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象耳豆

青皮象耳豆

青皮象耳豆(學名:Enterolobium contortisiliquum (Vell.) Morong)是豆科象耳豆屬植物,落葉大喬木,高20米,胸徑1米以上;幼樹皮灰白色,老時青灰色,較光滑。小枝綠色,皮孔明顯,二回偶數羽狀複葉,羽片3-8對;小葉8~20對,鐮刀形,長0.8-2厘米,先漸尖,背麵粉綠色。花序具花8-14,花淡綠白色。果彎曲成耳狀,長6-7厘米。花期4月。果期9-10月。

原產於南美阿根廷北郡、巴拉圭及巴西南部。中國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南部、浙江等地有栽培。

該種為園林和行道樹樹種;幼樹可作為造紙原料;材質硬,耐與抗蟲,可供船、建築等用;樹皮可提制栲膠及洗滌劑原料;果可作為牲畜飼料,熟果設會作為肥皂的代用品。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採種,播種,管理,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20米左右,胸徑1米以上,主幹高約4米。隨著樹齡增長,樹皮從灰乳白色轉為淺青灰色,比較光滑,小枝綠色,有明顯皮孔,幼枝、幼葉及花序均被白色疏毛。葉為二回偶數羽狀複葉,對生,羽葉3-8對,每一羽葉有小葉8-20對,小葉膜質,無柄形,長0.8-2厘米,寬0.3-0.6厘米,背麵粉綠色微被短毛,葉面暗綠色而被虣毛,頂端漸尖,中脈緊靠於上邊的葉緣,托葉小,早落。葉軸上有2-3個腺體。
頭狀花序,有花8-14朵,花小,淺綠白色。英果厚,偏平彎曲成耳狀,灰黑色,不開裂、長約6-7厘米,寬5-6厘米,每一英果內有種子10-20粒,種子長橢圓形,棕揭色,質硬,並具光澤、在種子較扁平的兩面的種売上各有一條暗黑色的環紋。花期4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青皮象耳豆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高200米以下,常用於“四旁”綠化。在中國熱帶和南亞熱帶年平均氣溫21-25℃,絕對最低氣溫-2℃,旱季長6個月的氣候條件下,一般生長良好,開花結實正常。根據南寧(北緯22°51')、遂溪(北緯21°22')、廣州(北緯23°08')三地10多年試種情況,苗木都可順利越冬和正常生長。即使在一次氣溫驟降至試種以來歷冬最低的-1.4℃,華南幾個引種試種點的幼樹也能適應,成長的植株生長勢良好,可以正常開花結實。甚至在江西贛州(北緯25°50')曾出現積雪持續一周未消的罕見現象,也僅僅是幼樹小枝凍枯。在浙江平陽地區,當冬季絕對低溫降到-3.5℃時,幼枝和頂梢曾遭到嚴重的凍害。
青皮象耳豆喜光樹種,分僅較低,枝廣展,冠幅常與樹高相接近,根系發達,有一定抗風能力,萌芽力強。對環境並不苛求,在土壤比較瘠薄的立地,成活率、保存率都達到95%以上,且生長仍較迅速。

分布範圍

原產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北部以及相鄰的巴拉主和巴西南部,世界熱帶各國多有引種栽培。在中國的引種原只試種在廣東、廣西的個別地點,已逐漸擴大到海南島、州半島、福建沿海地區以至江西和浙江兩省南部一帶,其範圍大約位於北緯18°15'(海南島崖縣)至27°45'(浙江平陽)之間。

繁殖方法

採種

當耳狀的莫果由青綠色轉為黑褐色,搖之有聲,即為種子成熟。可以勾采或在風雨後在地面拾取落果。采果後,曬至果売乾取出種子,或先將果浸水數日,待果皮軟洗,取出種子晾乾。出種率20%左右,每千克約3000-4500粒,發芽率70-80%、純度達90-95%,種子可用塑膠袋裝,能耐久貯存。

播種

一般採用播種育苗,播種季節在海南地區宜在10月至11月上句,其他地區3-4月。播前土壤殺蟲忌用六六六粉。種子催芽方法有二:一是用800熱水浸種24小時(自然冷卻);二是先用濃硫酸(95%)拌種,以種皮均勻沾濕為度,攪拌約15-20分鐘,至種皮微皺,即用水將種子洗淨,再按前法進行浸種處理。
撒播每平方米約1000粒,播後覆土,床面蓋草。後一種催芽方法,2-3天就開始發芽,而單用熱水催芽的則要7天左右。兩種催芽方法的發芽率同為70-80%,發芽持續時間均在20天以上,可採用芽苗或小苗(5-6厘米)移植。一般按發芽先後進行分批分床,株行距20×20成25X25厘米。若天氣較炎熱,移植後一周內中午要適當遮萌。培育大苗,在翌年雨季進行第二次移植,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或50厘米×50厘米。
象耳豆發芽後一周就展開真葉,分床一周就能恢復生長。海南島尖峰嶺1月中旬播種,初期地上部分生長稍慢,但地下部分生長很快,到5月份出現生長高峰,平均高達1米左右占苗期總生長量70%左右,平均地徑超過1厘米,占苗期總生長量60%以上,而後期生長速度略有減緩。

管理

按苗木生長情況,要加強撫育管理。如在早季播種,早晚各澆水一次,待部分芽出土,就將蓋草揭除。分床移植恢復生長後就可以施肥,初期應薄施稀肥,一個月後施厚肥(硫酸銨尿素等)。在冬季氣溫低於0℃的地區,苗木越冬要注意防寒。一般育6個月左右。苗就可達1米以上,地徑粗約2厘米可出圃造林。每畝產苗量8000-10000株。

栽培技術

選地:青皮象耳豆雖然適應性強,但在造林地選擇時,最好選擇平地或丘陵,土比較深厚、疏鬆的立地,以充分發揮其速生的潛力。
定植:用材林的株行距一般為4米×4米;造紙材伐期齡行距採用2.5米×2.5米。青皮象耳豆冠大而枝葉稀疏、速生,可作為慢生珍貴用材樹種的遮陰林。一般採用裸根全苗造林,宜選陰雨天定植,成活率可達95%以上。定植當年雨季結束時鬆土除草一次。
管理:造林2-3年內每年全面砍除雜灌二次,並進行摘芽和修去幼樹較低的枝條,以後每年撫育一次,直至幼林鬱閉。如條件允許每年增加一次土,擴穴施肥。用材林的間伐,一般在5-10年生之間進行。經營造紙材,約5年輪伐一次。

主要價值

青皮象耳豆在未形成心材前材質較軟,可作造紙材。據稱在原產地木材市場作為椿類材。成齡的心材褐色,比重0.6左右,堅硬耐水,可作船艇和各種建築材料。樹皮含單寧15%,可作栲膠和洗滌劑的原料,枝可作綠肥,嫩果可作牲畜飼料,成熟英果可作肥皂的代用品。樹冠拿形廣展,可作行道、庭園綠化樹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