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章根

顏章根

顏章根於1956年出生於永春一個農民家庭,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委員、廈門市政協常委、廈門市榮譽市民、廈門市第二屆十大傑出青年、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永遠名譽會長、國立華僑大學董事等職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顏章根
  • 出生地:永春
  • 出生日期:1956年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家庭背景,

人物經歷

1982年赴港定居,在一家布行打工。僅僅二年,他就用自己節衣縮食剩餘的工錢,在香港開辦榮華布行。顏章根和陳麗春伉儷精心經營著這一間小小的布行,自己賣布,自己扛布,自己送布,經過多年的拼搏終於有了可觀的資金積累。1989年6月,顏章根以一顆對祖國忠誠的赤子之心,揣著兩億港元從香港直飛廈門,投資建設廈門榮華大廈、華昌大廈、富豪華園、百鷺花園,總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這些風格各異、環境優美的高級公寓、別墅、寫字樓成了廈門特區一道十分耀眼的風景線。
踏上廈門這片熱土之後,顏章根將自己對祖國的無限情懷,融入參與祖國火熱的經濟建設中,先後在北京、上海、承德、蘇州、無錫、福州、廈門、泉州、永春等地,投資8億多元人民幣,投資項目涉及房地產、紡織、食品化工、高新技術和金融、證券等領域。
顏章根在家鄉泉州投資一億多元,開發項目除了泉州祥業花園和永春祥業商業城外,還有馳名中外的祥業礦泉水。此外,他還熱心捐助華僑大學、黎明大學和永春中國小、醫院等公益事業,也為福州、廈門、北京、上海等地教育事業獻上自己的一片愛心。顏先生雖然擁有億萬資產,但他卻不沾菸酒,每天粗茶淡飯。
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上下求索中,顏章根以門門功課成績優異的過人優勢,度過了自己那“半工半讀”的求學生涯,只是由於身處“文革”風暴的動盪歲月,故而難以一園自己的大學夢。萬般無奈,顏章根只好退而求其次尋覓養家餬口的活計,最後成為永春縣石油公司的計畫外臨時工,充當起又苦又累的售油員來。面對費盡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工作,顏章根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力求“乾一行,愛一行”,渴盼著早日“崗位成才”。在盡職盡責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顏章根把一切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終於“工夫不負苦心人”地研發出了一台自動售油機。
這一成功的小發明,使得名不見經傳的顏章根一夜成名,不僅榮獲了福建省科技進步獎,而且成為年輕人心目中“自學成才”的最佳典範。小試牛刀即獲成功,並未讓顏章根忘乎所以失去前行的動力,反而更進一步激發起充實自身知識底蘊的無比熱情。1980年,24歲的顏章根自我加壓,一舉考上了福建省電視大學,一門心思攻讀起電子專業來,以求將來在電子行業一展身手,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潛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化為更壯麗的人生輝煌。正如他時常提醒自己的那樣——“一個人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和歲月,但卻可以選擇所走的人生之路。無論世事多么艱難,只要你心中有一盞不滅的理想之燈,就會到達希望的彼岸。一個善於謀劃人生之路的智者,最終定能成為玉樹臨風的不凡之人。”
迎著改革開放的第一縷春風,不甘安於現狀的顏章根,以26歲的過人魄力和無畏膽識,帶著“伴君走天涯”的妻子,胸懷“我的事業沒有成功決不歸家”的昂揚鬥志,無怨無悔地踏上了“闖蕩香江苦淘金”的漫漫創業征程。為了應對人生地不熟的創業挑戰,作為“無本錢、無經驗、無關係”的“三無小子”,顏章根只好一切從零開始,乾起了月薪1000港元的“捷興紡織公司”雜工活計。
他不僅在進貨時肩扛200來斤布包來回奔跑不言累,而且主動包攬了打掃衛生、燒水煮飯等公司里的全部雜活,逐漸贏得了老闆的賞識並時常被帶往各種社交場合,結識了一些紡織行業的大腕,這為其日後在香港紡織行業大打出手奠定了堅實的“人脈”基礎。就這樣,顏章根一方面為“捷興紡織公司”出力流汗,一方面為自己日後獨自創業不動聲色地積累本錢、學習經驗、摸索關係。經過8個月的沒日沒夜打拚,顏章根逐漸積攢下了8000港元,獨自創業的衝動再也按捺不住了。
於是,他與一位從事廢品收購行當的永春老鄉一拍即合,一個出經驗,一個出體力,各自出資8000港元,合夥創建起了一個小小廢品收購店。白天,他們笑臉相應送來破爛的收購員;晚上,他們不知疲倦地對廢品進行分類、壓實、打包;只因一次次擾亂鄰居休息,他們不是被警察抄牌,就是收到法院送來的“干擾睡眠”傳票,不得不一回回認錯認罰。有拼爭就會有收穫,經過13個月的苦苦運作,顏章根終於分得了合夥創業的第一桶金——連本帶利55000港元。有了這汗水和勤勞換來的第一桶金,顏章根毫不遲疑地結束了自己那“破爛王”的打拚生涯,底氣十足地開始了在香港紡織行業的爬摸滾打。他以55000港元為資本,又向親朋好友籌集了45000港元,租借了一套兩室一廳房子,作為辦公和居室,果敢地掛起了“榮華布行”的招牌,吹響了涉足香港紡織行業的進軍號。
萬事開頭難,獨自創業開頭更難。“榮華布行”開張俟始,由於本錢小、人手少,顏章根只好老闆夥計一肩挑,自己賣布,自己扛布,自己送布;路不管多少,利不管豐歉,能賺一分是一分,能掙一厘是一厘。隨著時間的推移,顏章根實在不願意再小打小鬧了,一門心思找尋著質的飛躍之最佳路徑。作為祖國大陸開放橋頭堡的深圳,雖說是“榮華布行”進貨的主渠道,但由於“榮華布行”是小本買賣,故而所進貨物只能是零敲碎打,難以形成一定的規模和陣勢。
一次,顏章根到深圳“海鵬公司”進貨,當被問及“你是布行的老闆,為啥只進那么一點貨”時,顏章根老老實實地脫口而出——“我沒有多少錢哪!”就是這不經意間的實話實說,讓深圳“海鵬公司”的業務主管頓時生成了互利合作的強烈衝動——“要是顏先生有意,我們公司可以全力合作,還有我的許多同行也能多多幫忙。”帶著深圳同行的合作意願,顏章根一返回香港就馬不停蹄地找到“捷興紡織公司”的林老闆商討融資對策——“我能組織來大量貨源,但卻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懇請林老闆拉兄弟一把。”精於香港紡織行業運作潛規則的林老闆,聽完顏章根的話就知到賺錢的機會來了,便當機立斷借給顏章根30萬港元。
就這樣,在“借道行車”融資絕招的支撐下,“榮華布行”一天進一個貨櫃的經營紀錄不斷被刷新,林老闆也不費吹灰之力地賺得了豐厚的紅利。僅僅經過兩個月的巧妙運營,“榮華布行”就賺得了可以靈活運轉的自有資金,顏章根乘勢而起結束了“借道行車”的融資舉措,底氣十足地開始了完全獨立自主的商業運營。一年之後,“榮華布行”從無人瞧得起的香港紡織行業“小豆丁”,發展壯大為銷售量高達上千萬碼布的香港紡織行業“小龍人”。顏章根並未就此止步,反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榮華布行”升級換代為“香港祥業集團”,他本人也搖身一變為有雄厚資本、有豐富經驗、有廣泛關係的“三有大亨”。
顏章根憑藉自己的辛苦打拚和機敏運作,很快便成為令香港紡織行業同仁刮目相看的後起之秀。顏章根發跡了、有錢了,但他並未忘記生他養他的祖國和家鄉,反而以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千方百計思謀著投資內地的最佳路徑——“積聚財富不是我的唯一人生追求,回饋祖國和家鄉才是我的終身夙願。國家要繁榮昌盛,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責無旁貸。不管是生活在海外的僑胞,還是港澳同胞,到內地投資對國家、人民和自己均有利。”
1988年秋天,顏章根滿懷熱情踏上內地這片熱土,先後走訪了海南、深圳、廈門、永春等地,全面收集水產養殖、房地產開發、紡織製造和食品加工等行業的投資信息,精心選擇著最佳合作夥伴和最好投資機會;1989年春天,為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顏章根多次回到永春商討投資建廠事宜,最後與永春三紅食品廠達成合作意向,合資創辦起以生產餅乾為主的“永春華榮食品有限公司”,用顏章根的肺腑之言來說就是——“我顏章根就圖為家鄉發展經濟辦成幾件事,並想用自己的行動推動海外的永春人回鄉投資,使家鄉的經濟快快繁榮起來。”
1989年6月,顏章根懷揣兩億港元來到廈門,大膽斥資興建起總建築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的榮華大廈、華昌大廈、富豪花園、白鷺花園,這些風格迥異、環境優美的高級公寓、別墅、寫字樓,構築起廈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1990年12月,籌備一年的“無錫燕華毛紡針織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年產值達1500萬元,創匯98萬美元;1990年,顏章根左右開弓創業忙,先是創建了廈門“天馬祥業農牧工商有限公司”,後又興辦了廈門“天馬中華民族文化村”。

家庭背景

顏章根的父親陳文彬,農民出身,忠厚老實,辦事出於公心,決策說一不二,時任永春縣醫藥公司副經理;母親鄭秀英,性情溫柔慈愛,恪守傳統美德,在永春縣食品公司工作。作為4個弟弟妹妹的大哥哥,為了緩解家庭生活的拮据狀況,顏章根上學時專心致志刻苦學習,放學後帶著弟弟采草藥、捉蝙蝠、揀拾荔枝和龍眼核,盡其所能賺錢以補貼家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