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竹

青皮竹

青皮竹(學名: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是禾本科,簕竹屬灌木或喬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10米,尾梢彎垂,下部挺直;節間綠色,竿壁薄;節處平坦,無毛;籜鞘早落;革質,籜耳較小,大耳狹長圓形至披針形,小耳長圓形,不傾斜,籜片直立,卵狀狹三角形,葉鞘無毛,背部具脊,葉耳發達,鐮刀形,葉舌極低矮,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出葉寬卵形,頂生小花不孕,外稃橢圓形,內稃披針形,花絲細長,花葯黃色,子房寬卵球形,花柱被短硬毛。

分布於中國廣東和廣西,西南、華中、華東各地均有引種栽培,常栽培於低海拔地的河邊、村落附近。

青皮竹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容易、速生豐產的特點,是筍材兩用竹種,也可美化環境、綠化荒山、護岸固沙。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合軸型。竿高8-10米,直徑3-5厘米,尾梢彎垂,下部挺直;節間長40-70厘米,綠色,幼時被白蠟粉,並貼生或疏或密的淡棕色刺毛,以後變為無毛,竿壁薄(2-5毫米);節處平坦,無毛;分枝常自竿中下部第七節至第十一節開始,以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中央1枝略微較粗長。
籜鞘早落;革質,硬而脆,稍有光澤,背面近基部貼生暗棕色刺毛,先端稍向外緣傾斜而呈不對稱的寬拱形,籜耳較小,不相等,其末端不外延,邊緣具細弱波曲狀繸毛,大耳狹長圓形至披針形,稍微向下傾斜,長約1.5厘米,寬4-5毫米,小耳長圓形,不傾斜,其大小約為大耳的一半;籜舌高2毫米,邊緣齒裂,或有條裂,被短纖毛;籜片直立,易脫落,卵狀狹三角形,其長度約為籜鞘長的2/3或過之,背面近基部處疏生暗棕色刺毛,腹面在脈間被短刺毛或有時近於無毛而粗糙,先端的邊緣內卷而成一鑽狀銳利硬尖頭,基部稍作心形收窄,且其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2/3。
葉鞘無毛,背部具脊,縱肋隆起;葉耳發達,通常呈鐮刀形,邊緣具彎曲而呈放射狀的繸毛;葉舌極低矮,邊緣齧蝕狀,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一般長9-17厘米,寬1-2厘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鑽狀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
假小穗單生或數枚乃至多枚簇生於花枝各節,鮮時暗紫色,乾時古銅色,稍彎,線狀披針形,長3-4.5厘米,寬5-8毫米;先出葉寬卵形,長3毫米,具2脊,脊上無毛;具芽苞片2或3片,寬卵形,長3-4.5毫米,無毛,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小穗含小花5-8朵,頂生小花不孕;小穗軸節間為半圓柱形或扁形,長約4毫米,頂端膨大;穎僅1片,寬卵形,長6毫米,無毛,具21脈,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外稃橢圓形,長11-14毫米,無毛,具25脈,先端亦急尖具短尖頭;內稃披針形,長12-14毫米,常稍長於其外稃,具2脊,脊上無毛,脊間10脈,脊外每邊各4脈;鱗被不相等,邊緣被長纖毛,前方2片近匙形,長3毫米,後方1片倒卵狀橢圓形,長2毫米;花絲細長,花葯黃色,長5毫米;子房寬卵球形,直徑2毫米,頂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子房柄,花柱長0.7毫米,被短硬毛,柱頭3,長6-7毫米,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

主要變種

紫斑竹(栽培型)
該栽培型的營養體與青皮竹原變種極為相似,其相異之點在於竿基部數節間和籜鞘均具紫紅色條狀斑紋。
分布於中國廣東,常栽培於庭園中或農舍附近。模式標本采自廣東懷集。
紫竿竹(栽培型)
該栽培型的營養體與青皮竹原變種也極為相似,其相異之點在於竿的節間具有寬窄不等的紫紅色縱條紋。
分布於中國廣東,栽培於庭園中。模式標本采自廣州。該栽培型很有觀賞價值,可種植於庭園中以供觀賞。
光竿青皮竹(變種)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分點在於竿節間幼時全無毛,籜鞘背面亦全無毛,其籜片長度約為其籜鞘長的一半或稍過其一半,且其基部略作圓形收窄,籜舌高1-1.5毫米。
分布於中國廣東和廣西,栽培於低丘陵地、河邊或村落附近。模式標本采自廣州(引自廣東省東莞)。
崖州竹(變種)(廣州)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分點在於竿較細,其直徑一般不超過3厘米,籜鞘背面靠近兩側及近基部處均疏生暗棕色刺毛,其籜片長度約為籜鞘長的一半或更短,且其基部略作圓形收窄,籜舌高約1毫米。
分布於中國廣東和廣西,常栽培於庭園中。模式標本采自廣州。竿細而梢尾下垂,秀雅翠綠,為庭園觀賞用竹。

生長環境

青皮竹適生於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中,生長迅速,蒸騰作用強,較散生竹耐水濕。好生於土壤疏鬆和肥沃的立地,河岸溪畔、平原、丘陵和四旁均可生長,尤其是江河兩岸、盆地和平原沖積土上生長最好。

繁殖方法

埋節育苗在生產上套用最廣,多用2年生竹為竹種,埋節時成活率較高。埋節育苗必須在竹稈養分積累豐富,芽眼尚未萌發,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以2月中旬至3月中旬為宜。一般每公頃可埋竹節12萬-15萬個。埋節可採用平埋,斜埋和直埋竹節育苗,其中斜埋成活率較高。一般雙節育苗用平埋,單節育苗則以斜埋、直埋為多;等套用ABT1-5號生根粉對青皮竹進行了育苗試驗,確定了生根粉的最佳劑型和濃度。青皮竹育苗要及時打頂、多次打頂壯苗創新技術,使早發筍、多發筍、發大筍,使苗木提早木質化。當苗高長至1.5-2m時,用枝剪減去梢頭,留苗高1.2-1.5米。苗木育成後可以出圃造林,或留圃分株再繁殖育苗。

栽培技術

3月份母竹竹篼的根芽開始露白,有1/3左右的根長至2厘米以內造林成活率最高。旱雨季分明的地方,在雨季來臨前造林,可大大提高成活率,適於小面積栽植。
竹苗造林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仍以4-7月較好,選擇陰雨天進行造林。秋季造林尤其適合在河流灘地,春季雨水較多,易遭短期水淹地段。
青皮竹竹苗造林除12月份及8月份分別為80%和83.4%外,其他月份均達90%,最高為100%。青皮竹一般採用地徑0.5-1.5厘米的1年生竹苗造林。新造竹林鬱閉前,每年除草鬆土1、2次,近竹蔸處鬆土深約15-20厘米;較遠處20-30厘米。竹成林後,注意護筍養竹,防止人畜為害竹筍。
竹林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速效肥為輔,有機肥最好在冬季施,速效肥應在春夏施用。施肥方式:包括鋪施、潑施和穴施。施用遲效性有機肥可在竹叢附近溝施或穴施;筍前肥,催芽肥應潑施或穴施;筍後肥,孕筍肥應鋪施。施肥量:年施肥量可控制在施廄肥75-90噸/公頃,尿素1650千克/公頃,複合肥1500千克/公頃。

病蟲防治

竹煤污病又叫竹煙煤病:感病竹株在竹葉表面和小枝上覆蓋著一層煙煤狀粉末,影響竹子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功能,導致竹葉脫落和停止發筍,直至整叢枯死。防治方法:以消滅竹上蚜蟲和蚧殼蟲為主,噴0.2-0.3度石硫合劑;適當疏伐,使竹林通風透光,減輕發病。
竹稈鏽病又叫竹褥病:危害2年以上竹桿和枝,其病原菌為皮下硬層鏽菌。受害竹稈材質變脆,降低使用價值;竹株枯死或竹林衰退。防治方法:在6-10月間於竹林內噴0.5-1度的石硫合劑或100-150倍的敵銹鈉,防治效果可達95%;及早徹底砍除病竹,避免病害蔓延擴展;加強撫育管理,保持合理的竹林結構。

主要價值

青皮竹成材期短,用途廣,經濟值高,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容易、經營管理簡便和速生豐產的特點,既是筍材兩用竹種,也是美化環境、綠化荒山、護岸固沙的好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