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臟起搏器安置術

起搏是通過人工心臟起搏器或程式刺激器((artificialcardiacpacing))發放人造的脈衝電流刺激心臟,以帶動心搏的治療方法。主要用於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也用於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和診斷,且已成為臨床心臟電生理檢查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可包括臨時起搏和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工心臟起搏器安置術
  • 外文名:artificialcardiacpacing
  • 性質:醫學手術
  • 屬性:一定風險
概述,技術步驟,適應證,術前護理,術後護理,

概述

主要用於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也用於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和診斷,且已成為臨床心臟電生理檢查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可包括臨時起搏和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

技術步驟

1.安裝
(1)局部消毒麻醉,穿刺股靜脈或鎖骨下靜脈。X線導引下將常規消毒了的5~7V雙
極電極導管插至右心室心尖部嵌入肌小梁中接觸心內膜。
(2)測定滿意的閾值和心電圖後,固定電極導管,接上體外起搏器。
(3)打開起搏器,心電圖示波下調整起搏參數。輸出電壓為起搏閾值的2~3倍,感知
敏感度2~3mV,頻率70~80次/min。
(4)固定好體外電極及起搏器。
2.術後處理
(1)心電圖監護,定期複查心電圖。
(2)臨床起搏器一般放置1~2周,最多不超過3個月,拔除前宜關機觀察。
(3)注意局部感染,心臟穿孔,電極異位等併發症。

適應證

(1)各種急性心臟疾患,如心梗、心肌炎等突然出現IIIoAVB或IIoII型AVB或三束
支阻滯或嚴重竇緩,有血流動力學障礙或心肌電不穩定易於發生快速心律失常者。
(2)符合安裝埋藏永久起搏器的過渡性措施。
(3)具有嚴重心律失常施行手術或藥物治療作為保護。

術前護理

病人發病初期,由於對疾病不了解,加之疾病的痛苦往往驚恐萬狀,情緒沮喪,思想顧慮較重,認為手術風險大,緊張、恐懼不安,對未來失去信心。另外,由於心臟起搏器價格較高,經濟負擔重,擔心手術不成功,人財兩空。針對這種情況,護/士應多接觸病人,態度和藹地向病人解釋病情,多給病人安慰和鼓勵。向病人講解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的必要性和意義,介紹手術過程及安全性,同時還要做好病人親屬的工作,使其了解病情,明確治療目的及治療過程,使病人及家屬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減輕心理壓力,消除顧慮,穩定病人情緒,增強信心,消除緊張心理狀態,避免手術時病人精神過度緊張,引起肌肉和血管的痙攣,給插起搏電極造成困難。積極配合治療,使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護理

人工心臟起搏手術完畢僅是搶救成功的第一步。術後護理是保證起搏器正常工作,防止併發症的重要環節,因此術後護理應該抓好以下幾方面。
1.手術後立即做體表心電圖、記錄12個導聯,以備將來觀察和對照。
2.拍X線正、側位片,觀察電極及導線系統,為隨訪打好基礎。
3.心電監護心電監護是起搏器術後觀察起搏器功能狀態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指標:觀察心率、心律、心電圖、起搏閾值、起搏頻率、起搏信號與P波或QRS波的關係等,以了解心臟起搏器的工作情況。
(1)心率:無房性或室性奪獲又非應答時,起搏頻率應是相固定,一般相差±3%,若超過這個參數可能是起搏不良或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或起搏故障。應查找原因並及時處理。
(2)心律:安置起搏器後,心律應是規整的(在無室性奪獲和非頻率應答型)。
(3)心電圖:P~R間期,一般在Ⅲ度AVB患者是無規律的;在安置DDD型起搏器,可通過遙控器調節,一般不超過調定數的20%;ST~T的觀察,心室起搏時,由於電除極和復極順序發生了改變,其T波低平,ST段也可能有改變,這可能正常,但要與心肌缺血相區別。
(4)感知:若是DDD、VVI、SS等,心臟電極與起搏器感知應當良好,在2.5mv左右,若感知不良,可能起搏器電極脫位,也可能起搏器故障。
(5)閾值:起搏器在置入後,由於局部組織極化、水腫等,在植入後7~20天內有起搏閾值過度升高,可能是電極脫位。
4.術後嚴密監護48~72小時,觀察脈衝信號發放是否正常,按需功能是否良好,有無並發心律失常。術後一般常規靜滴利多卡因24小時,若合併有室性心律失常者,靜滴利多卡因酌情延長或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在慢一快綜合徵者,往往並發室上性心律失常,應給鹽酸維拉帕米、鹽酸普羅帕酮,或鹽酸胺碘酮。
5.埋藏式起搏器者術後絕對臥床休息5~7天,上肢不能大幅度活動,一般取仰臥位或左側臥位。臨時性起搏術後除按上述體位臥床休息至拔除起搏電極外,並適當限/制插入導管電極側肢體活動,防止電極脫位。
6.臨時性起搏者除嚴密觀察心律外,還必須固定導管電極的插頭與起搏器的插座,中繼線者還必須固定好中繼線的交接處。患者更換體位是除防止電極脫位外,更需防止導管電極折斷。
7.術後局部可放置500g沙袋,壓迫止血6小時,每小時活動沙袋一次,防止壓迫時間過長引起局部組織缺血壞死,在活動沙袋的同時,注意觀察刀口有無滲血、出血,有無皮下血腫,要保持敷料的清潔、乾燥,防止刀口感染。若傷口無滲血無紅腫,則不需要換藥,若局部有紅腫者,則每天換藥1次。
8.密切觀察生命體徵變化,防止併發症的發生。術後12小時內,每小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心律一次並記錄,平穩後改為4小時測量一次。同時注意觀察肢體活動及有無栓塞症狀,特別是肺栓塞、氣胸、血胸等;認真觀察有無手術後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呼吸音減弱或消失、移動性濁音等。觀察心肌缺血情況。由於安置起搏器後,心臟收縮加快,有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肌缺血。血壓的改變:安置起搏器後,少數人由於心臟收縮負荷改變和電極造成三尖瓣返流,出現血壓降低現象,一般3~5天后能適應。
9.防止電極脫落。讓患者絕對臥床3~5天,平臥或稍向左側臥,不得來回變換體位,起搏器埋藏一側的肢體不可過度活動,以防止電極脫落。出現以下情況者,可能為電極脫落:
①起搏無效:即不能起搏;
②左束支阻滯型圖型改為右束支阻滯型;
③隔肌隨起搏器衝動而出現收縮;
④心包腔內有積血;
⑤超聲或X光透視發現電極脫位。
10.局部換藥,必要時可全身用抗生素3~7天以防感染。術後7~10天拆線。
11.臨時性起搏患者,在心律恢復正常後停起搏器或者將起搏頻率減至自主心率以下,再觀察2~3天,若自主心率穩定,則可以拔除臨時性導管電極。若臨時性起搏在7天后,患者的自身心率仍慢或傳導阻滯無改善者,則可建議醫師改裝永久性起搏。
12.若有效起搏後患者出現呃逆和腹壁跳動影響休息,可以給阿托品或胃復安,無效者則提示導管電極插入過深,應提醒醫師是否要重新更換電極位置。
13.若安裝永久性VVI型起搏器者,臥床休息5~7天后,第1次起床活動一定要扶住病人,並注意坐位、立位時血壓。若起床後有頭昏、頭暈、血壓偏低者,一定要逐漸增加每日起床活動時間,使病人逐漸適應改變了的血流動力學變化,防止發生昏倒。在護理已經做到上述幾點,仍有暈厥者,則為起搏器綜合徵,必要時可改裝生理性起搏器。
14.積極處理原發病,糾正電解質紊亂及其他心律失常。預防、處理併發症。
15.安置起搏器的病人行外科手術時應避免用高頻電刀及電凝器。
16.術後心理護理。少數病人術後總感到有異物在體內,擔心起搏器出故障,出意外而臥床不敢活動,從而影響了疾病的恢復,針對這種恐懼心理需耐心細緻地向其解釋起搏器安裝後的安全範圍,注意事項,並指導患者在允許的範圍內適當活動,同時加強基礎護理,協助患者翻身,及其他生活護理,使其達到心理平衡,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