速233公里強度從貝里斯登岸,陸地上測得的最高風速是比格克里克一座氣象站測得的每小時171公里。風暴的直徑較小,因此只給該國南部約110公里範圍內的區域造成嚴重破壞。該區域出現了高達4.6米的風暴潮,浪高則超過4米,造成街道洪水泛濫,一些近海珊瑚礁受損。
風暴上岸後令數十個村莊的房屋和學校受損。有35個村莊裡超過95%的建築物被徹底摧毀。由於氣旋的規模較小,因此受災最嚴重的主要局限在托萊多區和斯坦克里克區,這兩個區位於該國最南部,也是最貧困的區。托萊多區有約72%的房屋被毀,斯坦克里克區也有約50%,導致約1.5萬人流離失所。兩個區都出現停電,供水也受到污染。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有許多生活在農場的貧困瑪雅人失去了絕大部分財產。接近海岸線的珀拉什奇亞(Placencia)有約80%的民房被毀,餘下的建築物中也大部分存在屋頂受損的情況,街上還有許多倒塌的電線桿。附近的塞納拜特(Seine Bight)有約90%的房屋被毀,艾瑞絲登入的猴河鎮則有超過90%的民房毀於一旦。貝里斯南部有許多道路和漁業碼頭受損。颶風還破壞了旅遊設施,該國的瑪雅遺址也受到輕度影響,全國有20%的酒店房間受損,損失數額達到3700萬美元(2001年美元,相當於2014年的4856萬美元)。該國其他地區基本上沒有受到這場風暴的影響。
艾瑞絲產生的狂風對貝里斯南部的農作物構成破壞,有些地方的收割工作才剛剛開始。約有2000公頃香蕉、超過1400公頃水稻和1200公頃玉米被毀,其他農作物的受損程度較輕。風暴還淹沒了農田,導致許多牧蓄死亡。由於水受到污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蝦養殖業的收成減少了四分之一。貝里斯的農作物估計遭受了1.03億美元(2001年美元,相當於2014年的1.35億美元)的損失,其中香蕉占了大部分。狂風還破壞了大片森林,一些災區有40%的樹木被連根拔起。許多動物的棲息地因此受到影響,猴河附近很可能有大量吼猴死亡。風暴產生的大浪侵蝕了海灘,但海上所受影響遠小於前一年的颶風基斯。不過,風暴過後還是出現了大量魚類死亡的報導,這可能是由於海水中大量物質腐爛,導致氧含量太低所致。
貝里斯全國有3718戶民宅受損或被毀,對2萬1568萬人直接構成影響,占該國人口的8.5%。有31所學校、17個醫療機構和21幢政府大樓受損或被毀。包括高速公路和橋樑在內的交通基礎設施也遭受了約2500萬美元(2001年美元,相當於2014年的3281萬美元)的破壞。艾瑞絲一共奪走了貝里斯及其近海共24人的生命,其中包括“舞浪者號”沉船事故的20名遇難者。該國總計遭受的損失數額約為2.5億美元(2001年美元,相當於2014年的3.28億美元),艾瑞絲由此成為繼1961年的颶風哈蒂以來對該國破壞最嚴重的風暴。
  • 中美洲其它地區
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因大浪和暴雨引起大範圍停電。瓜地馬拉的降雨量在76到102毫米之間,引起山洪暴發和山體滑坡,導致近百人受傷。受災最重的是該國南部的貝登省。全國共有26所學校和2500套民宅受損。瓜地馬拉全國估計有2.75萬人受到這場颶風影響。該國共有8人遇難,其中兩人是因被倒塌的樹木砸中後傷重不治。
風暴殘留給墨西哥南部帶去暴雨,恰帕斯州的累計降雨量達到122毫米。瓦哈卡州也出現暴雨,一共導致120套房屋受損。一個村莊爆發土石流,摧毀了20套房屋,還奪走了一個兒童的生命,該州還有一名男子被洪水捲走後溺亡。

善後

10月9日,貝里斯政府發布安全信號,表示風暴已完全過去,重建和損失評估工作拉開帷幕。政府宣布托萊多區和斯坦克里克區成為災區,官員還宣布實行宵禁。艾瑞絲過去後次日,貝里斯市的機場得以重新開放,除南部外該國其他所有地區的交通都已恢復正常。南部居民由於無法獲取清潔的水源而只能喝下不乾淨的水。官員派出多個醫療隊前往南部受災最嚴重的區域。貝爾墨邦紅十字會分會呼籲居民向風暴災民捐獻錢款、衣服和食品。紅十字會還開設了多間庇護所,為超過7000人提供食物。到了10月19日,貝里斯南部大部分道路都已恢復通行。政府印製了新的郵票幫助支付重建所需,還核定支出120萬美元(2001年美元,相當於2014年的158萬美元)用於重建受損民宅。為了幫助莊稼受損的農民,貝里斯政府提供了化肥和8200公斤玉米種子。風暴過去後,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貝里斯紅十字會合作,向約9000戶家庭提供食品。到了10月31日,紅十字會已經向受風暴嚴重影響的4800人提供了毛毯、防水布和衛生用品。住房逐漸得到修復,農作物生產到2002年初已恢復正常。2001年聖誕節前後,貝里斯紅十字會向14個受風暴影響村莊的學童提供了禮物。香蕉作物的損失導致2002年的銷售下滑了22%,之後情況逐漸有所好轉。
貝里斯政府在艾瑞絲登入數天后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許多國家為此伸出了援手。英國派出一架直升機協助損失評估,還有一組人員前去對水源進行淨化。美國也派出損失評估組,還捐獻了塑膠布。瓜地馬拉本已遭受嚴重損失,但該國政府還是派出一支由來自全國各地成員組成的工作隊協助貝里斯的救災恢復工作。墨西哥送來了毛毯、床墊、食品、飲用水和一支醫療隊。日本政府送來了帳篷和毯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捐獻了230公斤大米和乾果。此外,聯合國的多個部門一共捐獻了22.5萬美元(2001年美元,相當於2014年的29.5萬美元)。
風暴過去後,“舞浪者號”沉船事故的美國遇難者遺體被送回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為這艘船承保的保險公司與倖存者和遇難者家屬達成400萬美元(2001年美元,相當於2014年的525萬美元)的賠償協定。“舞浪者號”的運營商在這起事故發生後仍然得以繼續經營。
2002年春,世界氣象組織將本場颶風的名稱“艾瑞絲”(Iris)予以退役,今後永遠都不會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用來替換的新名稱是“英格麗德”(Ingrid),於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首度採用,但到了2013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再度使用後,由於颶風英格麗德對墨西哥造成了嚴重損失,因此這個名稱也已退役,由“伊梅爾達”(Imelda)替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