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韻(漢語詞語)

風韻(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風韻,是漢語中的一個詞語,常用於指女性優美的姿態神情,還有女性雜誌以《風韻》為名,備受女性讀者的青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韻
  • 外文名:[charm]
  • 拼音:fēng yùn
  • 詞義:優美的姿態神情
漢語詞語,基本信息,基本含義,探源,示例,引證詳解,美學名詞,詞語概念,詞語含義,描述方法,顯露體現,構成因素,品味方法,西方觀念,相關連結,

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拼音:fēng yùn
【英譯】 [charm]
【基本解釋】
1. 優美的姿態神情(多用於女子):風韻猶存.也作丰韻.
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周國平《白兔與月亮》
2, 風度:韻致
3.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古詩~|~天然
風韻秀徹。——《晉書·桓石秀傳》

基本含義

1. 風度;韻致
風韻秀徹。——《晉書·桓石秀傳》
2. ——多指女子
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紅樓夢

探源

  1. 指風度;韻致。多指婦女的神態。
    《晉書·桓石秀傳》:“石秀幼有令名,風韻秀徹。”
    李白《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
  2. 指風聲。
    劉禹錫《謝竇員外旬休早涼見示》詩:“風韻漸高梧葉動,露光初重槿華稀。”
  3. 指悠長婉轉的聲調。
    《南齊書·柳世隆傳》:“垂簾鼓琴,風韻清遠。”

示例

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白兔和月亮

引證詳解

  1. 風度韻致
    ①《晉書·桓石秀傳》:“ 石秀 ,幼有令名,風韻秀徹。”
    ②唐 丘丹《經湛長史草堂》詩:“煙霞雖異世,風韻如在矚。”
    李廣田《畫廊集·記問渠君》:“山光水色,都無改於昔日的瀟灑風韻。”
    ④清 李漁 《風箏誤·賀歲》:“有天姿沒風韻,卻像箇泥塑美人。”
  2. 形容儀態優美。後多用以指婦女的美好姿態。
    ①宋 羅燁 《醉翁談錄·張時與福娘再會》:“ 張時 年少風韻,又善談笑。”
    ②元 張可久錦橙梅》曲:“顫巍巍的插著翠花,寬綽綽的穿著輕紗,兀的不風韻煞人也嗏。”
    ③明 許自昌《水滸記·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標緻,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風韻一發動人哩。”
    ④清 李漁《風箏誤·賀歲》:“但凡婦人家,天姿與風韻,兩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沒風韻,卻像箇泥塑美人。”
    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十三:“ 珊君 仍然像一朵使人愛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顯露著 江 浙 女人的風韻。”
  3. 指詩文書畫的風格情趣
    ①《北史·楊素傳》:“ 素 嘗以五言詩七百字贈 番州 刺史 薛道衡,詞氣穎拔,風韻秀上,為一時盛作。”
    ②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沉業富﹞工行書,風韻天然。”
    郭沫若《蒲劍集·屈原考》:“它裡面寫的多是超現實的東西,充滿著超現實的風韻。”
  4. 謂食品的風味
    ①宋 陶谷《清異錄·十遠羹》:“忌入別物,恐倫類雜則風韻去矣。”
    ②金 許道真 《眼兒媚》詞:“濁醪篘得玉為漿,風韻帶橙香。”
    ③元 陳德和《落梅風·陶谷烹茶》曲:“試烹來是覺風韻美,比羊羔較爭些滋味。”
  5. 風聲
    ①唐 劉禹錫 《酬竇員外旬休早涼見示》詩:“風韻漸高梧葉動,露光初重槿花稀。”
    ②唐 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月光搖淺瀨,風韻碎枯菅。”

美學名詞

詞語概念

"風韻"是具有性意味的跡象、氛圍。情色在日語中被稱為"色香"。盛期的女人即刻喚醒色慾的魅力很難說是有"風韻"的,因為它一覽無餘,過於直白。"風韻"好比是少女尚未長成,本人對自身魅力渾無自覺的青澀的未成熟的性感;再者是男歡女愛已成往事的半老徐娘,銘刻在身的記憶發散出的、若有似無的成熟女人的韻味。

詞語含義

"風韻",有時是以"嫵媚"、"妖冶"等形容的外露的姿態。但更多的時候,它是不期而至的,我們往往在出於預料的情境與之邂逅。無論漫步街衢亦或欣賞美術作品,那些審美對象總是呈現井然的規律和形式。其中不乏令人仰視的美、端莊的美,也有頗具攻擊性的震撼人的美。有時則與此相反。驀然間瀰漫四周的不可名狀的朦朧風韻,讓我們情不自禁地陶醉酩酊。
"風韻"一詞的內涵隨著時代在演變。"風韻"被用來形容女性的時候,它表示女人的整體風韻。當然,它一開始就預示可能出現的男女交歡本身。不含任何性愛意味的"風韻"是不存在的,異性相吸的性關係早已預設於其中。
"風韻"本就是吸引異性的性魅力,不管本人是否意識到,風韻說到底也是以肉體的交歡為潛在目的的。然而一旦進入性行為過程,"風韻"一詞便不能派上用場。因為"風韻"表達的是男女處於彼此強烈吸引的性緊張里,卻尚未實現交合的、現在進行時的過程。男女一經結合,"風韻"即告消失,因此,"風韻"與肉體的交歡屬性完全相反。
"風韻"的日語是"色氣"。這個"氣"表達的是一種欲望、取向。作為接尾詞它表示"並非刻意為之的、不經意的狀態和感覺"。如此看來,"風韻"是被肉體交歡、性行為所吸引,但始終只有"跡象"的狀態,作為一種兆頭刺激想像力,然後逐漸地膨脹延伸。
接下來從"風韻"的積極的側面來看,它意味著某種心情、感受。因此我們應該說:"風韻"存於心不在焉的情色願望和它所發散的氛圍的中間地帶。
在這裡必須指出的重要一點是,跡象、心情可以通過生理行為消除、化解。所以"風韻"不是生理行為的直接表達或誘因。於是乎,情慾由此從生理需求轉移到感性、感覺的層面。

描述方法

那么,"風韻"又該如何描述呢?"風韻"是始露端倪的兆頭,在無意識狀態下呈現,然後自自然然地形成顯山露水的狀況。端倪本就是很難用意識捕捉的模糊曖昧的跡象。下意識里,一個不曾預料的狀況讓你怦然心動,好比走在路上忽有一股暗香襲來。這個感覺就是"風韻"。如果拿金錢和名譽打比方的話,追求"風韻"就好比是尚不能確定有多少成功把握時的那種渴望。說風韻,縱使千真萬確是向異性展示的媚態,也須是本真的性情在日常生活的間歇里不經意的流露,它是無目的、下意識的。換言之,當漫不經心的時候,作為某種必然趨勢,超乎人的意志,赤裸現身的媚態正是風韻。如果刻意為之,那不過是單純的獻媚罷了。
當一個人渾然忘我,或者投入於其他與性無關之事的時候,他正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本質上與異性密切相關的本能的宿命。"風韻"將身心交給命運之手的時候,不期然呈現在這個氛圍中,仿佛委身於阿彌陀佛之手般的甜蜜。
因此,"風韻"是在感覺層面上更加純化、濃縮的性的訴求,它是下意識的,而且拒斥男女交合的實現,這是"風韻"的特點。

顯露體現

女性胴體的風韻究竟怎樣顯露的呢?
首先,它應是聽其自然不做作的姿態、舉止。換句話說,它不是中規中矩的姿態,也不可能是刻意修飾邊幅的正裝打扮,而是看似有點漏洞(日語裡與可乘之機同音)的平易近人的狀態。打亂姿勢意味著從世間規矩把自己解放出來 ;不再注意自己的姿態,等於讓自己回歸於不具名的存在。正面描寫男女交合的浮世繪追求的是與風韻截然相反的東西。而當要表達女人的風韻的時候,無論喜多川歌 還是鈴木春信,他們對女人的觀察堪稱細緻入微,幾乎畫遍了女性的各種姿勢。被譽為大正浮世繪師的竹久夢二是這個傳統的優秀的繼承者,他畫得最多的首先是轉身的女人、回首的女人,然後是踟躕的女人、憑欄的女人、蹲坐的女人、扭身的女人,沒有一幅是正面描繪性的結合的。
●眼睛
說起眼睛,我們馬上想到"含情脈脈"這個詞。其實,毫不隱諱地表達欲望的眼神,毫無風韻可言。那樣的眼神給人示威的感覺,讓男人興味索然。按本篇的美學,沒有目標、沒有焦點,不定地遊走的視線,反倒讓人覺得這雙眼睛似乎在凝視女人自身,在用心品味自己。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秘密在於她不知到底朝哪個方向的視線。有人說,蒙娜麗莎其實在望著鏡子裡的自己,這個說法頗耐人尋味。笛卡兒愛上的也是眄視的少女。浮世繪畫家們深諳此道,經常畫一些可愛可惱的漂眼、低眉、眼珠上翻的飛眼等。眼睛的氤氳迷離的風韻便由此躍然紙上。
要說嘴唇,漫不經心、若有所思的天真無邪的唇才具風韻。嘴唇經常用來表達女人的性魅力,且有被濫用之嫌。略施脂粉的唇、神思恍惚的唇、輕輕叼著什麼的唇??幾乎被遺忘了的時候,唇,反倒立即顯出萬種風情。
不再是咀嚼食物或者聊天說話的工具,跳出日常生活的唇,看上去就是通往女人的肉體內部的路徑。忽而輕叼起手絹、衣袖,忽而將化妝道具銜在嘴裡的唇,怎么看都是個活著的生命體。
心不在焉的少女無意中微張著的嘴,使人聯想起神秘的花瓣,或者某種果實的甜味兒。
●頸項
女人的頸項也很能傳遞風韻。脖子的功能平常是支撐頭部的,而人們往往被臉部吸引,容易忽略頸部的存在。但是,女人忽而低首時露出的頸、不堪重負似的低垂的頸、轉過頭扭過來的頸與臉龐與肉體沒有了關聯,卻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女人身體之孱弱、柔軟、韌性的特點。魅力無限,卻不會產生與肉體有關的深入一步的聯想。頸部的風韻通過滑落的發綹、披散的頭髮得到強調,通過這個造型我們似乎窺見了偏離規矩方圓的生活狀態。
●頭髮
出浴或剛洗過的秀髮的風韻 , 被歷代文人墨客追捧。沐浴自然喚起對女人裸體的聯想。此外,泡澡的時候,女人是孤然自由的個體,完全放鬆忘掉女人自身,化作存在本身,所以自有平常斷然體察不到的韻味。且不說剛洗過的頭髮、濕漉漉的黑髮本身就是女性特徵,更讓人怦然心動的是,專心梳頭的女人把自己的性魅力拿捏在手裡,本人卻渾無自覺,堪稱風情無限。
蓬亂的長髮一直都是小說和戲曲里瘋女人的象徵,這時的"風韻"是類似幽靈的那種,讓女人被神靈附體,擁有超越人的存在,甚或性本身時的無與倫比的感染力。
手是表達女人的風韻的最重要的形式。不過,性感的手決不是指指點點或者向誰招喚的手。擺脫了手本身的用途,不知所措百無聊賴地撫弄的手,抑或完全心不在焉以致於仿佛被遺棄在一邊似的手,簡直就是一個人的人生的化身,向讀者講述主人的人生故事。無論少女肉嘟嘟的手指,還是典雅的銀魚似的纖纖玉指,手指使人聯想到自由、獨立的生命體。手指之所以風韻無限,是因為它給人一種自由地享受自身存在的感覺。手指是在性愛過程中也能自由地表達快樂的肉體語言。
●腿
裙裾下微微露著的白皙的腿,是表達風韻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腿的曲線強烈地暗示著女性特徵,使人聯想到它的微暗隱秘的終點。然而,腿又是行走、活動的日常工具,當腿在執行其物理功能的時候,很難把它看作性的對象。正是司空見慣的步行工具擺脫其功用的某一剎那,下意識地流露的性魅力,成就了難以名狀的性感氛圍。裸露的腳趾頭更是天真無邪的肉體的象徵,腳趾的表情暗示著某種快樂
●肌膚
露出肌膚、裸露的身體,讓人聯想到肉體的接觸,但這絕不是風韻。相反,遮住肉體的一襲衣裳,抑或仿佛拒絕觸摸似的、肌膚作為一個局部兀然獨立的美,使人在誘惑與拒絕之間陷入一種緊張,被肌膚之美而非女人的身體深深打動。肌膚的風韻往往將男人引向絕望。
●背影
女人的後影,或者半裸的背部可以說是體現風韻的典型的部位。女人有時以手輕掩前胸,卻很少意識到自己的背部。背部不是直接參與性結合的器官。背部,坦然展示肉體的存在,同時拒斥欲望集中到特定的點上。女人的背影或者背部的風韻即在於此。
人們說,從背影能看到一個人的命運。因為乍看沒有表情,亦不曾敘述或傾訴的背影,不知不覺間,無時不刻鐫銘著命運的碾痕。無聲無息地飄落下來的人生形態的落雪凝固在背影里。風韻,根植於男人與女人最為宿命的關係,背影也就出乎意料地,最為雄辯地講述著融到情愛這個宿命里的人。也正因為此吧,背影在沉默中發散著濃烈的男歡女愛的氣味。
客觀羅列風韻的要素可舉出幾個部分,但最為重要的是由這幾個部分構成的整體狀況、氛圍,以及介入其中的觀者的心情。如海德格爾所說,心情是一個人的知、情、意匯為一體成為緩慢的傾斜、朝某個方向被吸引過去的過程本身,而人生往往就是過程而已。

構成因素

風韻的最大因素是朦朧、隱諱。有足夠的性魅力卻遮蔽著,讓它慢慢滲入氛圍,風韻由此而生。
伊東深水題為《手指》的作品將這些要素網羅無遺。九鬼周造的俳句說道:"透過明石(和服面料名)隱現的朦朧緋縮緬(襯料名)。"大意是透過薄薄的明石縮做和服,緋縮緬做的貼身短內衣或寬腰帶隱約可見。俯身坐著的這個女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依然緊繃著豐滿的腰身,緋縮緬的顏色清晰可辨,強烈地暗示快樂。薄薄的黑色明石縮遮住了讓人極為敏銳地聯想到終極快樂的緋縮緬,使肉體退隱到遙遠的想像空間。這時女人腰部的肌肉完全處於無意識狀態,這才是不同於瑪麗蓮· 夢露似的特地強調甚至劇烈擺動腰肢的性感展示的"風韻"的境界。誘惑、刺激的同時遮掩、隱去,通過暗示升華到感知層面。一些小道具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用蒲扇輕掩嘴角、以御高祖頭巾包住頭和雙頰、將臉藏到陽傘里等等。此外,檐端、籬笆、葦棚、蚊帳、垂簾、拉門、陣雨等也是常見裝置。
以上篇幅講述了給人帶來朦朧的強烈感動的風韻緣何而生。它不是分別訴諸於頭腦、身體或者情緒,而是使整個身心為之深深打動的感動。如果讀者不曾品味這種感動的話,無論用怎樣的語言加以描述都會覺得虛無縹緲。說到"品味",日本人的官能體會不僅停留在口舌之味覺層面,它往往延伸到音樂、繪畫、欣賞自然等領域裡。

品味方法

品味這一行為,並不是某人靠個人的味覺創造對象。相反,它意味著主體放棄自我融入對象的氛圍,共同體會與所有無關的、非創造而是自然形成的濃厚魅力。品味,不是單純的理解,它同時包含肌膚的感覺和舌頭的觸覺這類生理認知 ;它不會發展為占有欲,而是作為情感徐緩地得到開放。
對風韻的體驗,還是用品味最為合適。如同薩特指出,認識從根本上意味著吸收和消化,這一點與兩性的
同化如出一轍。
試舉一例。傍晚在京都的祗園一帶漫步,如果趕上節慶,家家張燈結彩,時而傳來三味線壓低的旋律。偶爾有女人的短促嬌聲入耳。僅僅這些,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萬種風情。風撩動新橋河岸的柳樹,舞妓的圓木屐聲漸行漸遠。聲音的主人不知是誰,也不知她在做什麼。但是這個場景分明有著一種遠離生產性日常生活,跟直奔目標的功能性工作相反的、朦朧曖昧,不是精心安排卻強烈地吸引我們的某種魅力。這種風韻,只有在被體味時方始呈現。
由此可見,風韻,在廣義上是放棄目的性、跳出意義的世界時呈現出來的人生原貌、體味方式,換一種說法便是存在主義的氛圍。當然,風韻的背後自然有弓弦般繃起來的性慾望的緊張。而即便是關於性,東方人也不會將它封閉在個人的殼內,反而坦然委身於自然的節律進行交合。從西方個人主義倫理觀的角度看這似乎有放縱之嫌,但是東方人認為性的快樂並不僅僅是一對一的個人化的東西。風韻,不是針對特定人有意釋放的,它也不是什麼人能占為己有的東西,因為風韻是開放的、相互滲透的魅力。

西方觀念

毋庸置言,直白袒露的、與個體性行為直接相關的欲望與"風韻"是格格不入的。然而,事實上在西歐,這種露骨的個人慾望公然被認可是自從進入人們誤稱之為"文藝復興"的近代工業主義時代以後,準確地是 17世紀以後的事。我們以"東方"和"西方"劃分文明,但直到公元前後,希臘、波斯、埃及在世界文明版圖上仍屬於東方,整箇中世紀也是伊斯蘭文化占據主流;以康斯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非洲北岸、地中海沿岸諸島、西班牙地區也曾屬於絢爛的伊斯蘭文化圈。
後來,發軔於猶太教的基督教文明逐漸滲透西歐半島,並且在吸收東方文化的過程中日漸成熟起來。僅就男女性愛及其表達來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精神至上式的愛欲與近現代以後的性文化未必是同質的。
回顧歐洲藝術時我們不難發現,從羅馬時代到文藝復興前期以及哥特時期的性愛的表現形式可以說是內斂的,女人向著上帝敞開的風韻營造出濃重的氛圍。波提切利的裸婦身披薄紗出現,其裸體的魅力也並非指向特定異性。她們就是女神,四季自然的化身,因此對自身的性魅力渾然無知,也無意關注。順其自然袒露的這些裸體讓人覺得風韻無限,理由即在於此。
艾魯· 格列柯作品裡的女人,有的剛被告知受胎,有的出神仰望天上的聖靈。畫面的色彩極其濃重,女人的胴體極富戲劇性地激揚、豐滿。然而不知何故,格列柯筆下的女人沒有一點色情味道,遠不能喚起性慾。那是因為在格列柯作品中的人和自然雖都是十分逼真寫實的,但一切均沐浴於神的光芒下,作為神的作品被置於井然有序的視線里。不管這些女人多么豐腴,擺出的是多么煽情的姿態,她們的眼神永遠是追隨天上的存在,女性本身的肉體可以說心不在焉地棄置。恰恰這個時刻,一種難以名狀的風韻從畫面升騰、滲透出來,甚至讓人覺得超越裸體本身的強烈的性氛圍使空氣都變質了。
不過,翻開近現代繪畫史,更多的畫家都熱衷於正面描繪富有個性的展露無遺的胴體及其欲望。因為它也算得上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發現吧。然而,也有一批畫家作為細小的支流,一直在暗中摸索、孜孜表現東方女性的"風韻"。今天人們開始重新考量"風韻",這股涓涓細流綻放出新鮮而強烈的光芒,使漸行漸遠的"風韻"在審美的地平線上再放異彩。

相關連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