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苞石竹

須苞石竹

須苞石竹(學名:Dianthus barbatus L.)是石竹科,石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60厘米,全株無毛。莖直立,葉片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漸狹,中脈明顯。花多數,集成頭狀,有數枚葉狀總苞片;花梗極短;苞片卵形,頂端尾狀尖,邊緣膜質,花萼筒狀,裂齒銳尖;花瓣具長爪,瓣片卵形,;雄蕊稍露於外;子房長圓形,花柱線形。蒴果卵狀長圓形,種子褐色,扁卵形,5-10月開花結果。

原產歐洲。中國各地栽培。

須苞石竹園林中可用於花壇、花境、花台或盆栽,也可用於岩石園和草坪邊緣點綴。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無毛。莖直立,有棱。葉片披針形,長4-8厘米,寬約1厘米,頂端急尖,基部漸狹,合生成鞘,全緣,中脈明顯。
花多數,集成頭狀,有數枚葉狀總苞片;花梗極短;苞片4,卵形,頂端尾狀尖,邊緣膜質,具細齒,與花萼等長或稍長;花萼筒狀,長約1.5厘米,裂齒銳尖;花瓣具長爪,瓣片卵形,通常紅紫色,有白點斑紋,頂端齒裂,喉部具髯毛;雄蕊稍露於外;子房長圓形,花柱線形。蒴果卵狀長圓形,長約1.8厘米,頂端4裂至中部;種子褐色,扁卵形,平滑。花果期5-10月。

近種區別

頭石竹(變種)植株較原變種細長;葉片狹,質薄;花較少而細小。產東北東部。生於林緣及闊葉林下。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朝鮮北部也有。

產地生境

原產歐洲。中國各地栽培供觀賞。五彩石竹性耐寒而不耐酷暑,喜向陽、乾燥、通風,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繁殖方法

播種須苞石竹於10~12月播種,種子萌發適溫18~20C。採用箱式播種,基質以細腐葉土為宜,厚度5~8cm,播種後覆蓋0.2cm厚基質,保持基質濕潤,夜間注意保溫,5d後開始萌芽,12d左右萌發完全。種子萌發後噴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止苗期病害;注意及時防止白粉虱危害,以殺蟲劑配合黃板粘滅的方式防治。
移栽為了後期能更好營養生長,須苞石竹需要進行移栽。待種子苗生長至3~4cm高時移栽,栽培基質以腐葉土、紅土、有機肥4:1:0.5的比例混勻,種植缽選擇直徑4~5cm營養缽為宜,移栽時將種子苗從育苗內取出,帶基質移栽。移栽後注意遮蔭和夜間保溫,及時防治病蟲害。
苗期管理種子苗移栽後5d左右小苗即可成活穩定,此期間主要注意夜間保溫和防止白粉虱的危害,採用薄膜支架覆蓋,清晨揭膜除濕;每隔3~4d噴施1次複合肥液肥。及時清除營養缽中雜草,保持通風,防止基質積水。

栽培技術

須苞石竹切花栽培管理是生產優質切花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隨時注意病蟲害的防治是切花順利採收的關鍵,主要病害是枯萎病,主要蟲害有白粉虱、斑潛蠅、菜青蟲。栽培管理按植株的生長主要分為以下4個時期。
定植初期管理小苗定植後約需10~15d才可成活穩定,此時的水分管理很重要,小苗根系淺,土壤應經常保持濕潤。注意澆水沖淋過猛引起土壤板結可導致莖腐病的發生,同時要噴施保護性殺菌劑來預防;及時清除雜草能有效抑制潛葉蠅和菜青蟲等害蟲的為害。小苗成活後即可進行摘心,促進側芽萌生,此時施一次肥。待側芽長至5~10cm時開始梳理營養枝,每株保留4~6個營養枝生產切花,梳理營養枝的同時需要搭拉花網,網孔為15cmx15cm,支撐花枝,防止花枝彎曲,通常需要兩層花網,一層離地10~15cm,上一層隨花枝的生長托離地面30~45cm,要求平展均勻。

主要價值

園林中可用於花壇、花境、花台或盆栽,也可用於岩石園和草坪邊緣點綴。大面積成片栽植時可作景觀地被材料,另外石竹有吸收二氧化硫和氯氣的本領,凡有毒氣的地方可以多種。切花觀賞亦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