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夸克

頂夸克

頂夸克(Top quark) 是基本粒子之一,屬於費米子中的第三代夸克,也是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質量達到173.1 ± 0.6 GeV (與鎢原子質量相當),電荷為+2/3,壽命極短只有1E-24s,遠小於強相互作用的時間標度,所以來不及形成強子就衰變了(其他夸克都會形成強子)。1994年4月25日美國費米實驗的CDF實驗組發表了頂夸克存在證據,在收集更多的事例後,1995年初CDF和DØ兩個實驗組分別宣布發現了頂夸克 ,這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最後一個被發現的夸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頂夸克
  • 外文名:Top quark
  • 發現時間:1994年4月26日
  • 發現地點:美國費米實驗室
概述,背景知識,物理學家,產生,發現歷史,發現意義,結構形態,差別研究,規範對稱性,

概述

夸克粒子學

背景知識

美國費米實驗室已正式宣布,發現了物質組成中第6種、也是最後一種夸克(Quark)——頂夸克(TopQuark)。這項物理學上的重大發現,證實粒子物理理論模型,也讓科學家藉以了解頂夸克性質、了解大自然和物質的起源。至於這項發現是不是會像發現質子、中子,對人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仍有待觀察。
夸克是比質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質組成基本粒子。在60年代以前,物理學界認為質子、中子是最小的物質組成粒子。

物理學家

不過,1963年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茲維格提出物質組成的新理論,主張當時科學家所認知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中子、質子等,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所構成,並提出三種夸克,分別命名為上夸克、下夸克、奇異夸克,例如,質子是由兩個上夸克與一個下夸克及膠子組成。唯有在粒子物理學家建構的實驗室中,才能感覺到夸克的存在。夸克構成質子、中子,而質子、中子又存在於我們周圍每一種物質中,但由於強相互作用的色禁閉,夸克並不會自由獨立地存在於自然界中。

產生

當粒子(電子或質子)以極高的速度(接近光速)發生碰撞時,才有可能產生“夸克”這樣的基本粒子。而且由於碰撞產生的頂夸克的壽命很短,它很快就會衰變成其他粒子。因此,只有在實驗室中,以粒子加速器將電子或質子加速,並使它們在高速下發生碰撞,同時以極精密的儀器進行測量,才能推論出頂夸克的存在。經由實驗觀測與理論推算,科學家認為夸克應該有6種。科學儀器的改進,幫助科學家發現這些夸克。因為,粒子加速器能量不斷提升,測量儀器功能不斷改善,粒子碰撞瞬間的速度、能量愈大,測量儀器愈精密,也愈容易捕捉到瞬間即逝的信號,則產生新粒子的可能性愈高。

發現歷史

1963年後,科學家陸續發現第4、5種夸克,其中“粲夸克”是在1974年由華裔科學家丁肇中領導的實驗組和伯頓.里克特領導的實驗組分別獨立發現,他們也因此獲得了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3年後,李德曼領導的研究組又證實第五種夸克——“底夸克”的存在。尋找最後一種夸克,便是19年來粒子物理學家努力的方向,只有證實頂夸克的存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才能獲得驗證。頂夸克的質量超過科學家的推測,所以日本的TRISTAN、德國的DESY、美國的SLAC以及歐洲核子中心的SPS都沒能發現它。頂夸克的質量大約是質子質量的200倍,依照相對論的質量與能量轉換公式,以質子對撞方式產生頂夸克,必須使質子以極高的速度運動。速度愈快、能量愈高,碰撞的瞬間產生頂夸克可能性越大。
費米實驗室Tevatron加速器周長有6.3km,使用1000個超導磁鐵,把質子與反質子加速到各具有九千億電子伏特的能量後,進行對撞,平均要1兆次的對撞才可能觀察到1次頂夸克。頂夸克出現後,“隨即”消失。理論預言頂夸克出現後,便在1×10-24s(觀察者還來不及眨眼的瞬間)衰變成其他粒子。
1994年1月,DØ實驗組發表了頂夸克質量在131GeV以上的限制,隨後4月CDF實驗組給出了第一個頂夸克產生證據,質量為174±10-12GeV。經過短暫的休整,Tevatron的亮度不高的問題得以解決,到1995年初,CDF和DØ收集到足夠多的事例確認了頂夸克的發現,CDF給出的頂夸克質量為176±13 GeV,而D0 給出的結果是199±30 GeV,他們的結果發表在同一期的Phy. Rev. Lett雜誌上。
隨著Tevatron事例的不斷積累,CDF和DØ不斷提高頂夸克性質的測量精度。2010年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開始運行,這是目前能量最高的對撞機,可以產生大量的頂夸克事例。科學家們合併了Tevatron 與 LHC的數據, 得到了更精確的頂夸克質量為173.1±0.6 GeV。

發現意義

頂夸克的發現,驗證了粒子物理的理論模型,但是一般人既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也不會因為它的發現生活立刻受到影響。不過,雖然類似的粒子物理學基礎研究有初步成果發表時,實用價值往往並不明顯,但絕對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科學家在原子核內發現質子、中子時,也不能預知後來會利用核分裂、核聚合來產生能量。
參與這項研究的華裔高能物理學家葉恭平說:“宇宙剛開始瞬間,只是基本粒子存在的狀態,找齊6種夸克等基本粒子,將可以協助科學家回溯宇宙的初始階段。因此,可以知道宇宙由過去到未來的演化歷程。”
基本粒子如此之多,難道它們真的都是最基本、不可分的嗎?近40年來大量實驗實事表明至少強子是有內部結構的。
1964年蓋爾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認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組成,重子是由三個夸克組成。他因此獲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中子構成的,質子和中子是由什麼構成的呢?這的確是輪中之輪!這些新發現的物質的基本構件構成了質子和中子,當時還沒有名稱。蓋爾—曼於是便杜撰了一個名稱——夸克。而這名稱還真的就這么叫上了。強子是由夸克構成的。古希臘人認為,一切物質都是由為數不多的基本粒子(即他們所謂的“原子”)構成的。這一偉大的原理已被事實證明不那么好理解。基本粒子是否就是夸克?難道夸克也是複合粒子嗎?我們一會兒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當今人們認識的物質結構當今人們認識的物質結構

結構形態

夸克以兩種構型附著在一起構成強子。一種構型是兩個夸克附在一起,另一種構型是三個夸克附在一起。兩個夸克在一起就構成了介子,三個夸克在一起就構成了重子。由於夸克有正反夸克,所以組成的介子和重子也有正反粒子之分。強子中的夸克也有量子能級。能夠通過吸收能量而受激進入較高的級位。受激的強子看上去與其他的強子一樣,於是很多先前被認為是獨立的粒子現在被看作是夸克結合的激發態。
為了解釋所有已知的強子,就必須構想夸克不止一種。在20世紀70年代初,人們構想有三種“味道”的夸克。這三種夸克被異想天開地稱作“上”、“下”、“奇”。後來,出現了更多的強子,又多出了第四種夸克,即“粲”夸克。1973年小林誠和益川敏英在解釋CP對稱性破缺的時候預言了頂夸克及底夸克的存在,並因此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夸克理論的基本預設是,夸克本身是真正渾然一體的基本粒子,是一種象點一樣的物體,沒有內部結構。在這方面,夸克頗象輕子,因為輕子不是由夸克組成的,它們本身似乎就是基本粒子。事實上,夸克和輕子之間有著自然的對應,使人們獲得意想不到的機會得以洞見大自然的運作。夸克和輕子之間的系統聯繫見下面的表1。表右邊一欄是夸克的味道,左邊是已知的所有輕子。要記住,輕子感受到的是弱力,而夸克感受到的是強力。輕子和夸克之間還有一個區別是,輕子或是不帶電,或是只帶1個單位的電荷;而夸克則帶3分之1或3分之2單位的電荷。

差別研究

儘管輕子與夸克有著如許的差別,但二者之間存在著深刻的數學對稱,使輕子和夸克在上面的圖表中有了逐層面的對應。第一個層面只有四種粒子:上、下夸克、電子及電中微子。奇怪的是,一切普通的物質竟全是這四種粒子構成的。質子和中子都是由3個的夸克組成的,而電子只是充任構成物質的一種亞原子粒子。中微子只是跑進宇宙里,一點也不參與物質的構造。
亞原子粒子可分為兩大類:輕子和夸克。夸克沒有被發現單獨存在,而是兩個或三個地在一起。夸克的電荷是分數的。一切普通的物質都是由Ⅰ層面的粒子構成的。Ⅱ層面和Ⅲ層面似乎是Ⅰ層面的簡單複製,其中的粒子是高度不穩定的。雖然理論模型並未排除新的層面的存在,但是實驗上通過Z粒子的衰變以及Higgs粒子的產生的研究基本排除了更多層面的可能。
下面一個層面的粒子似乎就是第一個層面的複製,只不過較重而已。第二個層面的粒子都極不穩定(中微子例外),它們所構成的各種粒子很快就衰變為層面Ⅰ的粒子。第三個層面的粒子也是這樣。
於是就必然產生這樣的問題:層面Ⅰ之外的其他粒子有什麼用處呢?為什麼大自然需要它們?在形成宇宙的過程中,它們扮演了什麼角色?它們是多餘的贅物?或者,它們是某種神秘的、現在尚未完全明了的過程的一部分?更為令人不解的問題是,隨著將來能量越來越高的粒子加速器的出現,是否也只有這三個層面的粒子?是否會發現更多的或無窮多的層面?
還有一種複雜的情況加深了我們的不解。為了避免與量子物理學的一個基本原則相衝突,我們必須構想每一種味道的夸克實際上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即人們所說的“顏色”。任何一個給定的夸克都必須被看作是某種多層電鍍(比喻說法)的疊加,不斷地閃現出(又是一個比喻說法)“紅”、“綠”、“藍”的顏色。這樣一來,一切又看上去象是亂了套的動物園了。但是,收拾局面的方法就在眼前。對稱又來救駕了。不過,這一次的對稱,其形式更微妙,更深奧的規範對稱性。

規範對稱性

為了理解規範對稱性,我們就得說說物質基本結構分析的另一個大線索:力。不管粒子動物園有多么紛壇複雜,其中看來只有四種基本的力:引力,電磁力(因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廣為人知),弱作用力和強作用力。中子質子之間的核力,當然不可能是基本力,因為中子和質子本身就是複合物而不是基本粒子。當兩個質子相互吸引時,我們實際上看到的,就是六種夸克相互作用的合力。夸克之間的力才是基本力。與描述電磁場類似,可以用規範對稱性描述夸克之間的強相互作用,而夸克的色就相當於電荷。光子的對應物是所謂的“膠子”,其作用就是像信使那樣,不斷地在夸克之間來回跳動,將夸克膠結在一起。物理學家們仿照電動力學,把這種由“顏色”產生出來的力場理論叫作色動力學。色動力作用要比電磁力作用複雜。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夸克有三色,而電荷卻只有一種,於是,與一種光子相對應的就是八種不同的膠子。第二,膠子也有顏色,因而彼此也有很強的相互作用,而光子不帶電荷,彼此間又是那么不相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