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五大宮殿

韓國五大宮殿

韓國五大宮殿位於韓國首都首爾中心,分別為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慶熙宮和德壽宮。這些宮殿均興建於朝鮮王朝時期,卻因為壬辰倭亂及之後的日本殖民統治被燒毀或荒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國五大宮殿
  • 地址:韓國首都首爾中心
  • 屬性:福宮、昌德宮
  • 特點:5大宮殿
結構,景觀,歷史,

結構

在首爾有著名的5大宮殿。其中規模最大的正宮-景福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且最具韓國宮闕宇態的昌德宮、位於昌德宮附近擔任重要輔佐角色的昌慶宮、採用19世紀西洋式建築與設施的德壽宮、歷經多次歷史性災難而導致規模逐漸變小的慶熙宮等,都是守護韓國600年首都-首爾的重要宮殿,韓國的文化、歷史全都深深地融合在這5座宮殿中。這些宮殿都是首爾地區十分值得參觀的景點之一。特別是景福宮和昌德宮,其規模與所代表的歷史意義,都是相當卓越、非凡。

景觀

首爾的五大宮殿各有特色。
景福宮
景福宮內保存有朝鮮時代的代表建築——慶會樓以及香園亭荷塘。勤政樓的月台和塑像均是朝鮮時代雕刻藝術的結晶。
昌德宮
昌德宮是唯一系李朝時期宮殿建築正統的宮殿。其後院是國王的休息場所,內有300多年的巨木及池塘、亭子等設施,與自然連為一體,甚是和諧。
昌慶宮
1418年世宗(1397-1450)登上王位後,為了奉養退位的太宗(1367-1422)而建造了壽康宮,這便是昌慶宮雛形。
德壽宮
德壽宮位於首爾最繁華的街道上,其以富有韻味的石牆路聞名。在首爾的宮殿中,唯有德壽宮與西式建築並肩而立,構成別樣的景致。
慶熙宮
慶熙宮位於首爾西部,是朝鮮後期的離宮,也被稱為西闋。所謂的離宮就是指皇帝避難的地方。慶熙宮是朝鮮時代仁祖至哲宗十代國君的離宮。

歷史

景福宮
景福宮是太祖李成桂於1395年下令新建的朝鮮王朝法宮,與東闕(昌德宮)、西闕(慶熙宮)相較之下位置較北,因此又被稱為「北闕」。景福宮(史跡第117號)是五大宮闕中,規模最大、建築設計最美麗的宮闕。在景福宮勤政殿登基的朝鮮君王有第2代定宗、第4代世宗、第6代端宗、第7代世祖、第9代成宗、第11代中宗與第13代明宗等。
景福宮內大多數建築物都在壬辰倭亂期間被燒毀,高宗時期在興宣大院君的主導下重建了約7,700間的建築。但之後又因明成皇后被刺事件的發生,王朝隨之沒落,景福宮也逐漸喪失其王宮的作用。景福宮內最具朝鮮代表性建築的慶會樓與香遠亭蓮花池,至今仍保有當時的面貌。勤政殿的月台(宮殿正殿前寬廣的台)與石雕
等,也都是當時雕刻藝術的代表。興禮門外西側建有國立古宮博物館,景福宮內香遠亭東側則有國立民俗博物館。

  

  
昌德宮
昌德宮(史跡第122號)為1405年景福宮完工之後另外建造的別宮,位於正宮景福宮的東側,因此也被稱為‘東闕’。在錦川橋(1411年)及敦化門(1412年)相繼建立後,從朝鮮第九代成宗開始的歷代君王都在這裡生活和辦公,也成為擔任正宮用途的宮闕。壬辰倭亂時,昌德宮遭遇祝融之災,而後於1611年光海君時期重新整修宮闕。集人工及自然美景於一身,因此吸引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參觀,宮內還有仁政殿、大造殿、宣政殿、樂善齋等文化財遺蹟,非常引人注目。
1997年12月在義大利拿波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議上,將昌德宮及水原華城一併列入世界遺產的名單之中。另外2010年11月於首爾舉行之‘G20高峰會議’期間,各國領袖夫人當時也受邀參觀昌德宮這個最具代表韓國之美的著名旅遊景點。昌德宮後苑是在太宗時代建立而成,為君王及王公貴族的休憩之處。後苑又被稱為北苑或禁苑,直到高宗以後才被改稱為秘苑。低矮丘陵和山谷儘量保持原來的自然面貌,僅有在需要補修的地方才以人工修復,是韓國非常知名的宮中庭院。到處可見芙蓉亭和芙蓉池、宙合樓和魚水門、暎花棠、不老門、愛蓮亭、演慶堂等亭池造景,尤其每逢秋季楓葉轉紅、落葉紛飛時的美麗景色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世宗大王為侍奉上王太宗,而於1418年建立壽康宮,即是昌慶宮的前身。而後的成宗以及之後的朝鮮歷代王們,為侍奉世祖的王妃貞熹王后、德宗的王妃昭惠王后、睿宗的王妃安順王后,先後建造了明政殿、文政殿、通明殿,並命名為昌德宮。

  

  

  
昌慶宮
昌慶宮有悲痛的歷史。壬辰倭亂時曾燒毀過,李适之亂及丙子胡亂也遭逢祝融。肅宗時仁顯王后與張禧嬪、英祖時被關在米缸冤枉而死的思悼世子等故事,皆深埋在昌慶宮的歷史洪流中。
史跡第123號的昌慶宮在日帝時代被降級為昌慶園,並做為動物園使用。為消除日帝統治陰霾,在全民族的努力下,於1987年重新找回了宮闕原有的面貌。內有弘化門、明政殿(朝鮮王朝的正殿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通明殿、養和堂、春塘池等。
* 主要文化財- 弘化門(寶物第384號)、明政門(寶物第385號)、明政殿(國寶第226號)、通明殿(寶物第818號)、玉川橋(寶物第386號)
德壽宮
史跡第124號的德壽宮原本並非王宮,原來是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1454~1488)的宅邸,因1592年壬辰倭亂時宮殿幾乎全毀,於是從1593年開始將當時的德壽宮做為行宮使用。逃難至義州的宣祖回到漢陽後就居住於德壽宮,宣祖後的光海君於1608年在這個行宮裡即位,1611年把行宮更名為慶運宮,而後7年內都將這裡當作王宮使用。1615年移至昌德宮後,便把宣祖的繼妃仁穆大妃幽禁於此。1618年廢止仁穆大妃的尊號,並將慶運宮貶稱為西宮。
1623年仁祖反正,仁祖將光海君廢位後,於此處的卽阼堂即位。而後移至昌德宮後的270年間,一直都將這裡當作別宮使用。1897年高宗皇帝從俄羅斯公館回宮後,再次將此處做為王宮。自此時起又恢復了慶運宮的名號,而規模也再次擴張。1907年在高宗讓位給純宗後,就算王宮已移回昌德宮,高宗仍然將這裡當作住所。為了祈求高宗皇帝長命百歲,而將慶運宮稱為德壽宮。因這樣的緣由,最近也有不少聲音主張將昌德宮恢復其原本慶運宮的稱呼。
過去的德壽宮內曾有許多建築,而現今18,635坪的範圍內僅剩大漢門、中和殿、光明門、昔御堂、浚明堂、卽阼堂、鹹寧殿、德弘殿及石造殿。德壽宮內含著舊韓末時期的悲劇,高宗皇帝在日帝的脅迫下讓位,並送了許多女性到日本。而後於1919年1月22日在德壽宮被日帝下令毒殺,這也是造成3·1獨立運動的主要契機。
* 大漢門 - 大漢門是現在德壽宮的正門,原名為大安門,是宮廓的東門。大安門於1906年重建,並冠上'大漢門'的名稱,匾額是由當時漢城府判尹南廷哲所題字。
* 光明門 - 這是王寢殿鹹寧殿的正門,光武8年(1904)被大火焚毀後,同年又再次重建。1938年隨著石造殿美術館的開幕,原位在貞洞的興天寺梵鐘與昌德宮報漏閣的自擊漏移至現在的位置,同時也將此門轉移重建。
* 石造殿 - 大韓帝國時期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光武4年(1900)動土、隆熙3年(1909)竣工的石造建築,也是朝鮮王朝最後興建的大規模建築。建築物外觀為19世紀初歐洲流行的新古典主義樣式,正面的柱子上部以愛奧尼亞柱方式處理,室內使用洛可可風格裝飾。整體為3層樓建築,1樓是接見場所,半地下層用做侍從們等待的地方,2樓為皇帝的居處。光復後曾做為美蘇共同委員會會議場、國立博物館、國立現代美術館及宮中遺物展示館等使用。
* 鹹寧殿 - 被指定為寶物第820號的鹹寧殿建於1897年,曾是高宗皇帝居住的建築。1904年因火災燒毀,同年復原後直至今日。1919年1月21日高宗皇帝在鹹寧殿與世長辭,之後一直閒置。現今於此處擺設當時使用過的家具、書畫、器皿等,重新呈現100多年前宮中的生活。  * 中和殿 - 大韓帝國的正殿,可以看出朝鮮第26代王高宗(1852~1919,在位1863∼1907)對於建設近代國家的自信。特別是正殿內的御座正上方龕室內可看到一對龍,這與正殿天花板上的龍紋一樣,代表德壽宮是當時大韓帝國皇帝的皇宮。現在的中和殿在1902年時原為重層建築,1904年火災燒毀後,1906年以單層形式重建。(周六、日開放時間:09:00~16:00)
* 重明殿 - 重明殿是俄羅斯建築師Seredin Sabatin所設計,從1897年起建照至1901年,是為皇室圖書館。地上2層、地下1層的西式建築,最初的名稱為漱玉軒。2009年12月復原,2010年8月起做為展示館(‘大韓帝國命運交替之處-德壽宮重明殿’)對一般明重開放。(參觀諮詢 02-732-7524)
- 平日 : 上午自由參觀,下午1、2、3、4時 (下午參觀時間需事先經由網路預約)
- 周末 : 上午10、11時,下午1、2、3、4時(上午、下午參觀時間需事先經由網路預約)
* 此外還有昔御堂、浚明堂、卽阼堂、靜觀軒、德弘殿、報漏閣自擊漏等。
慶熙宮
慶熙宮位於首爾西側,是朝鮮後期的離宮,也被稱為西闋。 所謂的離宮就是指皇帝避難的地方。慶熙宮是朝鮮時代仁祖至哲宗10代國王的離宮。依山而建的慶熙宮既有傳統美感又具有歷史意義,當時慶熙宮裡還有同德壽宮相連的天橋,由此可知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宮闕。宮內以正殿崇政殿為首,有資政殿、寢宮隆福殿、會祥殿等100多棟大大小小的建築物。但1908年日本入侵時,日本人將京城中學遷到這裡,大部分宮殿被拆遷。慶熙宮的正門興化門現在被用作新羅酒店的大門,崇政殿則成了東國大學的一部分。現在大學遷往其它地方,崇政殿正在被復修。
慶熙宮附近還有首爾歷史博物館和貞洞大街,繁華的锺路也相離不遠。遊覽過慶熙宮後沿著貞洞大街還能繼續參觀德壽宮。而通往德壽宮的石墻路是首爾最雅致的街道之一,非常有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