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慶志願者協會

順慶志願者協會

順慶志願者協會是由李燦先生於2013年發起成立的公益組織,致力於以愛心服務社會,搭建專業透明的公益平台。2013年4月9日,順慶志願者協會在南充市順慶區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註冊成立,是由志願從事社會公益事業與社會保障事業的各界人士組成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接受共青團順慶區委的業務指導。專注於公益項目打造、公益產品開發、公益服務供給、公益文化傳播四大公益領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順慶志願者協會
  • 外文名:Shunqing Volunteer Association(SVA)
  • 創辦人:李燦
  • 性  質:公益組織
  • 成立時間:2013年
  • 願  景:社會服務、人人參與
組織目標,組織結構,服務範圍,兒童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救助社會工作,助殘社會工作,矯正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醫院社會工作,志願者誓詞,

組織目標

打造集“公益項目打造、公益產品開發、公益服務供給、公益文化傳播”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公益平台。

組織結構

順慶志願者協會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執行機構包括理事會、監事會、常務理事會,設秘書處負責協會日常事務處理。秘書處下設動員組織部、研究培訓部、財務部。
順慶志願者協會
動員組織部:
負責志願服務活動開展的動員,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實施。負責志願者激勵保障工作,以及受服務方反饋意見分析和志願服務項目總結工作。
研究培訓部:
分設:特發項目工作組、培訓工作組
培訓工作組:負責志願服務資源開發,為志願服務項目提供志願者的專業性培訓。培訓者均是各領域有資質的專業人士。
特發項目工作組:負責各特發服務工作項目。
財務部:
負責協會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包括協會年度財務收支預算的編制、執行,各項收支、核算、結算工作。負責監督協會的資金運用,分析、考核財務狀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服務範圍

兒童社會工作

在我國,兒童通常是指0-14歲的未成年人。兒童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保護、教育和發展等社會福利服務。兒童社會工作,可分為巨觀兒童社會工作、微觀兒童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巨觀兒童社會工作
1、促進兒童養育:保證兒童營養及良好的居住環境;
2、促進兒童教育:推動義務教育法的落實;提高親職教育的質量;宣傳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會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水平;
3、創造兒童快樂成長環境:為兒童開展好遊戲和娛樂活動提供條件;
4、加強兒童衛生保健:一是婦嬰保健,減少嬰兒死亡率;二是學校衛生工作,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其身體素質;
5、增強兒童權益的保護:通過流浪兒童救助、輟學失學兒童助學、發展偏差兒童矯治、殘疾兒童康復等手段,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對危害兒童健康的行為予以打擊;提高兒童自我保護能力等;
6、提供兒童的信息與資訊:隨時了解兒童的發展需求,評估國家、社會採取的兒童福利措施,認識兒童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和意見;此外,兒童社會工作還存在於公共關係層面上,即宣傳兒童權利、解釋兒童福利與服務的需求。
(二)微觀的兒童社會工作
1、兒童教育與成長服務:幫助兒童改善不良學習習慣,指導兒童掌握正確學習方法,提高兒童學習效率;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幫助兒童養成健康心理;指導兒童與其他兒童友好相處,學會在集體中生活;教會他們面對生活的各種逆境問題;特殊兒童的教育與成長服務;
2、兒童親職教育服務:對家庭中兒童權益的保護;親子關係和兒童教育指導服務,使父母與兒童之間、兒童與其他家庭成員愉快友好地相處;
3、兒童救助服務:特困家庭的兒童生活與營養救助服務;兒童正當權益的保護和維權服務;孤兒、棄兒的寄養收養等社會救助服務;
4、殘障兒童康復教育服務:殘障兒童身心康復服務;殘障兒童教育服務;殘障兒童接觸和適應社會服務;
5、兒童行為矯治服務:兒童學習障礙輔導服務;兒童暴力傾向矯治服務;兒童網癮矯治服務;兒童其它不良行為矯治服務;
6、兒童青春期輔導服務:兒童性別認知服務;兒童青春期困擾輔導服務等。

青少年社會工作

在我國,青少年通常是指14—18歲的未成年人。青少年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保護、教育和成長等社會福利服務。青少年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思想道德輔導
1、幫助青少年形成對社會政治制度的理性看法;
2、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對自然、社會的正確認識;
3、引導青少年形成積極的社會價值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
4、提高青少年對於社會倫理尤其是家庭倫理的認知與了解;
5、促進青少年道德認知反思與道德行為能力;
(二)心理認知輔導
1、輔導青少年了解和認識生理、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基本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識;
2、輔導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發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3、協助青少年開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實現自我認知與認同;
4、協助青少年發展認知能力,促進個體思考力、判斷力的全面提高;
5、創造有利於青少年發展的社會環境,促進青少年與環境的和諧互動。
(三)生涯發展輔導
1、生涯發展輔導的主要內容:(1)生涯規劃及生涯決策能力的培養;(2)自我狀況的了解及個人價值觀的澄清;(3)合理生涯選擇的作出;(4)自身潛能的開發。
2、生涯規劃的重點:(1)自我認識:了解個人的潛能、智力、興趣、人格特徵等;(2)認識工作世界:對工作發展前景、就業與職業訓練資源、工作機會的認識;(3)確認自我工作價值觀:形成符合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的生涯觀念;(4)評估環境因素: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的了解。
(四)就學就業輔導
1、學業輔導:激發青少年的學習動機,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自覺性;發展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擴大青少年的求知慾;協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其學習能力;協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處理壓力的技能和方法等。
2、就業輔導:培養良好的就業意識,開展就業態度和就業技能輔導,為青少年擇業提供直接服務等。
(五)生活方式輔導
1、協助青少年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
2、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提高青少年的閒暇娛樂質量;
3、及時糾正不良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人際交往輔導
1、培養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動機和交往品質,使青少年的合作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溝通交往技巧等有良好提高;
2、拓展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其領導才能、社交禮儀、交往態度;
3、矯正和幫助有人際交往障礙和偏差的青少年。
(七)行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矯正服務
1.行為偏差青少年矯正服務:進行社會技巧訓練;加強補救性教育;加強家庭和學校的聯結,並開展家庭層面的輔導服務;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支持網路。
2、犯罪青少年矯正服務:青少年犯罪前的預防性教育服務、判決前後的教育服務、替代性教育服務、重返社會教育服務、社區矯治服務等。
(八)弱勢青少年保障服務
1、社會保障服務,經濟救助、生活幫扶和社會保障等;
2、基本權益保障服務,包括教育、就業、健康服務等。

老年社會工作

在我國,老年通常是指60歲或65歲以上的成年人。老年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生活照料、文體康樂、健康康復、照顧護理、生命關懷等社會福利服務,以實現推動老人能力發展、回歸社會和身心健康。老年社會工作,常運用於社會養老機構、社區托老助老機構、老年人家庭等。老年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生活服務
1、生活照料:家政保潔、飲食、理髮理容、水電維修、代購配送、外出陪護等服務;
2、文體康樂:文康活動、影視欣賞、互動交流等服務;
3、照顧護理臥床照顧、緩壓照顧、臨床護理等服務。
(二)健康服務
1、改善認知情緒服務:緩解和消除抑鬱症、痴呆症、譫妄和焦慮症等引發的老年常見認知情緒問題;幫助老人適應退休生活和家庭生活;
2、健康康復服務:健康監護、康復理療、健康諮詢等服務;
3、生命關懷服務:生命教育、生命記錄、臨終關懷、哀傷輔導等服務。
(三)法律維權和社會支持服務
1、權益維護:老年權益宣傳、老年權益保護、傳統孝道弘揚等服務;
2、家庭支持:促進親子關係、改善婚姻狀況等服務;
3、社會支持:養老保障、社會救助、社區互助、緊急救援等服務。

救助社會工作

在我國,救助對象主要包括由於種種原因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特殊人群。救助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陷入生活困境的特殊人群及其家庭提供維權、救助、就業等社會福利服務。救助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貧困救助領域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1、個人及家庭服務
(1)評估救助對象的需求,審查申請者條件並幫助其確定資格;
(2)幫助符合條件對象獲得救助,輔導疏導未獲救助的成員;
(3)提升救助對象的人力資本,推動其就業和經濟自主:A.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前的增能策略,針對對象的依賴性強、主動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點開展工作;B.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中的短期和長期策略:針對不同救助對象開展社會工作;C.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服務的宣傳策略:通過大眾傳媒和網路向救助對象傳播宣傳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信息;
(4)有組織、制度化推進社區發展,提高社區救助能力;
(5)提高救助對象的社會參與意識和能力;
(6)為救助對象解決實際困難:救助對象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質量、親子關係衝突、子女問題……解決他們的面臨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以社區為主要的服務領域;二是要協調和動員社會資源,構建社會支持網路,增進社會融合。
(二)自然災害救助領域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1、災害應急救助:(1)組織受災民眾轉移;(2)安排災民基本生活;(3)社會秩序維護;(4)心理疏導。
2、災後社區恢復重建:(1)具體負責組織協調社區人居環境的恢復重建,參與監督社區重建工程進展;(2)參與恢復社區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3)參與恢復社區正常的經濟秩序。
3、社區減災抗災:參與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開展社區災害風險、減災知識普及教育宣傳工作。
(三)流浪乞討救助領域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1、進入服務機構之前的救助:街頭救助亭和巡迴救助車等救助,全天候的救助站開放接待主動求助者。
2、服務機構內的救助: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對其偏差觀念和不良習慣行為、甚至輕微違法行為要進行引導和矯正;提供專業介入服務。
3、回歸主流社會階段的服務
(1)類家庭——由救助機構聘請的成年人和流浪兒童組成的類似於家庭的生活群體;
(2)家庭寄養——有一定條件的正常家庭的寄養;
(3)教育培訓——還有通過教育培訓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導。
4、返家安置後的服務:主要是跟蹤回訪,鞏固回歸主流社會的成果;對某些家庭暴力、歧視等等原因的流浪兒童回歸後要關注發生流浪的引發原因的消除。

助殘社會工作

在我國,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等六類人群。助殘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各類殘障人士及其家庭提供預防、救助、康復、教育、就業、社會支持等社會福利服務。助殘社會工作,具體內容為:
(一)殘疾預防
殘疾預防可以分為三級:
1、一級預防:預防致殘性傷害和殘疾的發生;
2、二級預防:防止傷害後出現殘疾。提供殘疾早期篩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3、三級預防:殘疾出現後採取的措施,預防殘障。通過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康復功能訓練方法改善功能,預防或減輕殘疾;
(二)殘疾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申請、經濟特困救助等服務;
2、無障礙、生活照顧等服務。
(三)殘疾康復
1、醫療服務:在醫療方面,社會工作者通常會與醫生、護士以及其他專業的人員組成小組,協同工作,同時也會運用個案工作的方法開展輔導服務;
2、康復服務:在康複方面,社會工作者通過聯繫專業康復人員為殘障人士提供健康監護、康復理療、康復指導等服務。
(四)教育就業
1、教育服務:一是對肢體功能障礙的殘疾人進行的普通教育,包括從初級到中高等教育;二是指對盲、聾、啞、精神或智力障礙的殘疾兒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殘疾人進行的特殊教育;
2、職業服務:國家勞工組織在1985年《殘疾人職業康復的基本原則》中明確規定了職業康復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6個方面:(1)掌握殘疾人的身體、心理和職業能力狀況;(2)就殘疾人職業訓練和就業的可能性進行指導;(3)提供必要的適應性訓練、身心機能的調整以及正規的職業訓練;(4)引導從事適當的職業;(5)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業機會;(6)殘疾人就業後的跟蹤服務。職業康復分四個步驟:職業評定、職業諮詢、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
3、社會支持:社會工作者開展的社會康復服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工作:(1)用法律、法規和各種政策幫助殘疾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免受侵害;(2)保障殘疾人的生存權利;(3)幫助殘疾人消除社會上、社區中和家庭中的物理性障礙,創造無障礙環境,為殘疾人的生活起居和享受社會的公共服務創造條件;(4)消除社會上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並激勵殘疾人自強自立,建立起和諧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環境;(5)為殘疾人的自身發展提供幫助,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業能力和參與社會能力;(6)幫助殘疾人獲得經濟自立能力或得到社會保障;(7)鼓勵和幫助殘疾人參與社會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權利。

矯正社會工作

在我國,矯正對象包括吸毒人員、犯罪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社區服刑人員、邊緣青少年等。矯正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矯正對象及其家庭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輔導、行為糾正、信息諮詢、就業培訓、生活照顧以及社會環境改善等社會福利服務,從而使矯正對象消除不良心理結構、修正行為模式、適應社會生活,具體內容為:
(一)思想教育服務
1、加強法制意識教育,開展普法服務,強化行為外在約束機制;
2、加強道德倫理教育,強化行為內在約束機制;
3、加強社會政治教育,幫助了解社會政治現實狀況。
(二)心理行為輔導
1、心理分析輔導,幫助提高心理認知和調節能力;
2、環境適應輔導,幫助提高環境認知與適應能力;
3、行為習慣輔導,幫助提高行為認知、行為調節和行為轉變能力;
(三)就業救助服務
1、整合相關資源,提供求職信息、工作推薦、就業培訓等服務;
2、整合相關資源,為矯正對象及其家人提供學習教育、經濟救助、生活幫扶、改善家庭關係等服務;
3、對無法順利回歸社會的矯正對象,提供中途之家的服務。

社區社會工作

在我國,社區社會工作對象包括生活在社區中的各種居民群體。社區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社區居民及其家庭提供社區公共服務、社區救助、社區衛生、社區治安、社區教育等社會福利服務,具體內容為:
(一)社區公共服務
1、物業、環衛、治安等公共服務;
2、社會保障、計畫生育、戶籍人口等行政服務。
(二)社區救助服務
1、社區社會救助:通過聯繫相關社會公益資源,為老弱病殘等社區特困群體提供經濟援助服務;
2、社區居民互助:發掘整合社區自有力量,為社區特殊人群提供經濟援助和生活幫扶;
3、最低生活保障:結合政策資源,為特困人群提供低保、失地補貼等服務。
(三)社區衛生服務
狹義的社區衛生,即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有效、價格適宜的醫療服務。廣義的社區衛生是指在政府領導、社區參與、上級衛生機構指導下,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師為骨幹,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為重點,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畫生育指導等服務為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
社區衛生的內容:從廣義的社區衛生角度,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社區醫療、社區預防、社區保健、社區康復、社區健康教育、社區公共衛生及其他專項服務。
(四)社區治安
1、聯繫公安、司法等組織,提供法制教育、人民調解、社區矯正等服務;
2、發動居民、整合物業與駐地單位力量,提供治安預防、維持秩序、事故預防等服務
(五)社區教育
1、針對社區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圖書閱讀、學習輔導、親子輔導等服務;
2、針對社區老人及其家庭,提供文體輔導、書包閱讀、生命教育等服務;
3、針對社區閒散及失業人群,提供就業與創業培訓等服務;
4、針對一般社區居民,提供家庭關係、社區參與、志願者等方面培訓服務。

學校社會工作

在我國,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對象包括在校兒童青少年、教師與家長。學校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在校學生、教師和家長提供在校學生輔導、師生關係輔導、家長教育輔導、教育環境改善等社會福利服務,具體內容為:
(一)在校學生服務
1、學習障礙輔導,通過個案、小組等方法,幫助在校學生認知學習障礙問題、制定並實施學習輔導計畫;
2、行為障礙輔導,通過個案、小組、社區等方法,幫助在校學生反思行為障礙問題、制定並實施行為輔導計畫;
3、抗逆成長輔導,通過個案、小組、社區等方法,幫助在校學生認知身心健康問題,尤其是身心發展過程中的抗逆成長問題,制定並實施成長輔導計畫。
(二)師生關係輔導
1、針對師生關係失衡情況,通過個案、小組、社區等方法,由職業社工了解情況並開展調解服務,確保教師權威和責任的落實,同時也確保學生權益與義務的保護;
2、針對師生關係失衡情況,通過個案、小組、社區等方法,由職業社工了解情況,並增強師生及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以消除誤會和隔礙。
(三)家長教育輔導
1、針對親子關係緊張或失衡問題,通過個案、小組、社區等方法,由職業社工了解情況並開展調解與溝通交流服務;
2、針對親子關係緊張或失衡問題,通過個案、小組、社區等方法,由職業社工了解情況,並提高家長教育意識與教育能力。
(四)教育環境改善
1、協助學校領導研究學校中所出現的問題,並與教育行政部門及社區服務部門或單位聯繫,提出對兒童、青少年服務和有關他們的福利問題的意見、建議、方案;
2、與教師合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習環境,發展兒童、青少年的獨立思考及獨立生活的能力;
3、發展校外的橫向聯繫,與社區的各種團體機關保持聯繫,根據社會上的各種需要,定向地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4、與兒童福利機構、公安機關、工讀學校、精神病防治院、救濟院保持聯繫,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青少年尋找適合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出路;
5、主動地、經常地徵求心理學、教育學、心理衛生等方面專家,以及醫生、護士、律師、教育行政工作者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

醫院社會工作

在我國,醫院社會工作服務對象包括患者及其家庭、醫生與醫院。醫院社會工作主要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為患者及其家庭、醫生與醫院提供患者權益維護、醫療康復支持、醫患矛盾處理等社會福利服務,具體內容為:
(一)從醫院角度看醫院社會工作的內容
1、調節病人心理,配合醫院治療
在整個醫療過程中,醫務社會工作者需要運用專業知識調節病人的心理,疏導病人的各種負面情緒,調整病人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
2、改善醫患關係,減少醫療糾紛
良好的醫患關係有利於病人的治療和康復。病人與醫務人員之間的順利溝通需要雙方的相互理解,醫務社會工作者可以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3、提供病人信息,協助醫生診治
醫務社會工作者在病人進入醫院後,對病人的各方面情況進行了解,像醫生寫病歷一樣寫出病人的社會歷史(social history)記錄,內容涉及病人得病的原因及其所處的環境、社會及諮詢診斷的資料、評估和處理的計畫等,並為醫生提供有關病人的家庭、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資料,幫助醫生確定診斷和治療計畫。
4、安排轉院或者出院事宜
當醫院無法向病人提供所需的治療,或病人的治療告一段落之後,需要轉院或出院時,醫務社會工作者需要幫助醫院向病人及其家屬解釋這樣安排的原因,安撫他們的情緒,並且幫助病人制訂出院的計畫,包括進一步的治療和康復計畫、及時的跟進服務等,以使病人能夠早日康復。
5、外展服務
醫務社會工作者擴展醫院的有關服務,走進社區開展活動;也可以為燒傷兒童、癌症兒童在醫院外組織夏令營等休閒活動,協助他們增進同輩的交往,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6、社區醫療照顧
社區醫療照顧是指為社區內的老年病人和病後康復期的病人提供家庭式的照顧。這些老人身體虛弱,但不需要住院治療,而且他們自己也願意留在社區。社區醫療照顧項目大致分日間照顧和家庭照顧兩種。日間照顧包括開展醫療諮詢、保健講座和理療康復服務;家庭照顧包括護理、管家、個人照顧、社會服務及健康服務等。
7、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和輔導
醫護人員的專長是治病救人,而他們由於專業的限制對病人的社會、心理等方面關注不夠,醫務社會工作者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通過培訓幫助醫護人員全面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問題,改善醫患關係。醫護人員從業時間長了,對醫療技能的熟練程度會提高,但同時也易產生職業倦怠,醫務社會工作者需要為醫護人員提供社會心理知識的培訓和人際溝通的訓練,開展情緒疏導和危機干預等服務,防止醫護人員的職業心理枯竭,改進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
9、為醫院樹立良好形象,搭建和諧的公共關係
一家醫院有沒有社會工作者已成為當今國際上考量一家醫院水準的一項硬性指標。社會工作者在醫院的工作不僅限於上述的內容,他還可以為醫院的整體形象付出努力,包括:幫助醫院完善各種服務,協調各種公共關係以贏得社會的肯定等;在醫院行政方面提出改進的建議,關注醫院的制度、設備以及病人的需要,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配合各科醫療需要,統理全部服務,包括各種醫療諮詢;與社區以及關心慈善事業的人士聯繫,負責安排社會服務志願者的工作,並給予及時的督導;等等。
(二)從患者的角度看醫院社會工作的內容
1、對患者進行心理社會評估和干預
對患者進行心理社會評估和干預是醫務社會工作的最基本內容,它包括對患者的家庭史、生活狀況、過去的相關經驗、適應中的難題,以及患者家庭的溝通狀況、家庭關係的調整和對成員需求的回應等不同方面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共同確認一些與特定醫療狀況有關的問題和處理方法,社會工作者與患者及其家屬一起對患者進行心理社會評估,制訂具體的干預計畫,協助患者及其家庭適應現實的要求。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醫務社會工作者可以對新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干預。
2、提供危機介入
危機介入能夠為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希望、提供信息、提供情緒支持、幫助訂立可實現的目標、發現積極的結果、找到生命意義。通常,人們在危急時刻願意接受幫助,所以這個時刻的介入會得到他們的配合,從而能夠幫助他們形成更好的應對方式,避免將來再次出現危機狀況。
3、疏導患者和家屬的情緒
根據醫學社會學的觀點,患者的求醫類型主要有三種:一是主動求醫型,即個體產生不適感並自覺作出決定求醫的;二是被動求醫型,即由患者的家長、家屬或其他人作出求醫決定的;三是強制求醫型,即雖然本人不願求醫,但對本人或社會其他人群的健康構成危害而強制要求其求醫的。在這三種類型中,主動求醫型的患者更容易接受生病這一事實,但也會產生一定的情緒波動,尤其患有嚴重或惡性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屬,他們的情緒波動會很大,特別需要社會工作者的關心。因此,社會工作者需要及時疏導調整患者和家屬的情緒,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更好地康復。
4、幫助患者申請公共援助
患者的治病過程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在我國的情況下,金錢、物質方面的保障尤為突出。尋求各種資源以幫助患者解除經濟壓力,使其安心治療和康復,這是醫院社會工作的一項很重要的內容。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醫療保險、社會捐助、醫療賠償等途徑為患者提供各種經濟援助。
5、為絕症患者提供臨終關懷
很多患有絕症的病人在醫院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作為醫務社會工作者,他們的責任就是讓絕症患者“活到最後,活到最好”。對絕症患者的臨終關懷是尊重生命、重視生活品質的體現,它包括減輕患者的痛苦、協助患者及其家屬面對並接納死亡、提供居家和住院服務以及喪親後的哀傷輔導等。
6、悲傷輔導
悲傷輔導是指對因遭遇親人過世等不幸事件打擊而陷入悲傷之中的患者家屬所展開的輔導活動,以幫助患者家屬正確疏導悲傷情緒。醫務社會工作者需要給患者的家屬提供悲傷輔導。輔導病人家屬認識到病人已經不在,作為親人肯定很失落、痛苦,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悲傷,然後引導他們看到生活還是要繼續,慢慢從喪親的陰影中走出來。對於個別難以釋懷的病人家屬需要提供持續的支持,嚴重者可進行轉介服務。
(三)從醫患關係的角度看醫院社會工作的內容
1、以調解者的身份處理醫患關係
儘管醫務社會工作者是醫療團隊的一員,但其專業價值的要求決定了醫務社會工作者需要為患者服務,在醫患關係的處理上要充分考慮患者的需求和利益。因此,由醫務社會工作者扮演調解者的角色處理醫患關係,這樣的安排會更加恰當,更能夠保證患者利益。
2、搭建醫生與患者之間溝通的橋樑
(1)促進醫患信息交流
醫務社會工作者可以幫助醫生和患者雙方交流疾病的信息、醫療服務的信息以及醫學科學信息等。這些信息都是醫生和患者溝通交流的主要內容,涉及醫生和患者雙方各自履行的權利和義務。
(2)保證醫患溝通渠道通暢
醫患溝通的渠道不是單一的,只有每條(傳送和反饋)渠道順暢、高效和優質,才可能提高患者對醫患溝通的滿意度以及醫療服務的總體滿意度。而在這方面,社會工作者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幫助醫患雙方在溝通的渠道上實現暢通無阻。
(3)創造醫患溝通的良好環境
溝通的場所和環境對醫患之間順暢溝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選擇患者熟悉的環境,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就比較容易,效果也就較好。醫務社會工作者可以協助醫患雙方找到適當的場所開展溝通交流,如選擇患者喜歡的地點與醫務人員交談,充分顯示對患者的尊重,從而促進醫患雙方順利地溝通交流。
(4)形成文明友好的醫患溝通交流方式
良好的醫患溝通還依賴於文明友好的溝通交流方式,醫務社會工作者可以幫助醫患雙方採用真誠友好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雙方保持坦誠、尊重、平等的態度,以增強醫患之間溝通交流的效果。

志願者誓詞

我是順慶志願者,為使我們的國家和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環境更安全,我要團結身邊的人,投身其間。面對需求,我要行動。我承諾,我將竭盡所能,參加公益活動,幫助困難人群,真誠關懷有需要的人士,為他們帶來溫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