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的自我開戰

靈性的自我開戰

靈性的追尋是一場戰爭!

在這場戰役里,損失就是獲得,臣服就是勝利,

而你必須面對的敵人,是你自己!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生命保持原樣,千萬別看這本書!

如果你想徹底改變生命,歡迎對號入座,拿出你的戰士氣魄,

讓本書陪著你,勇敢地碾碎你的虛假自我所編織的層層謊言!

因緣際會之下,傑德認識了正經歷崩潰過程的麗莎——一位嫁給牙醫的律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生活優渥,但患上“富裕流感”,並出現以下症狀:

◎不斷跟他人競爭,因而產生自我膨脹、懶惰與不滿足感。

◎持續追逐成功與富裕的夢想,從而引發高度壓力、過勞、浪費及負債累累等症狀。

◎對追求財富不可自拔地上癮。

然而有一天,她看到了一張詭異的照片,她將這張照片貼在盥洗室的鏡子上,每日與它對視、冥想,三年時間裡,日復一日,直到她終於從這種行屍走肉般的生活,這種靈魂一直受壓迫的奴役狀態中“崩潰”了……

基本介紹

  • 書名:靈性的自我開戰
  • 又名:Spiritual Warfare
  • 作者:傑德·麥肯納
  • 譯者:魯宓,齊菲,張德芬
  • ISBN:9787508077796
  • 頁數:336
  • 定價:49.9元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作者介紹,作品目錄,前言導讀,媒體評論,

作者介紹

[美]傑德·麥肯納(Jed McKenna)
靈性的自我開戰
一個並不符合所謂“靈性老師”形象的靈性老師,喜歡打電動、騎越野車、跳傘、讀惠特曼的詩。
他在美國的愛荷華州有個道場,有許多學生,還寫了“靈性開悟三部曲”,本書是三部曲的第一本。

作品目錄

導讀 / 1
1 開悟史上的偉大時刻 /1
2 永恆的時間與無限的空間 /10
3 真相的全貌 / 18
4 簡短的回顧 / 21
5 簡短的預覽 / 32
6 活出夢想 / 38
7 成蟲 / 48
8 烏托邦 / 58
9 敵托邦 / 59
10 短視症 / 60
11 大麥克攻擊 /67
12 這句子是錯的 /77
13 一切皆真 / 87
14 盲人的國度 /89
15 顯化命運 /101
16 沒有角色的演員 /111
17 識字的文盲 /120
18 靈性失調 /130
19 我,見證者 /139
20 覺醒部 / 151
21 平凡的超能力 /164
22 祈禱的力量 /175
23 最美好的世界 /184
24 幻相的三腳凳 /190
25 另類族群 /199
26 嘉年華會 /207
27 後妊娠期 /218
28 宣戰 / 232
29 不自由,毋寧死 /243
30 獻給一位朋友的輓歌 /256
31 鴨語 / 258
32 馴魔者 / 266
33 紀念死神 /277
34 生存,或死亡(存在,或不存在) /287
35 終極禁忌 /292
36 再簡單也不過了 /298
37 尾聲 / 312
38 永恆的虛無:啟悟後的光景 /317
跋 / 317

前言導讀

一本兼具麻辣靈性理論和實操靈修工具的好書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傑德·麥肯納的第一本書《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出版之後,得到了很多熱烈的迴響。原以為這是一本比較冷門的書,因為它基本上是“反靈修”的,我擔心會引起靈修人士的抗拒,沒想到,更多人是張開雙臂歡迎它。我想,或許很多在靈修道路上的人是真的想看到實相、真相,而不是光想要拿“愛與光、和平與安寧、慈悲與奉獻”來掩蓋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實吧。
而2013年11月在中國內地,傑德第三本書《靈性的自我開戰》出版了。顧名思義,這就是一本會引起更多爭議的書(原書名為“Spiritual Warfare”,直譯的意思是“靈性戰爭”,而“靈性”與“戰爭”根本就是兩個反義詞嘛)。作者在書中的麻辣程度加重到令人捏把冷汗,他痛斥一些靈修界的怪現象,我也在被罵的行列中,但我不得不承認,他所說的,真實與正確的成分居多。
中文版之所以會先推出他“靈性開悟三部曲”的第三本,而把第二本放在後面才出,主要是因為第三本的口味比較重,真的非常好看,精彩萬分。對我個人來說,它像一枚震撼彈,完全動搖了我的靈性觀點和世界。而且,他在書中詳細說明了“祈禱”和“顯化”的差別,指出心想事成的真正境界和到達的方法:“宇宙給的,就是你想要的,那么你想要的,宇宙就會給你。”這正是大多數讀者心所嚮往的!
傑德這次在書中再次強調,靈性開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只是假我(我執)的徹底消融。但在靈性市場上,有太多宣稱自己已“開悟”的大師。我同意傑德的說法:“沒有任何領悟、洞見或頓悟能在一瞬間將假我掃除殆盡,凡是自稱瞬間覺醒的,其實正是最深陷於幻覺的人。”這些大師也許有很好的領悟——宇宙智慧的大門在某個瞬間為他們開啟——所以說得出舌粲蓮花的法與道,但他們的我執還是非常強烈,強到他們自己的眼睛都被蒙蔽得看不見了。
傑德形容得很好:
我的前債券經紀人有超過30次直接與神之心智結合的經驗,但如今他只是個一般人,過著推銷產品與往返於上下班路上的平凡生活。所以在我看來,假如這個狀態無法恆久持續下去,那它應該什麼狗屁都不是,只能算是遊樂場裡的一項設施罷了。
他在本書中再次深刻描述我們每個人都深陷我執牢籠中的狀態,更可怕的是,我們都是眼睛閉起來,自願被囚的——被自己的無知和恐懼所奴役,無法逃脫。他說:“很少有人能了解何謂天堂與地獄,他們讓自己在地獄裡腐爛,卻從不明白活在天堂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世間沒有任何自由比得上掙脫我執的束縛,然後與當下如是(what is)和諧共存。”多么一針見血的說法啊!
他也指出,由凝固的情緒能量所形成的硬殼,是阻礙我們獲得自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必須敲掉這些硬殼,方法就是:“我們應該解除所學、放下、簡化。我們以為自己的目標是要成為某個人物(become someone),但唯有當我們什麼都不是(become no one)時,宇宙才會屬於我們。”這個時候,就是他說的,我們會與宇宙同頻共振,然後自然而然就能心想事成。
接下來,他提到了“祈禱”(pray)和“顯化”(manifestation)的不同:
祈禱具有特定性。你想要某些事物,便開口要求,但顯化並非針對特定目標,它不只是關於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跟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做事的方法、你是誰,以及你在世間如何做人處事有關。顯化是關於如何塑造夢境狀態,以及在自我與非我毫無縫隙的匯流處自在生活。它消除了做夢者與夢境之間的界線。你不只顯化出一輛車或一雙新鞋子,也顯化了自己,其餘的一切會自然且輕鬆地隨之展現。
我們一直誤以為心想事成就是用心去想、去發願、去祈求,這是很大的謬誤。心想事成的前提是,你要消融自我和無我之間的分隔,活在一個融合的狀態,成為一個人類成人(他在書中多次提到)。那么,當你想要某件事情發生時,就去採取行動,然後宇宙就會回應你。傑德說:“你展現了明確的意願,不只透過言語或想法,而是透過行動。當我們這么做時,宇宙很自然地就會比平常更柔軟,開始重塑自己來順應我們的需求,反之亦然。當自我與非我之間那個被感知到的分界開始消融,這個情況便會發生。”
他在書中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人生到底是不是我們選擇的,或我們想要的。他建議大家要去重整自己和父母的關係,為自己劃清界限,而不是透過別人來決定、選擇,或是任由二手資料操控我們,把我們變成自動化模式下的機器:“是誰刻意選擇被鎖鏈綁住?是誰選擇了婚姻、養兒育女與事業?是誰自願在消費社會債台高築,浪費自己畢生勞動的成果,淪為各種有形物質與企業的奴隸?是誰選擇把閒暇時光都用來處理雜務、做家事與看電視?誰決定吃進有毒食物,住在充滿中毒人們的有毒環境裡?誰選擇從出生到死亡都過著預先設定好的人生?誰選擇進入這種悲慘、卑微又負面的夢境裡?當然,這種單調沉悶、追逐物質的生活或許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如果我們真的有選擇的話。但我們沒有。這就是所謂的無意識:在夢境中沉睡。我們一頭栽進已經為我們準備好的人生,就像小孩子早上醒來發現媽媽已經為他們準備好衣服。沒有人真正自己做決定。我們不是藉由選擇來過生活,而是按照既有的方式度日。我們扮演生來就要扮演的角色,並未去過屬於自己的人生,而是丟棄了它們。我們之所以丟棄,是因為不知道還有更好的選擇,對更好的選擇一無所知,是因為我們從未探問。我們從未質疑或有所懷疑,也從未挺身抗議,從未畫一條界線。我們從來不曾在年輕時對父母、靈性導師、老師或其他任何人,提出一個簡單、誠實且直接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必須在其他所有問題提出之前先被回答:‘這到底是在搞什麼鬼?’這樣就足以讓他們斃命。不需要動刀動槍,而是運用你的思想、誠實與率直就能辦到。這就是你觀看、你看見的方式,也是你畫一條界線的方式。”
這一段讀起來真是十分麻辣精彩,卻也精準到位。我們從未質疑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不是自己選擇的、想要的?我們是否一直在迎合父母、家庭、社會、學校的價值觀和要求,卻從未發現,這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有權利去選擇、去決定?等到有了這個想法的時候,我們已經深陷其中,想要抽身而出,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就像書中的麗莎一樣。但是,知道自己被囚禁,就是邁向自由的第一步,永遠不會太遲。
像這樣的精彩段落,書中比比皆是。不過,在傑德嬉笑怒罵的文字當中,還是有非常具有建設性的主張和脈絡可循。我可以歸納出他覺得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我思故我在。”這個“思”,不是胡思亂想的思,而且看起來跟很多靈修法門強調的“無念”牴觸,但真的嘗試去達到“無念”狀態的人都會沮喪地承認,我們的腦袋無法達到無念,最多只是頑空。無念的狀態是當我們明白一切,再也沒有問題時,腦袋自然而然會安靜下來,沒有東西可以琢磨了。所以,傑德所謂的“思”,是他非常強調的獨立思考,認真地張開眼睛去看,而不是聽信專家、權威的話。他在第一本書中提到“靈性自體解析”,這是思考的工具,是可以解構一切謊言的工具,“靈性開悟三部曲”的第二本書里有一個詳細的範例,介紹這個方法的整個過程。
此外,他在本書中還提到一個重要的修煉方法:紀念死神,也就是時時刻刻記得自己終究會死的事實。他說:“讓自己接近死亡。每一小時、每一天,你都要讓自己沉浸在對死亡有所覺知的心態中,察覺時間的飛逝、時鐘的運行,察覺每過一天就消失了一天,你的每次呼吸都代表又少了一口氣。要以星期或月,而不是以年為單位來計算生命,清楚地記錄生命的流逝。每天早晨花一點時間沉思何謂擁有嶄新的一天,將‘直到死亡降臨,我們才如夢初醒’刻在浴室鏡子上。對死亡的沉思、對自己必死這個事實的沉思,是真實且強而有力的靜心。察覺死亡就是真正的坐禪,是普世的靈修方法,是每個人唯一需要且應該好好修煉的功課。所以,是的,你們應該盡最大努力把這種充滿生命的覺知帶入自己的生活中。當你看著鐘錶,坐下來享用食物,或者進入浴室時,都要養成思索死亡的習慣。每天花點時間單獨散步,好好地思考可以活著、走路、看見、聽見及呼吸的意義何在。這不是某種練習,不是某種你試圖讓自己相信的肯定信念,而是很真實的東西,是你所有思想與行為的核心。如果你知道自己明天會死,你今天會做些什麼?然後,你幹嗎還不去做?”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傑德的書過於黑暗、消極,但我個人不這么認為。他在光明的彼岸(因為他的眼睛打開了),看我們這些在黑暗中的人(因為我們的眼睛是閉著的),說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好聽。但仔細探究,他的說法跟其他許多古老教派與典籍的教導其實並沒有差別,只是他比較赤裸裸、血淋淋——因為沒有經過包裝,而且他沒有在前面吊了一根胡蘿蔔誘惑我們,也沒有承諾後面會給我們糖果吃。他說:“‘我們的共識現實其實是夢境狀態’這份理解是無法被摧毀的。人生不過是一場夢,所謂的現實其實缺乏根基。由於你的眼睛閉著,所以會覺得不滿意,但睜開眼睛的我卻發現它是令人喜悅的、神奇的、荒謬的、互動性高、充滿挑戰、神秘、頑皮且短暫。你想要答案,但其中沒有答案,只有信仰,而你若想覺醒,無論是在夢境狀態之內或跳脫其外,信仰都不會是你的朋友,它們只會阻攔你。要求答案與解釋是自我用來拖延的詭計,你可以停止這些我執的要求,融入這個你所歸屬之處,信任、臣服、放下。雖然你聽不見,但有個時鐘一直不停地滴答響,而你並不知道自己還剩多少時光。仔細傾聽那個滴答聲,遊戲已經開始了,無論你是否參與其中。”
最後,他還提出一個靈修界很熟悉的練習法門:見證(witness),就是自我觀察的意思。
“說到底,唯一的靈修練習就是觀察:看清楚事物的真相。這就是靈性自體解析,一個幫助我們看清楚的工具,讓我們的腦袋發揮到極致。在見證過程中,你要稍微保持距離,這樣你就不只是在過生活,同時也能觀察它。這不是像寫日記那樣的反思,而是在發生的當下進行,在每個瞬間。就像此刻,我坐在這兒跟你說話,但我也處於公正觀察者的見證模式。我不完全是戲裡的角色,也是台下的觀眾。我很清楚自己正在台上表演,而我有點疏離地旁觀著自己的演出。”
用演員的心態而不是角色的心態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倒是一個挺好的自我觀察方法,而且傑德還建議,要去解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退後一步觀察它,從高處觀察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時空,徹底看出人生的虛幻:“你可以像這樣不斷向下挖掘你一層一層的信仰,揭開幻相的層層面紗。正如我說的,這一切的關鍵其實只在於觀察:透過不去看不存在的,來看見存在的。”
讀到一段話,和傑德的觀點不謀而合:“真的不忍心告訴你,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夢。你一輩子執著的子女,只是你的一個緣;你一輩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個驛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個自我意識的幻影。夢醒時分空空如也,滿世界都是你,而整個世界又都是空的。”所以,剛讀完傑德的書時,我十分沮喪。既然這個世界是虛幻的,我們所追逐的東西,甚至我們自己都終將化為空無,那一切有何意義?
但我很快體悟到,沒有人走進迪斯尼樂園時會問:“我來這裡做什麼?這一切有何意義?”我們來到了這個地球,這就是意義。我們在這裡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創造自己想要創造的一切。雖然我們生下來就受到許多人生模式的限制,讓我們和自己的真實本性失去連結,不知道自己多么有能力,但這就是此遊戲的精華所在。我們要找到“身為演員而不是角色”的那種感覺,然後就可以恣意揮灑自己想演出的角色。同時我們很清楚,在這一生中,我們所創造的所有事物都像沙灘上的城堡一樣,當“死亡”這個大浪來襲時,一切都會被摧毀。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就可以不那么執著地看待自己的人生——它只是個遊戲而已。
至於,你如果要玩“開悟”這個項目,當然沒有人會反對,只是要看清楚,你的開悟版本是否只是瑪雅(幻相女神)樂園中的一個遊樂項目,或者你真的離開了遊樂場,超脫於人間遊戲之外?關於這件事,沒有好壞對錯,只有明白與否。

媒體評論

這本書的口味比較重,真的非常好看,精彩萬分。對我個人來說,它像一枚震撼彈,完全動搖了我的靈性觀點和世界。而且,他在書中詳細說明了“祈禱”和“顯化”的差別,指出心想事成的真正境界和到達的方法:“宇宙給的,就是你想要的,那么你想要的,宇宙就會給你。”這正是大多數讀者心所嚮往的!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靈性的自我開戰》這本書就像修行過程中的一面鏡子、一台測謊儀或者一位導師,讓你不斷看清真相是什麼。
——著名電影演員 郝蕾
身為開悟者,傑德是已經解甲歸田的老戰士,而我們是還沒真正上戰場的菜鳥,所以在心態與看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與矛盾,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下了水之後不論如何也都無法放鬆自己,讓水的浮力自然發揮作用。
——《靈性開悟》譯者 魯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