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沙蜥

青海沙蜥

青海沙蜥(學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為鬣蜥科沙蜥屬的爬行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甘肅、青海等地,常棲息於青藏高原乾旱沙帶及鑲嵌在草甸草原之間的沙地和丘狀高地。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45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青海省青海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海沙蜥
  • 拉丁學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 別稱:沙蜥、沙婆子、沙虎子、蝎虎子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蜥蜴亞目
  • :鬣蜥科
  • :沙蜥屬
  • :青海沙蜥
  • 英文名:Vlangals toad-headed agama
  • 命名者及年代:Strauch,1876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青海沙蜥,頭體長60毫米左右,尾長略短於或等於體長,少數的略長於頭體長。頭體扁平,頭長略大於頭寬;吻棱圓;吻棱略顯,鼻孔位於其下方且略朝向兩側,在背面看不見;鼻間距較寬,等於或略小於鼻孔至眼前角間的距離;眶上方外側成稜角邊緣;眼適中,瞳孔圓形;鼓膜不顯。軀幹粗扁,腹部膨大。四肢粗短,指、趾亦短;後肢貼體前伸達肩部或腑部。尾基部粗扁,其餘部分呈圓柱狀,向後逐漸變細,末端較鈍。頭體背面鱗鱗片光滑。頭背鱗片較體背鱗片大面凸起;眶上鱗較其鄰近拭鱗片略小,僅其側緣嘎行較大,瓦覆狀排列成稜角狀;鼻孔周圍訛3-4枚較大鱗片,但也就是突出成紐扣狀;左右鼻孔間相隔6-7行小鱗;除上、下眼瞼游離緣的一排小鱗向外成水平狀突出外,眼周圍被以細小粒鱗;粒鱗與上唇鱗之間相隔小鱗3-4行,少數5行;顳部有數枚較大的鱗片;背中線鱗片較背側拭大,略呈覆瓦狀排列;背側和體側的鱗片略凸起呈粒狀,但不起棱。咽、胸、腹部鱗片平滑;咽喉部鱗片較小,胸、腹部鱗片較大且大於脊背鱗片。四肢上面的鱗片比較背部鱗片大,略呈覆瓦狀排列,多具弱棱,有的棱略翹向後上方;下面拭鱗片有時光滑,有時具弱棱。第三、四趾個肯櫛狀緣,尾鱗略呈覆瓦狀排列,前段光滑或具棱跡,越向後鱗棱逐漸明顯且末端翹向後上方;雄蜥尾基部兩側具錐狀鱗。咽喉部具顯著橫膚褶;軀幹背面拭具橫膚褶,有的不甚明顯,而兩側各有一波狀縱膚褶,僅少數不顯。生活時體棕黃或桔黃或棕色。頭背面的眼蓋上面常顯現二深色橫紋,在眶間聯合或斷開。背中線為綠黃或紅棕色小點分隔,而這些斑中央色較邊緣淺;整個背面還有分散的淺色小圓點。頜緣具深色縱紋,有的口后角至肩上方散有棕喜愛色斑點。軀幹側面的斑點較少。四肢具輪廓不清晰的深色斑或窄波紋。尾背面有類似背部的斑紋,向後逐漸呈現為斑痕。腹面灰白或黃白色,咽喉部有黑色斑紋或大斑塊;胸、腹部具大黑斑。雄蜥尾末端下方黑色,雌蜥則為白色或銹黃色。
青海沙蜥青海沙蜥
青海沙蜥青海沙蜥

棲息環境

青海沙蜥主要生活在青海高原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在黃土高原西緣的乾草原帶亦有之,海拔2000-4700米之間,在桿被稀疏的乾燥沙礫地帶是它們棲息的場所。
青海沙蜥青海沙蜥

生活習性

營穴居生活,一般築洞於較板結的沙礫地斜面、沙丘和土埂 上,亦有在礫石下者。洞口及洞道橫切面均呈半月形,大小隨沙晰個體大小而異,寬1-5厘米,高0.8-1.8厘米;洞口多朝向南或東南,少數無固定方向。洞道多不分支且少彎曲,斜向地下,長短及深淺與沙蜥個體大小成正比,長20-110厘米,最深洞底距地面的垂直距離達80厘米。
青海沙蜥白晝活動。一般於4月上旬出蟄,剛出蟄的個體常在中午伏於洞口曬太陽,太陽偏西即歸洞內;若天氣持續轉冷,出現異常則又入休眠狀態。夏季睛天,沙蜥常在9點至14點時活動,11點至13點時為其活動高峰;陰天外出活動個體較少,且多在13點時前後活動,在其活動時,若受驚擾即迅速逃或鑽入附近的洞穴內。10月中旬始入冬眠,下旬後則末見到過沙蜥。沙蜥在礫石間、草叢、灌叢下覓食。以小形鱗翅目昆蟲及其幼蟲為食,其中又以鞘翅目的小形昆蟲為主。

分布範圍

青海沙蜥分布於青海的共和、海晏、剛察、天峻、都蘭、烏蘭、格爾木、貴德、貴南、興海、同德、澤庫、治多、雜多、玉樹、瑪多、河南等縣市。

繁殖方式

在海拔3000米以上獲得的標本,經解剖證實,青海沙蜥為卵胎生。5月下旬至6月,在不同雌蜥的輸卵管內,有發育程度不同的卵,懷卵或胚胎數一般2-4個,少數為1;7月下旬少數雌蜥的輸卵管內,有發育程度不同的卵,懷卵或胚胎數一般2-4個,少數為1;7月下旬少數雌蜥開始產仔蜥,8月中旬以後可見到大量當年的沙蜥,至9月上旬尚可發現個別待產雌蜥。
青海沙蜥青海沙蜥

亞種分化

青海沙蜥分化為指名亞種(P.vlanglaii vlangalii)
普氏亞種(P.vlangalii pylzowi)
南山亞種(P.vlangalii nanschanica),它們之間的地理分布不連續,基因交流間斷,獨立進化。

種群現狀

據文獻記載。本種沙蜥在甘肅西北、新疆東部和南部、四川西北部亦有分布。四川北部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地區的青海沙蜥種群密度非常大。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