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應答式起搏器

頻率應答式起搏器具有運動時增加起搏頻率,提高病態竇房結綜合徵並竇房結變時功能不全患者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的功能。

簡介,方法分析,結論,

簡介

本文觀察了自2003年以來收治的老年患者(>70歲,1936年以前出生)起搏器術後生活質量、心臟功能及預後等改變,以探討頻率應答式起搏器對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分析

自2003年以來在本院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的老年病態竇房結綜合徵患者25例,年齡70-88歲(平均79歲),男17例,女8例。其中:6例慢-快綜合徵,17例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11例,冠心病6例),心動過緩病程0.5~13(7.08±4.13)年,基礎心率42~103(72.5±6.6)次/分,伴有心動過緩相關的頭暈、乏力、黑朦或暈厥症狀,入院後均經臨床、食道心房調搏和動態心電圖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症(SSS),且合併有變時功能不全的患者,符合ACC/AHA/NASPE2002年起搏器套用指南。起搏器植入採用右鎖骨下靜脈穿刺法,將電極導線分別固定於右心耳和(或)右室心尖部,採用SEAMEDMODEL3100DUALCHAMMER分析儀測定起搏參數,保證靜息狀態下DDD方式起搏,設定起搏頻率60~130bpm,於起搏器置入術後即刻及12個月後將起搏器程控為非頻率應答起搏模式(DDD)和頻率應答起搏模式(DDDR)。兩種模式下起搏工作12個月後,定期
隨訪,隨訪時①採用SF-36生活質量調查表從8個側面進行,即軀體功能(PF),軀體角色(RP),肌體疼痛(PF),健康總體自評(PF),生命活力(PF),社會功能(PF),情感角色(PF)和心理健康(PF)。②動態心電圖監測24小時日常活動時心率變化,患者記錄自覺症狀。③症狀限制性活動平板運動試驗(活動平板採用Bruce方案,觀察運動時間,最快起搏頻率。)。④超聲心動圖測定最大運動負荷時每分心輸出量。
結果:①所有患者在開啟和關閉頻率應答功能後分別填寫SF-36調查表並專人按標準評分方法進行評分,頻率應答起搏模式下SF-36調查表的得分由93.55±5.41提高到109.63±7.41,P<0.05。生活質量較非頻率應答起搏模式下有顯著提高②日常活動記錄:與非頻率應答起搏模式下相比,頻率應答起搏模式下日常生活中,22例患者於休息和運動時均完全為起搏心律;3例活動時呈起搏和自主心律交替。22例患者在開啟和關閉頻率應答功能後,24小時平均起搏心率分別為85±11和60±8bpm,P<0.05。③運動試驗結果顯示:即運動時,頻率應答起搏的最快起搏心率,運動持續時間,運動最大負荷和最大心輸出量均較非頻率應答起搏明顯增加(P<0.001或P<0.05等)。

結論

頻率應答式起搏將能更好地提高老年患者的運動能力,且較好地滿足70歲以上老年患者基本生活需求,改善其生活質量,而雙腔起搏器更能滿足患者生理特性,克服術後併發症。因此隨著心臟電生理等檢查手段的改進、起搏器安裝技術的提高和患者全身其他臟器功能的良好維持,老年患者選擇更符合生理特性的起搏器比例將會逐步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