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滿意理論

預期滿意理論

預期滿意理論認為,消費者購買產品以後的滿意程度取決於購買前期望得到實現的程度。如果感受到的產品效用達到或超過購前期望,就會感到滿意,超出越多,滿意感越大;如果感受到的產品效用未達到購前期望,就會感到不滿意,差距越大,不滿意感越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預期滿意理論
  • 外文名:Expected satisfaction theory
  • 表達式:S=F(E,P)
  • 套用學科:經濟學
  • 適用領域範圍:管理
  • 適用領域範圍:貿易
函式表示形式,啟示,

函式表示形式

函式表達式為:S=F(E,P)
S表示消費者滿意程度;E表示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P表示產品可察覺性能。
消費者根據自己從賣主、熟人以及其他來源所獲得的信息形成產品的期望E,購買產品以後的使用過程形成的對產品的可察覺性能P的認識,如果P=E,則消費者會滿意;如果P>E,則消費者會很滿意;如果P<E,則消費者會不滿意,差距越大越不滿意。

啟示

企業行銷過程中,對商品宣傳應儘量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以免造成消費者在購買前的希望過高,使用後卻對商品產生強烈不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