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第2版)》是華東師範大學師範特色課程建設的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的修訂版。本修訂版凝聚了編著者長期在中國小進行教學改革與教學設計研究的成果,把教學設計視為運用教學設計過程模型和技術解決課程與教學改革中遇到的新問題的過程,形成了一個學習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設計的嚴密體系。每類學習都按教什麼(教學目標)、怎么教(教學策略)和教得怎么樣(教學評價)三個問題組織教材內容,突出了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三者的一致性。

全書分教學設計概論與理論基礎、教學目標與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四大部分,涵蓋教學設計概論、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教學目的與目標、分析學習者和學習環境、分析教學任務、教學策略概述、事實性知識的教學策略設計、概念性知識的教學策略設計、程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設計、問題解決的教學設計、動作技能的教學策略設計、情感領域的教學策略設計、教學傳輸策略的設計、教學管理策略設計、學習結果測量與評價、教學評價等16章內容。

《教學設計(第2版)》可作為教師教育公共課教材,並為我國中國小教師將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相結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可作為教師培訓與繼續教育的教材。

基本介紹

  • 書名: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學設計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430頁
  • 開本:16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王小明 胡誼
  •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4026555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教學設計(第2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教學設計概論與理論基礎
第一章 教學設計概論
第一節 教學設計的基本概念與假設
第二節 教學設計的學科性質
第三節 本書的特點與教學建議

第二章 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系統論和傳播學及其對教學設計的影響
第二節 教學設計的科學學習論和教學論基礎
第三節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與教學觀

第二部分 教學目標與教學分析
第三章 教學目的與目標:來源、分類與陳述
第一節 教學目的與目標的來源
第二節 教學目標的分類
第三節 教學目標的陳述

第四章 分析學習者和學習環境
第一節 加涅分析學習者特徵的思考框架及其對教學設計的含義
第二節 史密斯和迪克分析學習者的框架及其教學設計含義
第三節 學習環境分析

第五章 分析教學任務
第一節 任務分析概述
第二節 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任務分析與指導任務分析的理論
第三節 任務分析的課堂教學實例研究


第三部分 數學策略
第六章 教學策略概述
第一節 教學策略的概念分析與總的分類
第二節 教學目的、目標與內容的排序與組織
第三節 課堂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微觀教學策略

第七章 事實性知識的教學策略設計
第一節 事實性知識的學習
第二節 事實性知識的教學策略設計
第三節 事實性知識教學策略設計的案例分析

第八章 概念性知識的教學策略設計
第一節 概念性知識的學習
第二節 概念性知識的教學策略設計
第三節 概念性知識教學策略設計的案例分析

第九章 程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設計
第一節 程式性知識的學習
第二節 程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設計
第三節 程式性知識教學策略設計的案例分析

第十章 問題解決教學設計
第一節 問題解決的學習
第二節 問題解決的教學設計
第三節 問題解決教學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動作技能的教學策略設計
第一節 動作技能的學習
第二節 動作技能的教學策略設計
第三節 教學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 情感領域的教學策略設計
第一節 情感領域學習結果的性質和學習規律
第二節 情感領域的教學設計
第三節 情感領域教學的案例與評析

第十三章 教學傳輸策略的設計
第一節 教學媒體及其選擇與開發
第二節 學生分組的策略

第十四章 教學管理策略設計
第一節 教學管理概述
第二節 班級集體的建設與日常管理
第三節 不良課堂行為及管理策略

第四部分 教學評價
第十五章 學習結果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 學習結果測量與評價概述
第二節 目標參照測驗題的開發
第三節 測量結果的分析與運用

第十六章 教學評價
第一節 教學評價概述
第二節 實施形成性評價
第三節 實施總結性評價

文摘

插圖:


二、教學設計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與發展
(一)教學設計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
教學設計作為一門學科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以加涅的《教學設計原理》(1974年第一版和1979年第二版)為標誌。其原因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以信息加工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革命。認知心理學對學習的研究分為兩個陣營。一個陣營堅持運用信息加工觀研究人的學習與記憶的過程和條件,發現了許多學習和記憶規律,如人的記憶可分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階段。人的短時記憶容量有限,只能加工7±2個信息單位。信息的編碼是決定信息在長時記憶系統中保持和能被提取出來的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通過改進學習與記憶策略可以提高學習與記憶效率等。認知心理學對學習研究的第二個陣營堅持建構主義觀點。代表人物有皮亞傑、布魯納、奧蘇伯爾等。這些人不使用信息加工心理學的術語,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意義建構過程。建構的結果,個人的認知結構(或認知圖式)不斷改組和完善。學習的最重要條件是原有相關知識和學生的學習動機,即主動建構新知識的意向。認知學習心理學的這兩種觀點都有不少擁護者,而且都被轉化為教學設計模型或教學技術,如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教學模式、奧蘇伯爾接受學習教學模式,運用組織者改進知識結構的教學技術和認知策略訓練技術等。
對於教學設計這門學科的誕生,加涅的最重要貢獻是提出了一個能概括各家各說的綜合的學習理論,也就是學習分類理論。在20世紀70年代,加涅將人類的學習結果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5種類型。他吸收了各家各說學習理論的長處,以此來解釋這5類學習結果的一般學習過程和條件以及它們各自的特殊學習過程和條件。他反對用單一學習學說解釋不同類型的學習過程和條件。

序言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基本任務是指導教學設計者或作為教學設計者的教師如何為學習者(包括軍隊士兵、企事業員工和各級各類學校學生)設計出有吸引力、有效和高效的教學產品,包括教學計畫、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媒體和測評工具等。
同其他領域一樣,教學設計人員要做好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設計,必須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指導教學設計的主要理論是科學的學習心理學和基於科學學習心理學的現代教學論。指導教學設計的方法論是系統論和實證研究的思想。教學設計者把教學設計過程看成是分析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並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與修正工作,從而獲得最佳解決方案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師不能成為現成教學方案的單純執行者,他們中的許多人要把教學實踐和教學科研相結合,能夠發現和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學設計這門學科為教師從接受型向研究型轉變提供了便捷的途徑。《教學設計(第2版)》力圖為實現我國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方向的轉變提供幫助。
《教學設計(第2版)》第1版源於20世紀90年代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的教育類課程改革。當時師範院校本科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材教法三門教育類課程。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開設的“中師心理學教材教法”課程因上海市中等師範學校升格為高等師範院校而被取消,為了適應心理學系學生到普通中學去實習的需要,開設了“教學設計”這門課程。這門課程開設後受到學生的歡迎。華東師範大學教務處決定將該課程作為師範特色課程進行建設,使之成為全校師範類本科生的選修課程。《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是在多輪教學基礎上寫成的教材。該教材所論述的理論與技術主要來自心理學,因此加上了這個副標題。第2版教材範圍擴大,副標題已不適用,理當被刪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