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公寺

該文選自《帝京景物略》卷三。韋公寺在北京城東南左安門外。文章詳細描寫了韋公寺內三株奇樹:海棠、蘋婆和柰子。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京師七奇樹[1],韋公寺三焉。天壇拗榆錢也[2],榆春錢,天壇榆之錢以秋。顯靈宮折枝柏也,雷披一枝,屏於溜中[3],折而不殊[4],二百年蔥蔥。報國寺矬松也,乾數尺,枝橫數丈,如淺水荇 [5],如蛀架藤。臥佛寺古娑羅也[6],下根盡出,累癭露筋[7],上葉砌之[8],雨日不下。與韋公寺內之海棠也,蘋婆也[9],寺後五里之柰子而七也[10]。寺在左安門外二里,武宗朝常侍韋霦建[11],貲竭不能竟[12],詔水衡佐焉[13],賜額弘善寺。寺東行一折,有堂,堂三折,有亭,亭後假山,亭前深溪。溪里許,蘆荻滿中,可舟爾,而無舟。寺無香火田地,以果實歲[14]。樹周匝層列,可千萬數[15]。寺南觀音閣,蘋婆一株,高五六丈。花時鮮紅新綠,五六丈皆花葉光。實時早秋,果著日色,焰焰於春花時。實成而葉竭矣,但見垂累紫白,丸丸五六丈也[16].寺內二西府海棠,樹二尋[17],左右列,游者左右目其盛,年年次第之,花不敢懈[18]。寺後五里柰子樹,歲柰花開,柰旁人家,擔負几案酒肴具,以待游者,賃賣旬日[19],卒歲為業。樹旁枝低亞[20],入樹中,曠然容數十席。花陰暗日,花光明之,看花日暮,多就宿韋公寺者。海棠、蘋婆、柰子,色二紅白。花淡蕊濃,柎長多態[21]。海棠紅於蘋婆,蘋婆紅於柰子也。崇禎己巳冬之警[22],我師駐寺[23],海棠蘋婆以存,柰子樹,敵薪之[24]。
韋公寺

作品注釋

[1]京師:國都。這裡指北京
[2]拗:出乎常格。榆錢:榆樹結的莢,扁圓形,似小銅錢。
[3]屏:這裡是動詞。擋。溜:屋檐滴水處。
[4]殊:死。
[5]荇(xìng):荇菜。根生水底,葉浮水面。
[6]娑羅:常綠喬木。原產印度
[7]癭:脖子上的瘤。這裡比喻樹幹上長出的疙瘩
[8]砌:堆積。
[9]蘋婆:這裡指蘋果樹。
[10]柰(nài)子:沙果樹。
[11]武宗朝:明武宗朱厚照當政時期(公元1506—1521)。常侍:官名,侍從天子的官。韋霦(bīn):人名,生平不詳。
[12]貲(zī):錢財。
[13]水衡:人名,生平不詳。
[14]歲:這裡是度歲的意思。
[15]可:大約。
[16]丸丸:高大挺直。
[17]尋:古代八尺長稱一尋。
[18]懈:懈怠
[19]賃(lìn):租借。
[20]亞:通“壓”,低垂的樣子。
[21]柎(fū):花萼。
[22]崇禎己巳冬之警:指公元1629年(崇禎己巳年)冬天清軍入侵的事件。
[23]我師:指明朝軍隊。
[24]薪:這裡用做動詞。意思是當柴燒。

作品賞析

三株奇樹各有其姿態、花色和果實,既給遊人帶來了樂趣,又給寺廟帶來了收入。文章開篇指出:“京師七奇樹”,韋公寺就有三奇樹,結尾點明由於清軍入侵,韋公寺內的柰子樹為清軍所毀,字裡行間流露出傷感嘆挽之意。這也表現了“竟陵派”文章“幽深”的特點。
韋公寺

作者簡介

劉侗(1593~1636)明代散文家。字同人,號格庵。湖廣麻城(今屬湖北)人。在當員生時,因文奇被人奏參,同譚元春何閎中一起受到降等的處分。他因此頗有名。公元1634年(崇禎七年)進士。後選任吳縣知縣,赴任途中逝於揚州。劉侗和於奕正合撰《帝京景物略》,於收集材料,他撰寫文字。他們還曾合撰《南京景物略》,書未完成,殘稿今亦不傳。《帝京景物略》主要記述北京地區的山川園林、庵廟寺觀、橋台泉潭、歲時風俗。寫作態度認真,景一未詳,裹糧宿舂事一未詳,發篋細括,故記述的北京風物有較高的資料價值。此書在藝術上也有特色。《帝京景物略》為了使表現對象具有鮮明性和準確性,在描寫的次序、詳略、位置上頗費斟酌,可見出作者慘澹經營的獨到匠心。如《三聖庵》先渲染三聖庵的環境,次述庵的本身,最後以庵內觀稻台可飽覽畦隴、林木、梵宇、雉喋作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書在語言上體現了竟陵派散文的特點,遣詞造句,往往打破常觀,改變通常句式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如《水盡頭》等篇,生動形象,給人一種質實的立體感。
韋公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