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自西經140度以東的東太平洋地區於5月15日開始記錄,而西經140度以西至國際換日線的中太平洋地區則於6月1日開始,記錄於11月30日結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
  • 外文名:2006 Pacific Ocean Hurricane season
  • 首個風暴:05.27日 熱帶風暴阿萊塔(Aletta)
  • 末個風暴:11.20日 颶風塞爾吉奧(Sergio)
  • 最強風暴:強颶風伊歐凱 (Ioke)
  • 死亡人數:14
  • 損失總數:3.55億美元(當年美元價值)
  • 強颶風總數:6
風暴統計表格,颶風季預測,熱帶氣旋,熱帶風暴阿萊爾塔(Aletta),颶風巴德(Bud),颶風卡洛塔(Carlotta),颶風丹尼爾(Daniel),熱帶風暴伊米利亞(Emilia),熱帶風暴法比奧(Fabio),熱帶風暴吉爾瑪(Gilma),颶風赫克托(Hector),強颶風伊歐凱(Ioke),強颶風伊莉安娜(Ileana),強颶風約翰(John),颶風克里斯蒂(Kristy),強颶風萊恩(Lane),熱帶風暴米利亞姆(Miriam),熱帶風暴諾曼(Norman),熱帶風暴奧利維亞(Olivia),颶風保羅(Paul),熱帶風暴羅莎(Rosa),颶風塞爾吉奧(Sergio),其他熱帶氣旋,熱帶性低氣壓02E,熱帶性低氣壓02C,熱帶性低氣壓03C,熱帶性低氣壓04C,熱帶性低氣壓18E,熱帶性低氣壓20E,風暴命名,東太平洋,中太平洋,

風暴統計表格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
首個風暴
形成日期
05.27日熱帶風暴(阿爾塔)
末個風暴
形成日期
11.20日颶風(塞爾吉奧)
最強風暴
超強颶風伊歐凱 - 910hpa,260km/h(160
kt)(1分鐘平均風力)
熱帶低氣
壓總數
25
熱帶風暴
總數
19
颶風
總數
11
大型颶風總數
(3級以上)
6
超強颶風
總數
1
死亡人數
14人
損失總數
3.55億美元(當年美元價值)

颶風季預測

2006年5月22日,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為大西洋、東太平洋及中太平洋颶風季發出預報,預計東太平洋的風暴活動會比正常程度為低,會被命名的風暴將有12至16個,當中會有6至8個成為颶風,並會有1至3個成為大型颶風。同時也預計中太平洋的風暴數量也會低於正常水平,會在該區形成或進入該區的熱帶氣旋僅兩至三個,並預期受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不大。

熱帶氣旋

自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開始以來,本颱風季總共產生了19個熱帶氣旋,當中在東太平洋形成的有18個,中太平洋形成的有1個。

熱帶風暴阿萊爾塔(Aletta)

持續日期 :(2006.05.27日-2006.05.31日)
強度:75 km/h (45 mph) (一分鐘), 1002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5月27日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市之西南形成。它在同日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Aletta。它在5月27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 並在5月31日消散。
熱帶風暴阿萊塔路徑圖熱帶風暴阿萊塔路徑圖
熱帶風暴阿萊塔 衛星雲圖熱帶風暴阿萊塔 衛星雲圖

颶風巴德(Bud)

持續日期 :(2006.07.10日-2006.07.15日)
強度:200 km/h (125 mph) (一分鐘), 953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7月10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Bud。
7月12日,它增強為一颶風,再在第二天增強為本風季的第一個大型颶風,但很快就因為移入冷水地區而迅速減弱為一颶風,在第二天再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再於7月15日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並迅速消散。
強颶風巴德路徑圖強颶風巴德路徑圖
強颶風巴德衛星雲圖強颶風巴德衛星雲圖

颶風卡洛塔(Carlotta)

持續日期 :(2006.07.11日-2006.07.20日)
強度:135 km/h (85 mph) (一分鐘), 981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7月11日格雷羅州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Carlotta。第二天,它增強為一颶風。它在7月14日因移入冷水地區減弱為一熱帶風暴,不過它在當天的黃昏再次增強為一颶風,但在第二天又減弱為一熱帶風暴。之後它在7月16日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但到了7月20日才消散。
颶風卡洛塔 路徑圖颶風卡洛塔 路徑圖
颶風卡洛塔 衛星雲圖颶風卡洛塔 衛星雲圖

颶風丹尼爾(Daniel)

持續日期 :(2006.07.17日-2006.07.26日)
強度:240 km/h (150 mph) (一分鐘), 933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7月17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之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Daniel,並在同日再迅速增強為一颶風。它在7月20日增強為一大型颶風。它在7月2日進入中太平洋範圍,迅速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再在第二天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並消散。
強颶風丹尼爾路徑圖強颶風丹尼爾路徑圖
強颶風丹尼爾衛星雲圖強颶風丹尼爾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伊米利亞(Emilia)

持續日期 :(2006.07.21日-2006.07.27日)
強度:110km/h (70 mph) (一分鐘), 989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7月21日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市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Emilia。它在7月27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迅速消散。
熱帶風暴伊米利亞路徑圖熱帶風暴伊米利亞路徑圖
熱帶風暴伊米利亞衛星雲圖熱帶風暴伊米利亞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法比奧(Fabio)

持續日期 :(2006.07.31日-2006.08.03日)
強度:85km/h (50 mph) (一分鐘), 1000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7月31日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Fabio。它在8月2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在8月3日消散。
熱帶風暴法比奧 路徑圖熱帶風暴法比奧 路徑圖
熱帶風暴法比奧 衛星雲圖熱帶風暴法比奧 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吉爾瑪(Gilma)

持續日期 :(2006.07.31日-2006.08.03日)
強度:65km/h (40 mph) (一分鐘), 1004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7月31日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Gilma。它在8月2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在第二天消散。
熱帶風暴吉爾瑪路徑圖熱帶風暴吉爾瑪路徑圖
熱帶風暴吉爾瑪衛星雲圖熱帶風暴吉爾瑪衛星雲圖

颶風赫克托(Hector)

持續日期 :(2006.08.15日-2006.08.22日)
強度:165km/h (105 mph) (一分鐘), 975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8月15日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Hector。8月17日,它增強為一颶風。它在8月20日因移入冷水地區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再在8月22日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並迅速消散。
颶風赫克托路徑圖颶風赫克托路徑圖
颶風赫克托衛星雲圖颶風赫克托衛星雲圖

強颶風伊歐凱(Ioke)

持續日期 :(2006.08.19日-2006.09.07日)
強度:260 km/h (160 mph) (一分鐘), 910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8月19日在中太平洋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Ioke。第二天,它增強為一颶風。8月21日,它增強為一大型颶風,但在第二天減弱為一颶風,但它在8月23日又再次增強為一大型颶風。它更在8月25日增強為第一個在中太平洋發展成5級颶風的熱帶氣旋。它在8月27日越過國際換日線進入西北太平洋範圍。
強颶風-超強颱風伊歐凱路徑圖強颶風-超強颱風伊歐凱路徑圖
強颶風伊歐凱衛星雲圖強颶風伊歐凱衛星雲圖

強颶風伊莉安娜(Ileana)

持續日期 :(2006.08.21日-2006.08.27日)
強度:195 km/h (120 mph) (一分鐘), 955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8月21日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市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Ileana。第二天,它增強為一颶風,再在8月23日增強為一大型颶風,但很快又減弱為一颶風。它在8月26日因移入冷水地區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再在第二天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並迅速消散。
強颶風伊莉安娜路徑圖強颶風伊莉安娜路徑圖
強颶風伊莉安娜衛星雲圖強颶風伊莉安娜衛星雲圖

強颶風約翰(John)

持續日期 :(2006.08.28日-2006.09.04日)
強度:215 km/h (130 mph) (一分鐘), 948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8月28日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市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John。第二天,它增強為一颶風,再在8月30日增強為一大型颶風,在第二天減弱為一颶風,不久後再次增強為一大型颶風。它在9月1日以颶風強度在墨西哥登入,在第二天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再在9月3日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並在第二天消散。
強颶風約翰衛星雲圖強颶風約翰衛星雲圖
強颶風約翰路徑圖強颶風約翰路徑圖

颶風克里斯蒂(Kristy)

持續日期 :(2006.08.30日-2006.09.07日)
強度:120 km/h (75 mph) (一分鐘), 987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8月30日下加利福尼亞州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Kristy。第二天,它增強為一颶風,但在9月1日就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再在第二天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但它在9月3日9月5日重新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但兩次都很快就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經過多次的減弱增強後,它在9月7日消散。
颶風克里斯蒂 路徑圖颶風克里斯蒂 路徑圖
颶風克里斯蒂 衛星雲圖颶風克里斯蒂 衛星雲圖

強颶風萊恩(Lane)

持續日期 :(2006.09.13日-2006.09.17日)
強度:205 km/h (125 mph) (一分鐘), 952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9月13日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市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Lane。9月15日,它增強為一颶風,再在9月16日增強為一大型颶風,在同日以大型颶風強度在墨西哥登入,減弱為一颶風,過三小時後在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再過三小時後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並在第二天消散。
強颶風萊恩路徑圖強颶風萊恩路徑圖
強颶風萊恩衛星雲圖強颶風萊恩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米利亞姆(Miriam)

持續日期 :(2006.09.16日-2006.09.18日)
強度:70 km/h (45 mph) (一分鐘), 1004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9月16日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Miriam。它在第二天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在9月18日消散。
熱帶風暴米利亞姆路徑圖熱帶風暴米利亞姆路徑圖
熱帶風暴米利亞姆衛星雲圖熱帶風暴米利亞姆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諾曼(Norman)

持續日期 :(2006.10.08日-2006.10.05日)
強度:85 km/h (50 mph) (一分鐘), 1000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10月8日在墨西哥之西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Norman。它在10月10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再減弱為一低壓區。10月15日科利馬州之西再次增強為一熱帶低氣壓,但它在12小時後就在墨西哥的海岸線附近消散了。
熱帶風暴諾曼路徑圖熱帶風暴諾曼路徑圖
熱帶風暴諾曼衛星雲圖熱帶風暴諾曼衛星雲圖

熱帶風暴奧利維亞(Olivia)

持續日期 :(2006.10.09日-2006.10.12日)
強度:70 km/h (45 mph) (一分鐘), 1000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10月9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Olivia。它在10月11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在第二天消散。
熱帶風暴奧利維亞 路徑圖熱帶風暴奧利維亞 路徑圖
熱帶風暴奧利維亞 衛星雲圖熱帶風暴奧利維亞 衛星雲圖

颶風保羅(Paul)

持續日期 :(2006.10.21日-2006.10.26日)
強度:175 km/h (110 mph) (一分鐘), 965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10月21日科利馬州之西南形成。六小時後,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Paul。第二天,它增強為一颶風。它在10月24日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再在第二天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後,在墨西哥登入並迅速消散。
颶風保羅 衛星雲圖颶風保羅 衛星雲圖
颶風保羅 路徑圖颶風保羅 路徑圖

熱帶風暴羅莎(Rosa)

持續日期 :(2006.11.08日-2006.11.10日)
強度:65 km/h (40 mph) (一分鐘), 1003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11月8日格雷羅州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Rosa,但它在十二小時後便已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再在11月10日消散。
熱帶風暴羅莎 路徑圖熱帶風暴羅莎 路徑圖
熱帶風暴羅莎 衛星雲圖熱帶風暴羅莎 衛星雲圖

颶風塞爾吉奧(Sergio)

持續日期 :(2006.11.13日-2006.11.20日)
強度:175 km/h (110 mph) (一分鐘), 965hPa(百帕)
一熱帶低氣壓於11月13日科利馬州之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Sergio。11月15日,它增強為一颶風。它在11月17日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它在11月19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再在第二天消散。
颶風塞爾吉奧 路徑圖颶風塞爾吉奧 路徑圖
颶風塞爾吉奧 衛星雲圖颶風塞爾吉奧 衛星雲圖

其他熱帶氣旋

除了被國家颶風中心和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熱帶性低氣壓02E

一熱帶低氣壓於6月3日在熱帶風暴Aletta形成的海面附近形成。此熱帶低氣壓很快增強到接近熱帶風暴強度,不過它最終也沒有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便於6月5日在墨西哥的海岸線附近消散了。
熱帶性低氣壓02E 衛星雲圖熱帶性低氣壓02E 衛星雲圖

熱帶性低氣壓02C

一熱帶低氣壓於9月18日在中太平洋形成。它沒有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便於9月20日消散了。
熱帶性低氣壓02C熱帶性低氣壓02C

熱帶性低氣壓03C

一熱帶低氣壓於9月26日在中太平洋很接近國際換日線的海面上形成。它沒有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便於12小時後在國際換日線上消散了。
熱帶性低氣壓03C熱帶性低氣壓03C

熱帶性低氣壓04C

10月13日,一熱帶低氣壓於夏威夷之西南形成。它沒有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便在第二天消散了。
熱帶性低氣壓04C熱帶性低氣壓04C

熱帶性低氣壓18E

10月26日,一熱帶低氣壓於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市之西南形成。它沒有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便在第二天消散了。
熱帶性低氣壓18E熱帶性低氣壓18E

熱帶性低氣壓20E

一熱帶低氣壓於11月11日下加利福尼亞州之西南形成。它沒有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便於同日消散了。
熱帶性低氣壓20E熱帶性低氣壓20E

風暴命名

2006年於太平洋東北部形成的風暴使用了以下名稱,其清單與2000年颶風季相同。另在中太平洋形成的風暴會使用另一組名稱,自颶風季開始以來,僅使用了“伊歐凱”(Ioke)這個名稱,也是自2002年颶風季以來的首次。

東太平洋

  • Aletta 01E
  • Bud 03E
  • Carlotta 04E
  • Daniel 05E
  • Emilia 06E
  • Fabio 07E
  • Gilma 08E
  • Hector 09E
  • Ileana 10E
  • John 11E
  • Kristy 12E
  • Lane 13E
  • Miriam 14E
  • Norman 15E
  • Olivia 16E
  • Paul 17E
  • Rosa 19E
  • Sergio 21E
  • Tara (未用)
  • Vicente (未用)
  • Willa (未用)
  • Xavier (未用)
  • Yolanda (未用)
  • Zeke (未用)

中太平洋

  • Alika(2002年)
  • Ele(2002年)
  • Huko(2002年)
  • Ioke 01C
  • Kika (未用)
  • Lana (未用)
  • Maka (未用)
  • Neki (未用)
  • Omeka (未用)
  • Pewa (未用)
  • Unala (未用)
  • Wali (未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