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維娜

颱風維娜

颱風維娜(英語:Typhoon Vera;台灣譯作薇拉,港澳譯作維娜;日本氣象廳(JMA)國際編號:77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臨時編號:07W;JTWC分級:颱風;台灣氣象局分級:強烈颱風),是1977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一個熱帶氣旋。 維娜形成於北緯25 度以北,是少處在此處生成又發展為台灣氣象局標準之強烈颱風(中心風速51米/秒)的熱帶氣旋;此外,維娜於短短的48小時內由熱帶低氣壓發展為強烈颱風,其發展之迅速及V字型的路徑,亦均屬少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納
  • 外文名:Typhoon Vera
  • 別名:薇拉
  • 國際編號:7705
  • 死亡人數:中國大陸27死、台灣104死
  • 影響地區:中國大陸、中國台灣
  • 形成時間: 1977年7月28日
  • 消散時間:1977年8月1日
簡介,發展及路徑,影響,台灣,交通,電力,中國大陸,

簡介

強烈颱風薇拉
Typhoon Vera(英語)
十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JMA)205km/h(110kt
二分鐘平均風速
超強颱風NMC)200km/h(55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3級颱風(JTWC)205km/h(110kt
強烈颱風(CWB)200km/h(55m/s)

發展及路徑

1977年7月26日上午8時,薇拉前身的熱帶擾動透過衛星雲圖被觀測到,其中心位於北緯25.5度,東經133.6度處。接下來的24小時,該擾動向西移動並持續增強。隔日下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7月28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發布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7W。緊接著該熱帶性低氣壓被升格為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薇拉。
因受日本本州東方的副熱帶高氣壓的壓迫及東南方熱帶低氣壓的牽制,其隨後向西南西移動。晚間9時30分,台灣中央氣象局對其發布海上颱風警報。7月29日下午2時,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中度颱風,一小時後針對台灣東北部及北部地區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同日12時,高壓開始朝西南方薇拉前緣擴展,薇拉也因此轉為西南走向。其後,薇拉逐漸增強,7月30日下午2時,中心風速增強為100(相當於秒速52米),成為台灣中央氣象局標準下的強烈颱風。當日晚間8時,衛星資料顯示,薇拉開始轉向西北西移動。稍後,中心通過日本西表島石垣島附近。7月31日8時,薇拉達到其強度巔峰,中心風速達110節(相當於秒速57米),之後其強度因接近台灣陸地而逐漸減弱。
7月31日下午5時30分,薇拉登入基隆市,並以11節(相當於時速20公里)的速度沿基隆河河谷以西南西的方向朝台北市前進,基隆及台北在薇拉的侵襲之下,皆刷新了先前最大風速的紀錄,在從台北市的東北方經過後,薇拉繼續以幾乎正西的方向移動,於當晚9時30分自桃園新竹間進入台灣海峽
8月1日上午9時,台灣中央氣象局解除陸上颱風警報。上午10時,薇拉由金門縣東北方近海登入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縣。下午4時,台灣中央氣象局解除海上颱風警報,下午8時,薇拉行經晉江龍巖之後,減弱為一熱帶低氣壓。之後隨即進入江西省,8月3日於貴州消散。

影響

台灣

在颱風黛瑪以反S型路徑肆虐南台灣之後短短數日內,維娜接續以同樣少見的V字型路徑吹襲北台灣,一南一北皆使台灣受到重創,台灣北部除破紀錄的強風以外,亦降下相當多的雨量。

交通

基隆港內時價新台幣4,000萬元的貨櫃起重機有3台被吹落入海;台中港有1艘拖船沉沒。陸上交通部分,因風力過強,電訊中斷,或路基被水沖毀,鐵路各線班車全部停駛;公路方面,北橫、中橫及南橫公路因黛瑪及維娜接連吹襲而多處坍方。

電力

台灣北部有7座輸電鐵塔倒塌,1,004支電桿被吹倒。其餘零星災情有:台北市北門口高架道路工程鋼架被吹落壓毀車輛,北投大屯山一帶則有房屋因山崩而遭掩埋等。
總計維娜在台灣共造成104人死亡,10人失蹤,65人受傷,1,472間房屋全倒,6,642間房屋半倒。

中國大陸

由於薇拉帶來的強風豪雨,加上適逢六月十五天文大潮,潮位比常年高1至2米,在洪水與大潮侵襲之下,使當地水患更加嚴重,沿海各主要潮位測站的最高潮位皆超越警戒線。
福建省受災範圍有寧德莆田晉江福州等4市25個縣,共有27人罹難,17人受傷,房屋倒塌821間。沖壞水利設施達8895處,其中堤防就多達1059處,橋樑毀損多達354座,毀損船隻428艘,漂流木面積達844立方米。受災農田面積達31.1萬畝,其中經濟作物有1.1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