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卡尺

青銅卡尺

青銅卡尺,是於漢代王莽時期的一種工具,固定尺通長13.3厘米,固定卡爪長5.2厘米、寬0.9厘米、厚0.5厘米。 現收藏揚州市博物館藏。是國家一級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銅卡尺
  • 性質:國家一級文物
  • 出土時間:1992年5月
  • 出土地點:邗江區甘泉鎮東漢早期的磚室墓
文物鑑賞,文物歷史,

文物鑑賞

1992年5月在揚州市西北8公里的邗江縣甘泉鄉(今邗江區甘泉鎮)順利清理了一座東漢早期的磚室墓,從墓中出土了一件銅卡尺。
此銅卡尺由固定尺和活動尺等部件構成,固定尺通長13.3厘米,固定卡爪長5.2厘米、寬0.9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有魚形柄,長13厘米,中間開一導槽,槽內置一能旋轉調節的導銷,循著導槽左右移動。在活動尺和活動卡爪間接一環形拉手,便於繫繩或抓握。兩個爪相併時,固定尺與活動尺等長。使用時,將左手握住魚形柄,右手牽動環形拉手,左右拉動,以測工件。用此量具既可測器物的直徑,又可測其深度以及長、寬、厚,均較直尺方便和精確。惜因年代久遠,其固定尺和活動尺上的計量刻度和紀年銘文,已鏽蝕難以辨認。
青銅卡尺與現代遊標卡尺相比較,二者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現代游標卡尺主要由主尺、固定卡爪、游標架、活動卡爪、游標尺、千分螺絲、滑塊等部分組成,而銅卡尺是由固定尺、固定卡爪、魚形柄、導槽、導銷、組合套、活動尺、活動卡爪、拉手等部分組成。從組成的主要構件來看,銅卡尺的固定尺和活動尺,即是現代遊標卡尺的主尺和副尺;銅卡尺的組合套、導槽和導銷即是游標架。其主要差距在於:現代遊標卡尺套用微分原理,通過對齊主尺和副尺的兩條刻線,能精確地標出本尺所能測出的精密度,而銅卡尺只能藉助指示線,靠目測估出長度單位“分”以下的數據。

文物歷史

有關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銅卡尺的記載見於晚清一些著錄上(如吳大澄《權衡度量實驗考》和容庚所編《秦漢金文錄》),共收錄了五件卡尺拓本,可惜原物在解放前就已流散失傳了。如今僅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藝術博物館各收藏一件,它們都有計量刻度和紀年銘文,前者主尺長15.2厘米、卡爪長6.2厘米;後者主尺長15.37厘米、卡爪長6.1厘米,兩者均比揚州出土的銅卡尺略長一些,卡爪則稍短些,其外形、構造和組合部分都相同。不過上述兩件均系徵集,出土地不明,而江蘇揚州的銅卡尺出土地明確,甘泉鄉姚灣村位於漢廣陵國郡城之西北,這裡曾是兩漢諸侯王、貴族墓群的叢葬區域所在。
東漢原始銅卡尺的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史、數學史和度量衡史提供了實例,因此,彌足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