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紅軍幹部學院

2003年,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作為業務指導單位,在江西省吉安青原區東固畲族鄉革命根據地成立青原紅軍幹部學院。學院以繼承和發揚紅軍優良作風,堅定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為功能定位,先後在井岡山延安瑞金韶山古田紅安深圳等地開設分院共7所,學院計畫未來三年在全國各大革命老區開設分院15所,以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領導人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打造全國覆蓋紅色幹部培訓資源最廣的幹部學院。學院成立以來先後為全國各單位培訓學員8萬人次,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原紅軍幹部學院
  • 創辦時間:2003年
  • 類別:幹部學院
  •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畲族鄉
歷史沿革,組織機構,

歷史沿革

青原紅軍幹部學院前身為東固紅軍學校,位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領導創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一東固革命根據地(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畲族鄉)。在根據地創建發展過程中,賴經邦、李文林等領導人根據革命形勢發展和實際鬥爭的需要,創辦了一所特殊的學校——紅二團教導隊,後來逐漸發展,在1930年正式成為第一所正規的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毛澤東為校長,為我黨我軍培養出300多位共和國的將軍和成千上萬名校級軍官及其他幹部,成為軍事院校的鼻祖,被譽為紅軍時期的“黃埔軍校”。
前身為紅二團教導隊,專門培養紅軍軍官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賴經邦曾炳春等共產黨人,在家鄉吉安東固秘密召開“坳上會議”,創建東龍黨支部,重新組織農民協會,建立東固工農武裝。同年年底,“東固暴動”勝利後,東固工農革命軍威震四方,鄰近武裝力量紛紛投奔。
1928年初,賴經邦、曾炳春、段蔚林等根據形勢,在東龍黨支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共東龍區委,10月改為中共東固區委。此前,根據中共江西省委決定,附近幾縣工農紅軍合併,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三師第七縱隊,賴經邦任黨代表,吳江任縱隊長,隊伍擴大到近200人。《中國江西省委轉錄贛西各縣及二團給贛西特委的報告》中曾提到,1928年5月,為了提高政治、軍事幹部的素質,東固區委在東坑祠堂開辦了幹部訓練班。1929年2月,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的紅四軍主力與李文林、段月泉領導的紅二、四團在東固勝利會師。這次會師在關鍵時刻給疲憊不堪的紅四軍以極其寶貴的休整和補充,並安置了毛澤覃陳東日謝唯俊等300多名傷病員。
毛澤覃、陳東日等紅四軍的優秀領導幹部一邊養傷,一邊幫助指導紅二、四團和東固區委的工作。由於革命的發展,需要培養一批優秀的幹部。1929年3月,按照紅四軍創辦教導隊的方法,在東固幹部訓練班的基礎上辦起了紅二團教導隊,又稱東固教導隊,也就是培養紅軍軍官的學校,陳東日擔任隊長,學員100多人,每天進行三操兩講,學政治、學文化、學軍事。東固區委的活動分子學習班和紅二團教導隊實際上成為中共江西省委在贛西南發展革命武裝力量的訓練基地,為贛西南地區輸送了一大批具有領導才能的黨和軍隊的優秀人才。
1930年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毛澤東任校長
1929年9月,紅二、四團教導隊由東固螺坑遷到富田陂下,並改稱紅軍學校。1930年2月,在“二·七”會議上,根據紅軍發展需要,決定組建一所規模更大的紅軍學校。毛澤東把要求回紅四軍的陳東日留下來,因為他有辦學經驗。1930年,這所學校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也稱東固紅軍學校,是第一所正規的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學兵改稱學員,校長由毛澤東兼任,陳東日任教育長,教育長下設政治教官和軍事教官,大多是從黃埔軍校畢業。
期間,毛澤東曾多次到陂下敦仁堂紅校給學員授課。100多名學員分成步槍兵、迫擊炮兵、特種兵三個軍事大隊,大隊下設中隊、分隊和小隊。學校黨組織為校委會,校委會下設支部,支部下設小組。課程設定與教導隊相同。學校還配有各種槍枝200多支,供學員們實習或戰時用。
1930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又從富田陂下遷到陂頭的永慕堂,改稱為贛西南紅軍軍官學校第三分校,前期朱德任校長,毛澤東任政委,陳奇涵任教育長,陳東日任學生總隊長。這時學員增加到600多人,設立了軍事大隊5個、政治大隊1個,開設了軍事、政治、醫學三個專業。紅四軍離開贛西南後,李文林任校長,金萬邦任校委書記,不久由陳東日繼任校長兼校委書記。陳東日可以說是紅軍軍官學校的創始人之一,功不可沒。他在創辦紅軍學校方面很有建樹,得到毛澤東、朱德、曾生等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
根據敵情變化和戰鬥需要,紅三分校先後遷往吉安、永陽等地,1931年末又與紅軍隨營學校合併成規模更大的紅軍學校。這所學校曾幾易名稱,幾遷校址,條件也十分簡陋,但為紅軍的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政治文化軍事三者並重,九打吉安中學員表現英勇
東固紅軍學校在教育培養過程中,要求學員學政治、學文化、學軍事,堅持三者並重的原則。政治教育方面,講授課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紅軍、土地革命、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共產主義與共產黨工人、蘇維埃政權,之後又增加了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等課程。在文化普及方面,《江西革命歷史檔案匯集(1929年第一冊)》中記載過,“對於文化程度較低的工農同志教育訓練,可辦識字班或指定人向他們講解黨的決議和策略,以提高他們的文化程度”。軍事訓練方面,講授的課程主要有:步兵、典工、射擊、野戰、簡易陣法、戰術原則等,學員們還要進行紅藍雙方對抗性的連攻防戰鬥演習,來檢驗教學成果。
據《贛西南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第一冊》記載,在紅軍九打吉安的過程中,東固紅軍學校的學員和地方紅軍部隊一起,分別參加了第三、第四、第六和第八次攻打吉安的戰鬥,而且表現得非常英勇。通過這些日常訓練、革命戰爭和實際工作的鍛鍊,使得學員的政治覺悟、軍事才華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更為全面、系統的培養和提高。
培養300多位共和國將軍,開我軍自主舉辦軍事訓練先河
東固紅軍學校初創時規模比較小,條件也十分簡陋。據一些老紅軍回憶,當時紅軍學校設在破舊的祠堂里,連坐的凳子、吃飯的桌子、睡覺的床鋪都沒有,更別提黑板、教具和教材了。正是這樣一所因陋就簡、千錘百鍊的學校,為中國革命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東固紅軍學校為我軍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領導幹部和軍事人才。據統計,這樣一所其貌不揚的紅軍學校,培養了300多位共和國的將軍和成千上萬名校級軍官和其他幹部。同時,東固紅軍學校以及它的前身紅二團教導隊,開創了我黨我軍自主舉辦軍事教育訓練,培養領導幹部和軍事人才之先河。最後,它還為蘇區發動民眾進行土地革命和戰爭動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組織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我院的日常行政和接待工作,協助安排院領導日常工作。如文書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後勤保障。負責做好督促其他各部門工作落實情況等。
二、培訓部
負責我院帶班員、教員的培訓、管理和調配及培訓班的教務工作。如培訓班各項活動教具的購置和管理,開學、結業儀式的安排,帶班費用的結算(與對外聯絡),我院檔案資料的管理和意見建議的收集,學員的日常管理,培訓班次影像資料的編制與存檔等。
三、對外聯絡部
負責我院對外的聯絡,紅色培訓的宣傳,培訓班次的計畫和調配,我院網站的管理。編制培訓班日常安排,聯合班次課程的管理與調配,聯繫車輛及學員在外食宿安排,培訓班費用的報價與結算。代購車、機票,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活動,對已辦培訓班次的回訪,我院網路的建設與管理(含區域網路)等。
四、課研開發部
負責培訓課題的研究與開發。如研究各級對於幹部培訓提出的新政策、新要求和幹部教育培訓的新模式以及發展趨勢;聯繫專家研究和開發我院的品牌教學課程和專題;根據受訓學員的類別和層次,分類分層開發相應的培訓課程,形成較完整的課程體系;蒐集和拓展課程資源、師資資源;編髮我院學報等。
五、財務部
承擔我院日常財務管理工作,擬訂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並監督實施;匯總編制我院年度預算,綜合平衡各項收入、支出;參與我院項目預算的立項、論證和經費申請及項目實施的評估;承擔我院基本建設工程資金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承擔我院的會計核算,審核並匯總我院財務的資金使用狀況;承擔我院會計監督和內部審計工作;組織實施我院電算化管理工作;承擔對後勤社會化中標單位的財務監管工作。
六、對外交流合作中心
承辦各類專題短期培訓班,會議服務及相關工作;拓展和策劃培訓,辦班辦會教學任務;負責涉外培訓以及與國(境)內外相關培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負責院拓展訓練基地、學員樓、教學樓的管理和使用。
七、信息中心
承擔我院計算機網路、網站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承擔影視音像、教學科研軟體、多媒體資料的開發、購置和管理工作;承擔多媒體教學設備套用的技術培訓;承擔我院教學系統信息技術設備和辦公自動化等有關設備的維護、維修工作。
八、保衛處
負責我院安全保衛工作的組織實施;指導和協助有關單位和我院各部門做好我院安全保衛工作;負責我院的消防工作;負責院內治安工作,協助公安機關處理相關事宜;承擔相關證件的辦理事宜;承擔我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日常工作。
九、後勤服務中心
負責整個我院的整體改造工程和後勤服務工作。如我院的改造裝飾,我院工作人員的後勤服務,後勤人員的招聘與管理,後勤各部門物品的添置與管理,賓館前廳、客房、餐飲、安全保障等各部門的協調與管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