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氂牛

青藏高原氂牛

氂牛是中國青藏高原為起源地的特產家畜,也是“世界屋脊”著名的景觀牛種。藏語叫雅客,國外通稱為“yak”,即為藏語的譯音。氂牛的叫聲象豬鳴,所以又稱它為豬聲牛。西方國家見其主產於中國青藏高原藏族地區,因而也稱它為西藏牛。氂牛的尾巴如象馬尾,所以也有人稱它為馬尾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藏高原氂牛
  • 拉丁學名:Bos grunniens
  • 別稱:犛牛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偶蹄目
  • :牛科
  • 亞科:亞牛科
  • :牛屬
產地與分布,生產性能,繁殖性能,適應性能,評價與展望,

產地與分布

產於青海南部、北部兩高寒地區,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樹藏族自治州兩個州的十二個縣,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澤庫縣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的天峻縣和格爾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連縣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興海縣西的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m,甚至4000m以上的高寒地區。

生產性能

1.產肉性能 據1980年12月測定,成年閹氂牛(12頭)平均體重力373.6±32.8kg,屠宰率53.0%,淨肉率42.5%。 2.泌乳性能 據測定(不包括犢牛哺食量),初產母氂牛日平均產乳量為0.68~1kg;經產母氂牛1.38~1.70kg。泌乳期一般為150d左右,年產乳量274kg,乳脂率6.37%~7.2%。 3.產毛性能 年采毛一次,成年氂牛年產毛量為1.17~2.62kg;幼齡牛為1.30~1.35kg,其中粗毛(裙毛)和絨毛各占一半。 粗毛直徑為64.8~72.9um,兩型毛直徑為34.8~39um,絨毛直徑為16.8~20.3um;粗毛長度為18.3~34cm,絨毛長度為4.7~5.5cm。 4.役用性能 閹氂牛主要供役用,以馱為主,也供騎、挽用。一般馱貨50~100kg,日行20~35km,可連續行走15天以上;最大馱重304.0±75.9kg,相當於平均體重的78.8%,高的可達115.8%。 用作騎乘,單乘日行30~40km。500m騎速1分43秒至2分50秒。跑後15~31分鐘,生理狀況即可恢復正常。

繁殖性能

公氂牛一歲左右即有性行為,但無成熟精子,兩歲性成熟後即可參加配種;2~6歲配種能力最強,以後則逐漸減弱,個別老齡公氂牛有霸而不配的表現。自然交配時公母比例為1:30~40,此時受胎率較高,個別可達1:50~70,利用年齡在10歲左右。母氂牛一般2~3.5歲開始發情配種,個別的在1~1.5歲時有發情表現,有的3~3.5歲才發情配種。在正常年景,個別飼放管理好的母氂牛群,繁殖成活率為60%左右,差的僅30%~40%。母氂牛一年一產者在60%以上,兩年一產者約30%左右,雙犢率3%,繁殖利用年限一般長達15年。 母氂牛季節性發情,一般在6月中、下旬開始發情,7、8月份為盛期,個別可延至年底。每年4~7月份產犢,4~5月份為盛期,個別可延至10月份產犢。 發情周期平均為21.3天,個體間差異大,14~28天者占56.2%。發情持續期為41~51天。一般在發情12小時以後排卵,有的在發情終止後3~36排卵。妊娠期為256.8(250~260)天。

適應性能

青海高原氂牛能適應海拔3200~4800m,大氣壓68420.85~55435.28Pa,氧分壓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11.44%的生態環境。其胸廓發達,心肺發育指數大,心指數為0.45~0.63,肺指數為0.96~1.40。 寒冷季節,氂牛胸部腹側下、粗長毛根部著生密而厚的絨毛,藉以保護胸、腹內臟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關節,以防受凍。據測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場上日放牧9.5h,氂牛日採食鮮草27.86±1.42kg。在牧草缺乏季節,利用其長而靈活的舌,舐食灌叢、落葉、根茬以及殘留在凹處的短草,極耐艱苦,並具有宜於爬山的四肢和似馬蹄鐵樣硬質蹄殼,隨處都可攀登自如。

評價與展望

青海高原氂牛是我國青藏高原型氂牛中一個面較廣、量較大、質量較好的地方良種。它對高寒嚴酷的青海高原生態條件有著傑出的適應能力,是雪山草地不可缺少的特種役畜。近年來,因活氂牛在港澳市場銷售頗受歡迎,開始為國家換取外匯。但是,由於經營方式和飼牧管理粗放,畜群飼養周期長,周轉慢,產品率和經濟效益都還較低。為此,必須加強本品種選育,實行科學養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