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扇橋(浙江省紹興市古橋)

題扇橋(浙江省紹興市古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題扇橋在在浙江省紹興市區城東北角,昌安門附近戒珠寺前,紹興市區蕺山街上,因王羲之為賣扇老嫗題扇而得名, 現橋為清道光八年(1828)即原址重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題扇橋
  • 地址:浙江省紹興市區城東北角
  • 始建於:宋朝嘉泰以前
  • 全長:18.5米
基本情況,名稱來歷,周邊環境,延伸閱讀,橋的石碑,橋的故事,

基本情況

題扇橋位於浙江省紹興城區蕺山街。因王羲之在此為老嫗題扇而得名,說明此橋在東晉已存在。據嘉泰《會稽志》中載,現橋始建於宋朝嘉泰以前。在道光八年重修。該橋橋拱為縱聯分節並列砌築。弧型橋欄較為少見。橋上原有石燈桿,為路人照明。現橋邊僅存燈桿石插座一個。從該橋的風化程度可定其為宋朝以前橋樑。該橋長3.80米,寬4.30米。橋坡石階各為19級。從宋朝以後的志書中可以肯定題扇橋在此地未作過變動。在清光緒年代的《策府統宗》一書中的《浙江古蹟》條目里僅列題扇橋為紹興古橋代表。可見此橋在外界的知名度極高。
題扇橋題扇橋
題扇橋現橋為清道光八年(1828) 原址重修,橋體為單孔半圓形石拱橋,全長18.5米。橋旁豎有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的石碑一方,旁設圓桌和鼓形石凳,可供遊人小憩。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拱圈石上有浮雕幢形,望柱頭為明朝式蓮花形。《紹興縣誌余輯》記有:“道光八年戊子(1828)仲夏創建。“晉王右軍題扇處”,方向南北,質料用石,有石碑,中隸書,旁草書,今存。一圓洞,全長20米,橋面廣度一丈三尺,東置17級,西置19級,上有石欄,有道光時題碑。
題扇橋題扇橋
2013年5月,題扇橋與八字橋廣寧橋光相橋太平橋謝公橋泗龍橋拜王橋接渡橋融光橋涇口大橋西跨湖橋以及迎恩橋合併,稱:紹興古橋群,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來歷

《晉書王羲之傳》記有:“嘗在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云: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將筆拋進筆飛弄,人躲進躲婆弄,現該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從此該橋改名為“題扇橋”。
相傳和晉代右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有關。每次從宅第出來途經蕺山街走上小橋,王羲之總看見有位老婆婆在橋頭擺小攤賣六角扇,但買的人卻很少。有一天,王羲之又過小橋,見婆婆守著扇攤,一臉愁容,頓生惻隱之心,所以提筆在她的扇子上各題了五個字。老婆婆看到了,臉上立刻露出了憤怒的神色。王羲之笑著對她說,你只要對人說這是王右軍題的字,每把扇子必能賣出百錢的好價格。老婆婆將信將疑,按照王羲之的囑咐賣扇。不一會兒,由王羲之題過字的扇子便被行人搶購一空了,有的甚至還多給了一些錢,老婆婆高興得嘴巴也合不攏了。從此以後,這座橋就被稱為題扇橋了。

周邊環境

題扇橋的南邊曾有一個萬年戲台。戲台南側是史魏公祠,祭祀的是宋代史浩。史浩是嵊州人,宋紹興十五年(1145)考上進士,乾道四年(1168)出任紹興知府,後擔任過翰林學士右丞相、魏國公、太師等職位。紹熙五年(1194)去世,享年89歲,死後被封為會稽郡王,諡號為文惠。現戲台已圯,史家祠堂改作商鋪。臨橋北望,蕺山近在咫尺。河的西沿,是一排枕流而築的小樓,鄰樓少女,每見隔窗笑語。對岸則有一條石鋪小徑構通南北,路邊平屋橫斜,鱗次櫛比。
題扇橋題扇橋
站在橋頭,可以見到橋上有一四方石墩,中間有一圓窟窿,這是插天燈柱的孔。舊時,橋旁小屋住著照管天燈的人,昏黃迷漫的燈光,為路人照見石級,也為行駛在夜色中的船隻指明航向。
如今的題扇橋直街上,兩旁為粉牆黛瓦的民居,木門木窗,古色古香。題扇橋河沿上,路西側為河,呈一河一路格局。河對岸是背河而築的憑水窗樓,路東側是鱗次櫛比的傳統民居。走在狹窄的題扇橋河沿,往南看是古樸大方、端莊典雅的題扇橋橫跨河上,往北望是近在咫尺的蕺山,山上樹木蔥鬱,塔亭樓閣錯落其間。

延伸閱讀

橋的石碑

現存的題扇橋是清道光八年(1828)重建的。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橫跨於府河之上。橋上有龍門石7塊,均鏤空雕刻“蛟龍噴水”等圖案。橋面、攔板和拱券幾乎是同一圓心的圓弧,為紹興石橋所少見。以前的時候,橋上還有一根木燈桿,橋旁的小屋內住著照管天燈的人,橋上燈光為行人照見石路,也防行駛在夜色中的船隻不慎撞上石橋。旁邊還設有圓形石桌和鼓形石凳,供遊人小憩。橋長約20米,闊3米許,橋身飽經風雨剝蝕,已呈坑坑點點,石級也有幾塊出現了斷裂。橋的兩側,攀援著蒼綠的藤蔓和野花,使石橋益發顯得古雅脫俗。橋楣上沒有橋名,但紹興的男女老少都知道這是題扇橋。橋西南側立著“晉王右軍題扇橋”石碑,由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橋西南側立著一塊石碑,上刻“晉王右軍題扇處”七個大字。後來石碑被人搬走,橋側刻著建橋年份的字也被鑿掉了。早幾年,當地文管部門請八八老人蕭嫻題了“晉王右軍題扇橋”七字,立新碑於橋旁。蕭老是康有為的女弟子,書法瀟灑飄逸,秀中蘊勁,于右任稱她為“當代衛夫人”。其墨寶不易求得,此碑頗為古橋生色。

橋的故事

一天傍晚,王羲之在紹興城裡的一座石橋上散步,走到橋頭的時候,看見一個老婆婆愁眉苦臉地提著一
籃子竹扇,拄著拐杖,站在橋頭叫賣。王羲之看到沒人買老婆婆的扇子,十分同情,就走上前去問他怎么回事?老太婆說:“天冷了,扇子賣不出去,幾個本錢都花在芭蕉扇上面了,現在連吃飯都成問題了。”王羲之聽了,想了想,就說:“老婆婆,我給你的扇子寫幾個字,你再拿去買好嗎?”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但是覺得他很熱心,就把扇子都交給了他。王羲之就叫書童拿來筆墨,在老太婆的扇子上龍飛鳳舞的寫上幾個大字。老太婆一看,他那乾淨漂亮的芭蕉扇,被王羲之寫得一塌糊塗,恐怕賣不出錢來,就哭著要王羲之賠他新扇子。王羲之就安慰她說:“老婆婆,你不必著急,更不要生氣,我問你,你這扇是賣幾個錢一把?”老太婆說:“三個錢一把。”王羲之,哈哈一笑說:“那很好,你現在就賣三百錢一把。你趕快拿著扇子到城裡去,對人說:‘這些扇子都是王逸少寫的’,準會有人肯花錢買的。”那老太婆不肯相信,還纏著王羲之不放。大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看到老太婆拉著王羲之爭吵,就都圍繞來看熱鬧。有些認得王羲之的人,一看這是王羲之親筆題的扇子,就馬上掏出三百錢來,跟老太婆買扇子。一傳十,十傳百,這訊息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搶著跟老太婆買扇子。轉眼間,這百十把扇子都賣光了,老太婆一下子就得到四十多吊錢,樂得他嘴都合不攏來。現在紹興市內有一座石拱橋,叫做"題扇橋",據說就是王羲之為老婆婆題扇的地方。
老婆婆非常感謝王羲之。她嘗到這個甜頭以後,就常常拿著百十把扇子在路邊等著求王羲之題字。王羲之一看,這不是辦法,每次外出見到老太婆,就躲到石頭背後藏起來。到蘭亭的路上,現在還有一塊“躲婆石”,據說就是當年王羲之躲老太婆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