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味說

韻味說是唐司空圖的論詩主張。他著重從韻味的角度論述詩歌的創造和欣賞,認為“辨於昧而後可以言詩”(《與李生論詩書》),“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後可以言韻外之致耳。……今足下之詩,時輩固有難色,倘復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同上)。前人已用“韻”或“味”說明文學藝術的美感作用。司空圖繼承前人理論成果,將這兩個概念相結合,創“韻味”說,成為影響很大的詩歌審美理論。

其精髓在於追求詩歌的艨朧、含蓄、蘊藉之美,主張詩歌審美意象的創造應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同上)和“象外之象”(《與極浦書》)。強調詩歌意境應為讀者留下聯想與回味的餘地,鼓勵讀者的審美再創造,以增添藝術作品的生機與活力。與傳統的從詩歌的社會功能角度論詩不同,“韻味”說是從詩歌本身的審美特點論詩,探討了藝術的審美功能,接觸到文藝創作的形象思維諸問題,對以後“意境”說、“境界”說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宋嚴羽《滄浪詩話》的“妙悟”說,清王士禎的“神韻”說、葉燮的“境界”說,都深受其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