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丹尼爾

颶風丹尼爾(英語:Hurricane Daniel)是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第二強勁的颶風,也是該颶風季第4個獲得命名的熱帶氣旋。丹尼爾源於7月16日墨西哥海岸的一股東風波,之後在向西移動的過程中穩步加強,於7月22日達到每小時240公里的最高風速並保持了18個小時,這段時間氣旋的特徵與環形颶風類似。之後丹尼爾由於風切變增強,並且進入了一個水溫較低的區域而逐漸減弱,最終於7月26日進入中太平洋後迅速退化為殘留低氣壓

初步預測表明氣旋將以熱帶風暴形式通過夏威夷群島,但丹尼爾的殘餘最後在夏威夷東南部消散。風暴給夏威夷群島和茂宜島帶去了輕到中度降水,造成輕度水淹,但沒有出現重大損失和人員傷亡的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颶風丹尼爾
  • 外文名:Hurricane Daniel
  • 地點墨西哥海岸
  • 時間:7月16日
氣象歷史,準備和影響,

氣象歷史

7月2日,非洲西部海岸的一股東風波在少許對流的作用下向西穿過大西洋加勒比海,於7月12日穿越中美洲進入中太平洋。7月13日對流加強,系統於兩天后在墨西哥南部發展出熱帶氣旋的跡象,並繼續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向西移動,其大氣擾動的組織結構於7月16日達到了更良好的狀態。估計東風波在低層環流附近螺旋雨帶的影響下,於7月16日晚些時候發展成熱帶低氣壓。這個時候其位置位於曼薩尼約西南偏南方向約845公里。
被分類為第5-E級熱帶低氣壓的系統在一個中等的轉向氣流作用下繼續向西移動。低氣壓形成後的幾小時裡,其中心附近缺乏一個集中的深層對流。情況對熱帶氣旋的發展很有利,包括溫暖的海洋表面溫度,非常少量的風切變以及氣旋上已經形成的反氣旋。之後對流變得更加集中,與上層外流的促進重合。根據德沃夏克分類法,系統於7月17日協調世界時中午12點強化為熱帶風暴丹尼爾。之後丹尼爾很快有了更好的組織結構,表現出更多的雷暴活動和帶狀特徵。系統中心發展出密集的陰雲,環流中心有定義明確的雨帶纏繞。由於系統已經出現眼狀特徵,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7月18日晚些時候將丹尼爾升級為颶風級別,這個時候其位置約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卡波聖盧卡斯的西南偏南方向1420公里。
7月19日,衛星圖像顯示丹尼爾的風眼變得更為明顯,組織結構形成一個針孔小眼。風暴經歷了眼牆置換後轉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其強化的趨勢經暫時停止後於7月20日快速加強並達到大型颶風狀態。當天晚些時候,颶風丹尼爾組織成了一個非常對稱的氣旋,其中心有一個非常明顯,直徑約為50公里的風眼。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第四級強度後,氣旋外觀與環形颶風類似,環形颶風的特點是有巨大而對稱的風眼,周圍有厚厚的環形強對流包圍,通常能夠保持其強度和結構達數天之久。7月21日,颶風進入了又一次眼牆置換周期,並在周期完成後於7月22日清晨達到每小時240公里的最高風速。這個風速保持了約18小時後,丹尼爾進入了一片水溫轉涼的水域,強度開始逐漸減弱。7月23日,風眼變得更為明顯,之後風速降低,雲頂再度回暖。
7月24日,颶風進入中太平洋颶風中心預報責任區,但衛星圖像顯示其風眼已經消失了。原本預計丹尼爾將以熱帶風暴形式穿過夏威夷群島,因為群島附近水域的水溫較高,並且預計風切變也是微乎其微。但是在北部脊減弱、水溫較低和東風切變增強的共同作用下,丹尼爾於7月25日減弱為熱帶風暴。當天晚些時候,暴露的環流中心附近已經沒有活躍的對流,系統於7月26日清晨進一步弱化為熱帶低氣壓。由於雷暴活動也沒能重新發展起來,丹尼爾於7月27日UTC0點左右退化成殘留低氣壓,這些低氣壓繼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於7月28日在夏威夷大島東南方向消散。

準備和影響

由於起初預測颶風丹尼爾將以熱帶風暴形式穿越夏威夷群島,夏威夷州夏威夷縣官員建議居民準備好颶風應急包裹,還建議購買電池和不易變壞的食品。這個時候風暴距該州可能受到影響的地區還有數天路程,因此只有少數居民立即著手進行準備。火奴魯魯國家氣象局對夏威夷東面海灘發布了高級別衝浪預警,警告在沙灘上的人們不要入水。美國國家氣象局針對丹尼爾的殘餘低氣壓發布了山洪災害觀察預警和強風預警。
7月28至29日,丹尼爾的殘餘給夏威夷大島和茂宜島的上風區域帶來了50至125毫米降雨量。茂宜島上的西威魯埃基(West Wailuaiki)在一天中記錄到98.3毫米降雨量,是丹尼爾所帶來單日降水量最高的地方。風暴也給東茂宜島分水嶺帶去了降水。這些降雨,特別是在大島凱魯亞科納的降雨造成道路積水,小溪也出現泛濫。不過沒有任何重大損失和人員傷亡的報導。一個位於大島最南部的氣象站報告了持續風速約為每小時55公里,陣風風速每小時75公里的強風。
第61屆跨部門颶風會議期間,夏威夷州民防部請求將“丹尼爾”(Daniel)這個名字退役,理由是以這個名稱命名的風暴已經帶來了很大的威脅或損失,但世界氣象組織沒有同意這項請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