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山恐龍化石群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位於鄖縣柳陂鎮青龍山,已發現恐龍蛋化石3000餘枚,是全國保存最完整分布最廣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恐龍蛋化石群落,是國內唯一的古生物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可觀看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礦產觀賞石古生物化石。這裡群峰競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譽為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漢文化的搖籃,是久負盛名的“恐龍之鄉”。這裡保留有18億多年滄海桑田變遷的紀錄,留下了許多內涵豐富、罕見奇特、典型多樣的地質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龍山恐龍化石群
  • 地理位置:鄖縣柳陂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
概述,地址,環境與構造,[青龍山恐龍化石群],科學貢獻,相關景點,

概述

地址

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縣柳陂鎮,位於十堰市和鄖縣縣城之間的柳陂鎮青龍山,面積約4平方公里,距今六千萬年——八千萬年左右。該化石群東距縣城約12公里,南距十堰市區18公里。

環境與構造

青龍山保護區位於秦嶺褶皺帶東端,從晉寧運動開始,境內地層受到多次構造作用和熱變質作用影響,形成了一些複雜的構造變形變質作用產物,留下了許多險崖陡壁,峽谷峭峰,境內溪流、瀑布、奇花異草、自然洞天眾多。由於長期風化剝蝕,區內為低山丘陵地貌。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由臥龍山、紅寨子、青龍山、土廟嶺、磨石溝、莊溝等化石群組成,賦存在晚白堊紀地層的粉紅色砂礫岩中,距今約6500—13500萬年。在保護區紅寨子北坡、土廟嶺區可見到6個產蛋層,除在個別層位只見到恐龍蛋殼化石碎片外,絕大部分層位的恐龍蛋化石均保持較原始的成窩狀態。

[青龍山恐龍化石群]

科學貢獻

以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為主的鄖縣國家地質公園獲得國土資源部批准,它擁有舉世罕見的恐龍蛋化石群奇觀,同時這裡還出土了單棘龍、巴克龍骨〖HTK〗骼〖HT〗化石,“鄖縣人”頭骨化石、梅鋪猿人牙齒化石,每一次新的發現都讓世界為之一震,這讓鄖縣成為古生物與古脊椎動物研究的理想地。
青龍山保護區成立以來,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高度重視保護與開發工作,通過爭取地質遺蹟保護經費和自籌、招商引資等方式,目前已修建高2.7米、總長629米的封閉式圍牆,將核心區24555平方米範圍內的恐龍蛋化石實施封閉保護;架起了一長100米、寬6米的太陽板防風化棚,防止核心區已裸露的恐龍蛋化石風化;開通了排水溝和人行通道;建起了地質遺蹟防護欄;樹立了保護區界碑。
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關課題組96年2月提交的《湖北省鄖縣青龍山一帶白堊紀地層、恐龍蛋化石及其地質遺蹟保護初步研究報告》和中國古生物學會秘書長李風麟教授等專家考察研究,青龍山恐龍蛋化石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數量大。地表可見的恐龍蛋化石或蛋坑有2000個。在分布最集中的腹地青龍山一帶約6萬平方米範圍內,地下貯存的恐龍蛋化石更多。
埋藏淺。產蛋地層大多已露出接近地表,稍加揭露即可見到在窩成片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對研究、開發均有利。
種類多。目前國際報導發現的8個恐龍蛋科,國內報導發現的7個恐龍蛋科中,在該區發現有5個科,且本區恐龍蛋化石和科中多數的屬種為首次所見。
分布集中。蛋化石密集程度高,在地層剖面上產蛋層位一般為2-6層,且層位比較穩定,僅土廟嶺分布有5層,同一層位蛋窩間距一般為3-5米,最密處不足3米,每窩蛋的數量一般為10個左右,最多可見25個。
保存完好。化石及區內地貌保存較完整,基本保存了原始成窩狀態,地質信息相當豐富。
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是繼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海外報刊驚嘆青龍山恐龍蛋化石“全球最完整、規模超西峽”。地質專家聲稱:“這一罕見的地質遺蹟是地球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各種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
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以其獨特之處為國內外研究恐龍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證據,對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地球的演變、生物的進化,對探討恐龍蛋化石的系統分類與演化、對探索地球上恐龍大批死亡、滅絕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下面是青龍山恐龍蛋保護區大事表。
一九九五年三月,湖北省鄖縣柳陂鎮青龍山發現恐龍蛋化石,在青龍山周圍不足4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地表恐龍蛋分布集中的有8處,其中以紅寨子和土廟嶺兩地恐龍蛋分布最為集中,在這裡,恐龍蛋化石成片出露,數量之多,分布之集中,保存之完好,實屬世界罕見。這一重要發現,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
一九九七年,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遺蹟保護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一級地質遺蹟保護區。
一九九八年,鄖縣人民政府斥資100多萬元人民幣,在恐龍蛋化石最為集中的土廟嶺修建了500多米長的集科普、旅遊和保護為一體的圍牆,保護區總面積為0.6平方公里,有效地保護了這一珍貴的地質遺蹟。

相關景點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 溫泉寺- 楚長城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