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腸鎮

響腸鎮

響腸鎮位於岳西縣東南部,與岳西縣天堂鎮、菖蒲鎮、毛尖山鄉、中關鄉和潛山縣水吼鎮等五個鄉鎮接攘,北距岳西縣城僅4公里,南距潛山縣城和滬蓉高速公路僅40公里。總面積64.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64畝,山場67580畝。105國道和東香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響腸鎮境內風巒起伏,溪水秀美,公路縱橫,高低壓電網、有線電視、程控電話、無線通信全覆蓋。響腸鎮轄7個行政村,188個村民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響腸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安徽
  • 面積:64.37平方公里
  • 人口:19217人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千佛塔
  • 經濟總量:8207萬元
基本情況,基礎設施,基礎建設,自然環境,鄉鎮情況,旅遊景點,人文底蘊,經濟狀況,公共事業,社會事業,

基本情況

響腸鎮建於1992年2月,系原無愁、金山、響腸三鄉合併而成,據當地人民政府網站官方資料顯示,總面積64.37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188個村民組,5100戶,19217人,除極少數的苗、回族等少數民族外,大多數為漢族。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
響腸鎮區全貌響腸鎮區全貌

基礎設施

東香高速穿境而過,105國道貫徹南北,村組公路網路化,村級公路8條24公里,組級公路18條130公里,7個村通村公路均已實現了水泥路面硬化。鎮政府所在地請水寨村下街村民組蟹形畈的鎮區,以過境的105國道為中軸,以“Y”形響腸河兩岸為主要區域,街道長550米,寬15—20米,占地150畝,機關、企業、學校、個體工商戶達600餘家,集鎮人口3500人,現為響腸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鎮內現有小二型水庫6座,當家塘434口,水庫灌溉渠8條,堰渠220條。 2007年全鎮5100多農戶用上了電,有線電視覆蓋率達85%,電視使用率為98%。有95%的農戶安上了電話,70%的用上了手機。95%農戶用上了自來水,50%家庭擁有並使用了沼氣等清潔能源,70%建了新居,80%有了機車,40%農業生產用上了機械。

基礎建設

東香高速穿響腸鎮而過,105國道貫徹南北,村組公路網路化,村級公路8條24公里,組級公路18條130公里,7個村通村公路均已實現了水泥路面硬化。響腸鎮鎮政府所在地請水寨村下街村民組蟹形畈的鎮區,以過境的105國道為中軸,以“Y”形響腸河兩岸為主要區域,街道長550米,寬15—20米,占地150畝,機關、企業、學校個體工商戶達600餘家,集鎮人口3500人,為響腸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響腸鎮響腸鎮
響腸鎮鎮內現有小二型水庫6座,當家塘434口,水庫灌溉渠8條,堰渠220條。2007年響腸鎮5100多農戶用上了電,有線電視覆蓋率達85%,電視使用率為98%。有95%的農戶安上了電話,70%的用上了手機。95%農戶用上了自來水,50%家庭擁有並使用了沼氣等清潔能源,70%建了新居,80%有了機車,40%農業生產用上了機械

自然環境

該鎮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南陲,北距縣城9公里,東南距安慶市108公里,與天堂、菖蒲鎮、毛尖山、中關鄉、清山縣割肚鄉接壤。境內總地勢北高南低,周邊山峰中間谷地,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海拔千米的山峰河山寨1222.9米、放馬寨1199米、懸鼓嶺1035米。主要河流秦河是潛水支幹流,另外還有一條發源於河山寨的支流—銀塔河,經毛尖山水庫注入皖水,為此響腸河流有“前河、後河”之分。
著名的千佛塔風景區在其境內,還有興禪寺、惜字亭、請水寨暴動舊址、萬家樓、胡葉吉故居、銀塔尖石洞、十八羅漢尖等景點,可供旅遊觀光。

鄉鎮情況

響腸鎮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南部,南與潛山接壤,南距安慶市108公里,北距岳西縣城9公里,總面積64.37平方公里,現轄7個行政村。響腸鎮處岳西南大門,古屬潛山縣後北鄉,因境內有皖水支流響腸河而得名。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在響腸鎮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沉澱下大量的文化遺存。響腸鎮這裡不僅保留著古老的佛教文化遺址,獨特的皖西南古建築群,還保留著眾多的古寨古戰場,以及珍貴的紅色革命遺存。響腸鎮是一塊紅色土地,著名的請水寨暴動就發祥於這裡,共產黨的建設歷史悠久,在1927年9月就成立了中共響腸支部。響腸鎮鎮黨委下轄黨支部18個,黨員425人,其中農村支部7個,農村黨員295人。
千佛塔內景千佛塔內景
響腸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文人薈萃,英才輩出,素有“文墨之鄉”的美譽。境內有請水寨暴動紀念基地、千佛塔佛教文化和神馬峰奇峰異景等旅遊資源,有響腸河、無愁河、滸槽河匯集形成的豐富水能資源和蘊藏量巨大的花崗岩等礦產資源,盛產優質無公害茶、菜、繭、栗、藥等農副土特產品。響腸鎮在岳西縣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隨著扶貧開發的實施和東香高速公路的開通,特別是105國道潛岳段三期工程的完工,進一步拉近了該鎮與潛山、岳西兩個縣城的距離,成為兩縣縣城之間的橋樑和紐帶,該鎮作為岳西縣城南門重要出口鎮和縣城經濟“橋頭堡”的先導地位日益凸現,是塊理想的投資熱土。 響腸鎮的發展思路是:大力弘揚“三創”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充分挖掘響腸的資源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按照“融入縣城,對接沿江”的發展思路,以扶貧開發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城郊型經濟、沿路經濟、勞務經濟和個私經濟,培育壯大支柱特色產業,大力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大力加強道路交通、農田水利、小集鎮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形成全民創業、全力創新、全面創優的濃厚氛圍,加快構建響腸和諧社會步伐,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旅遊景點

響腸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文化遺存豐富。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千佛塔,600餘年歷史的響腸老街,極具皖西南建築特色的方氏宗祠、胡氏宗祠、王氏宗祠、周氏宗祠、秦氏宗祠、萬家樓、大夫第、胡葉吉故居等祠堂民居,相當數量、風格各異的廟宇、古道、古亭、古橋,以及岳西高腔、戲曲、民歌、諺語、說書等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著名的請水寨暴動遺址等等。
響腸鎮響腸鎮
響腸鎮景色
古老的佛教文化遺址:響腸鎮位於佛教禪宗二祖道場司空山(西北距響腸70公里)和三祖道場天柱山(南距響腸30公里)之間,自晉時禪宗二祖慧可在此卓錫布道以來,許多佛家弟子在此設立道場,弘揚佛法。響腸鎮最著名的佛教文化遺址當數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法雲寺千佛塔。《安慶府志》記載:“後山寺,一名法雲寺,晉創明末寇焚。”清同治年間重修法雲寺碑載:“潛北後山寺,古名法雲,浮屠七級,始建於東晉鹹和年間(326——334年),--鹹豐年間,劫火四起,塔存而廟宇皆毀--”慧可在上司空山之前,曾在法雲寺布道;唐朝時,金喬覺在此立道場,後轉至九華山修煉成地藏王菩薩--法雲寺經過多次整修,已成為岳西縣著名景區,寺內千佛塔,始建於晉,四方七層,因每層皆雕有大量佛像而得名。據考:千佛塔是全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幾座四方塔之一。響腸境內還有興禪寺(又名華公殿)、龍王廟(又稱娘娘廟)等。

人文底蘊

古建築群
響腸鎮具有獨特的皖西南古建築群。響腸地處交通要塞,自元、明以降,商貿繁榮,經濟興盛,從現存古街和大量精美的古建築可見一斑。《潛山縣誌》記載:“響腸老街,起於元,成於明清--為湖北到安慶古道上一個重要集鎮。”有著600多年歷史的響腸老街,殘長仍有300餘米,寬4米,完好地保存3座古橋,以及前清建築方氏宗祠、方氏譜館、惜字亭等。以老街古建築為核心,響腸境內,保存著大量明清古建築,代表性的有始建於明、擴建於清的萬家樓大屋、建於明末的胡氏宗祠、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吳氏五福堂、建於清中期的王氏宗祠、建於清光緒年間的胡葉吉故居和吳家官邸大夫弟、以及建於清末的秦氏宗祠等。省古建築專家考察後認為,岳西的古建
響腸鎮歷史古蹟
築,外朴內華,兼具北方古民居的粗獷與南方古民居的秀美,具有明顯的過渡與兼容的特點,形成了自成一體的皖西南特色。以響腸老街為代表的響腸古建築群,是皖西南古建築的傑出代表。這些保存完好、體量宏大、構造精美的古建築,不僅見證了歷史上響腸的繁榮,更為如今研究明清建築文化和宗法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實物標本。
戰爭歷史
響腸鎮地勢險要,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崇山峻岭之間,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寨、古堡以及古戰場遺址。響腸鎮東有海拔1200多米的河山寨,上有石頭城牆數百米,解放軍營房遺蹟十餘間;響腸鎮西有請水寨,海拔956米,上有高達丈余的石頭寨牆1000餘米;響腸鎮西南有白雲寨,海拔786米,上面除石頭寨牆外,還有點將台、放馬場、校兵場;緊挨白雲寨還有神馬寨。依託這些天險和工事,宋末安撫使張德興曾在此抗擊元軍,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的軍隊曾先後在此戰鬥,太平天國陳玉成曾在此鏖戰清軍--20世紀20年代末,在安徽省首任省委書記王步文(岳西縣溫泉鎮人)在此傳播革命思想,秘密發展黨組織,在他的影響下,王效亭、陳履謙、王俊、吳介唐等一批共產黨員在響腸領導農民運動,積極籌備武裝暴動。1930年2月4日,著名的請水寨暴動在響腸爆發,1300多名革命民眾在請水寨集結,宣布暴動,成立了工農紅軍潛山獨
響腸鎮響腸鎮
響腸鎮山水風光
立師(後更名為紅軍中央獨立二師)。請水寨暴動在安徽革命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開闢了以天堂地區為核心的革命根據地,創立了潛山革命委員會,是大別山南北最早的17個紅色政權之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
響腸鎮保留著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如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岳西高腔、黃梅戲,以及大量的民歌、故事、傳說、鼓書剪紙雕刻等工藝。
名人志士
響腸鎮自古重禮修文,人才輩出:有清朝山海關總兵夏玉美,至今他的後代還收藏了皇帝的手喻;有光緒皇帝親封的“驃騎將軍”陳潤芝;有清朝朝儀大夫吳士釗;有北伐將領吳伯周、抗日將領吳世俊;有外交幹才胡國材;以及一大批革命烈士,如曾任中共潛山縣委書記的王俊、曾任潛山縣革命委員會主席的王焰才、曾任紅軍中央獨立二師政治部主任的陳履謙、曾任中共潛山縣委書記的吳介唐。當代,有獲過50餘項國家專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青年實業家秦升益,作品流傳10幾個國家的青年書法家方中傳。

經濟狀況

2007年經濟總量達8207萬元,農民純收入2072元,財政收入96萬元,個私企業600餘家,工業總產值為6290萬元,從業人員1000人。糧食總產為4252噸,油料78噸,茶園5900畝,桑園3000畝,大棚蔬菜220畝,瓜蔞100畝,板栗2000畝。生豬飼養量2萬頭,茶、桑、菜等農民協會12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1個,基本上形成了茶、桑、果、藥、菜等特色農業和“一村一品”龍頭產業。星源貿易公司、創伸公司、四達公司、天賦公司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和小水電項目的陸續落戶響腸鎮,一個以105國道為依託的工業走廊逐漸形成。
響腸鎮響腸鎮
響腸鎮山場面積6.76萬畝,其中有林地5.38萬畝,林場7個,總營林面積為6400畝。

公共事業

教育事業:響腸鎮有國中一所,完小7所,在校學生2100人,教職工14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100%,中、國小房屋改造面積近8000平方米,總投資700萬元。2007年,響腸鎮二千多中、小學生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
公共衛生:響腸鎮有衛生院1所,標準化衛生室7所,擁有床位35張,專業技術人員34人,100%的農村家庭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社會事業

教育
國中一所,完小7所,在校學生2100人,教職工14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100%,中、國小房屋改造面積近8000平方米,總投資700萬元。2007年,二千多中、小學生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
公共衛生
鎮衛生院一所,標準化衛生室7所,擁有床位35張,專業技術人員34人。100%的農村家庭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民生
響腸鎮有敬老院一所、五保戶集中點12個,1000多農民被列為農村低保對象,3600多人享受國家各種扶貧優惠政策。5000多戶農村家庭享受糧食、糧種補貼、計生獎勵扶助、教育兩免一補等惠農政策,城鄉差距正逐漸縮小。
響腸鎮響腸鎮
文化體育
鎮建有文化站、廣電站各一座。農民成立了各種民間文化組織,黃梅戲、岳西高腔等非物質文化項目,進入農民自娛自樂內容,全民健身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旅遊
打造以請水寨暴動遺址為主的紅色旅遊,以法雲寺千佛塔為主的禪宗旅遊,以皖西南古建築為主的文化旅遊,以生態為主的生態旅遊
公安、司法、計生、農技
建有500平方米的派出所大樓,230平方米的司法大樓,250平方米的計生服務大樓。社會治安防範、矛盾糾紛查處和安全生產工作穩步推進,農業科技遍地開花。16000多畝耕地得到有效保護,65000畝山場責任到人。
勞務輸出
年均5000多人外出務工,創收2500萬元,全鎮人均收入增加125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