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題岳陽樓圖

水調歌頭·題岳陽樓圖

《水調歌頭·題岳陽樓圖》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題畫詞。此詞上片寫圖中物景,交待了岳陽樓的自然地理位置和人文歷史地位;下片由畫圖之景象變幻,敘說與岳陽樓相關的人和事,並表達觀感。詩人將圖中景與心裡情交織融鑄於一,如此渾成之筆,便更突出了所抒之心理感受。全篇音節鏗鏘而一氣貫注,流美自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題岳陽樓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納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1·題岳陽樓圖2
落日與湖水,終古岳陽城3。登臨半是遷客4,歷歷數題名。欲問遺蹤何處,但見微波木葉5,幾簇打魚罾6。多少別離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間無數金碧7,未許著空明8。淡墨生綃9譜就,待俏橫拖一筆,帶出九疑青10。仿佛瀟湘夜,鼓瑟舊精靈11

注釋譯文

字句注釋

  1.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台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
  2. 岳陽樓:湖南嶽陽西門古城樓。相傳三國吳魯肅在此建閱兵台,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巴陵(即今岳陽)時,在舊閱兵台基礎上興建此樓。主樓三層,巍峨雄壯。登樓遠眺,八百里洞庭盡收眼底,為古今風景名勝。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都有詠岳陽樓詩。宋慶曆五年滕子京謫守巴陵時重修,范仲淹為其撰《岳陽樓記》,名益著。其後迭有興廢。
  3. 終古:往昔,自古以來。
  4. 遷客:遭貶遷的官員。
  5. 微波:細小的波紋。木葉:樹葉。出自《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6. 魚罾(zēng):漁網。
  7. 金碧:金黃和碧綠的顏色,此處指金碧山水畫。
  8. 空明:空曠澄澈。
  9. 生綃(xiāo):未漂煮過的絲織品。古時多用以作畫,因亦以指畫卷。
  10. 九疑:亦稱“九嶷”,山名,在湖南寧遠南。《山海經·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郭璞註:“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
  11. 鼓瑟:彈瑟,這裡指“湘靈鼓瑟”,謂湘水女神彈奏古瑟。《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白話譯文

這岳陽樓的落日與湖水自古以來都是岳陽城的名勝。來到這裡的大都是遷客騷人,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詩句。但要問尋他們的遺蹤,卻只能看到洞庭微波,木葉凋零,幾處漁網橫臥。人世間多少離恨,都如同這寂寞哀雁飛下孤洲。
無論風雨晴空,無論明月暮靄,都各具風情。人間無數精美的金碧山水畫,都不及它的澄澈空明。只用淡墨生絹摹畫,巧妙地橫向拖岀一筆,那九疑山青青的風神便呈現出來,就如同在這瀟湘夜色中,那湘水之神正彈奏著古瑟般栩栩如生!

創作背景

該詞為題畫而作,具體創作年份不詳。但據現代學者趙秀亭、馮統一的《飲水詞箋校》考,此詞見於《清平初選後集》,故當作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前。岳陽樓因其景色秀麗,遷客騷人有不少詩文畫作流傳於世,納蘭容若同樣為了表達自己內心之感,而寫了這首題畫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納蘭的這首《水調歌頭》為題畫之作,所題之畫的主題,正是岳陽樓。納蘭在詩歌中讚美圖畫,感慨人間事物悲歡離合。
此時的納蘭身陷官海,囿於京城,終究無法像前人那樣無拘無束,行吟萬里。因此,他只好在圖畫裡抒其志感其慨。此篇打破了上景下情的常規,用詞靈動而一氣呵成,把圖畫中的景與心中的情交織融合為一體,於自然之中流露出對所畫岳陽樓的極盡讚賞,同時也表明了對與岳陽樓相關人事興衰的感慨,體現出詞人胸中那鬱勃雄健的氣概。尤其此詞上片有“微波木葉”,《九歌·湘夫人》中以之寫湘君期求湘夫人而不遇,詞人化句用於此,抒發了光陰流轉而前人早已成雲煙的悵惘之情。
這首詞是題畫詞中的佳作,意境空靈,將畫面中的景色與岳陽樓、洞庭湖的典故、名句融於一處,絲毫不見雕琢痕跡。觀詩如覽畫,且詞句鏗鏘,更富音律之美感,讀過之後,滿口辭藻的余香。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納蘭詞研究者盛冬玲《納蘭性德詞選》:“這是一首意境空靈、格調超逸的題畫詞。詞中結合畫面所見的景色,融入了不少有關岳陽樓、洞庭湖的典故名句,流暢自如,不露痕跡。全詞音節鏗鏘,一氣呵成,而又餘音裊裊,迴響不絕。”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4~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是大學士納蘭明珠之子,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自幼聰穎過人,二十一歲中進士,有著清代李後主的美稱。其詞風清新婉麗,不事雕琢,多感傷抒情之作。英年早逝,讓人惋惜。著有《通志堂集》,詞有《飲水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