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砂器

青砂器

蔚州青砂器是蔚州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按不同用途分為砂鍋、砂壺、砂吊等器皿,以其物美價廉、用途廣泛和性能獨特而久負盛名。明清以來,蔚州青砂器因被宮廷選用為皇上、大臣熬煎中藥而聞名天下。蔚州生產青砂器歷史悠久,燒制技術代代相傳,精益求精。明初年間,一位在朝為官的蔚州人曾把這種器皿作為珍品送進宮內,深受朝廷的讚譽,從此,蔚州青砂器聞名天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砂器
  • 性質:工藝品
  • 優點:物美價廉、用途廣泛和性能獨特
  • 歷史:300多年
簡介,工藝特色,主要產地,歷史傳承,相關資料,

簡介

青砂器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的一種地方傳統手工藝製品,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當地出產的砂鍋、砂壺、砂吊等器皿,以物美價廉、用途廣泛、性能特殊而久負盛名。青砂器是用當地人稱“甘子土”的原材料經過1400攝氏度高溫燒制而成的,這種土有砂性,細碾過濾後,細膩、柔軟、可塑性強,具有單一配方成型的特性。蔚縣砂器造型樸素大方、輕巧,通常比其他地方的砂器要薄,其製作過程精細,重工藝、重技巧、重火候。燒成的器皿呈藍灰色,愈用愈亮,具有煮食品、藥物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特點。蔚縣生產青砂器歷史悠久,明清時期,皇宮裡就用蔚縣砂壺,為皇上、大臣熬煎中藥。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與現代各種器皿相比不夠美觀,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
青砂器

工藝特色

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
相關工具:輪盤、木板錘、繩子、雕刀、模、底座、草墊、邊模(大小不等)、籠蓋(用黃土和泥做成,形狀似鍋,直徑約80公分,燒坯時用)、鐵棍(挑揭籠蓋用)、鐵叉(挑取青砂器用)。
工藝流程分:和泥、踩泥、制壞、上釉、燒制。
1、和泥:先把坩土礦石粉碎取磨,煤燒焦粉碎取磨,然後按3比1的比例加水混和均勻成泥。
2、踩泥:赤腳踩,踩時由起點一腳一腳緊挨著轉圈踩,直至把塊狀泥全部踩碎,這樣反覆踩,一般最少要十五六遍,踩的次數越多、泥才越有韌勁,成品越結實。
3、制坯:一個人操作先撥動輪子,使其轉動後,再在輪上拔泥制坯。
4、上釉:原料是純白土,事先準備2個空水缸,把白土放在一個缸里加水攪拌,待土塊溶解後,把溶液轉入另一個缸里沉澱,留部分水,把多餘的水倒掉,上釉時攪拌均勻後,把砂坯在藥水裡快速蘸一下,皿體表層便可附著一層薄厚均勻的藥水。
5、燒坯:用明火燒。 (—)把塊煤砸成1.3公分的顆粒狀,三個固定連體煤窩同時燒,4個人(早先6個人,現今用電壺爐吹省2人),一個人埋煤窩,一個人烤坯,其餘2人輪流挑籠蓋,火一定要旺,焰要高達1米左右。 (二)燒時、把坯放在煤窩,籠蓋扣上砂器,燒到籠蓋發紅,此時挑下籠蓋,快速把砂器挑出,扣在鐵鍋蓋下焐2—3分鐘,再取出,這樣成品就會發蘭發亮,否則發紅,影響成品質量。
青砂器

主要產地

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是砂器的發源地,卜北堡村與暖泉鎮後堡亦生產砂器。

歷史傳承

蔚州生產青砂器歷史悠久,燒制技術代代相傳,精益求精。明初年間,一位在朝為官的蔚州人曾把這種器皿作為珍品送進宮內,深受朝廷的讚譽,從此,蔚州青砂器聞名天下。
如今,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青砂器產品遠銷北京、天津、內蒙、遼寧、山東等地,頗受民眾歡迎。

相關資料

經國家地質礦產部岩礦測試技術研究所技術處化驗,蔚縣青砂器所含金屬均未超過國家標準,含有大量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蔚縣砂器體薄質堅,具有較高熔點,溫度高達1400攝氏度,使容器硬度很高,不易熔化,砂器所含成份配比較均勻,沒有異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