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湯

霹靂湯主要由川附(炮去皮臍)5兩,桂心(去皮盡)2兩,當歸2兩,甘草1兩等成分配製而成。處方來源於《扁鵲心書·神方》。方劑主治脾胃虛弱,因傷生冷成泄瀉,米谷不化,或脹、或痛、或痞,胸脅連心痛,兩脅作脹,單腹膨脹,霍亂吐瀉;中風、半身不遂;脾瘧;黃疸;陰疽,入蝕骨髓;痘疹黑陷,急慢驚風,氣厥發昏;陰陽傷寒,諸般冷病寒氣等症狀。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霹靂湯
  • 是否處方藥:處方藥
  • 運動員慎用: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未納入
簡介,治中風,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考證,各家論述,健脾胃,對消化系統的作用,考證出自,各家論述,處方來源--《扁鵲心書》,簡介,重視扶助陽氣,扶陽一艾灸為首選,大病當扶陽,灸法宜重用,辨證施治,灸法亦有宜忌,重視經絡,療病以脾腎為本,藥灸並用,外治與內治結合,

簡介

【藥物組成】川附(炮去皮臍)5兩,桂心(去皮盡)2兩,當歸2兩,甘草1兩。
【處方來源】《扁鵲心書·神方》。
【方劑主治】脾胃虛弱,因傷生冷成泄瀉,米谷不化,或脹、或痛、或痞,胸脅連心痛,兩脅作脹,單腹膨脹,霍亂吐瀉;中風、半身不遂;脾瘧;黃疸;陰疽,入蝕骨髓;痘 疹黑陷,急慢驚風,氣厥發昏;陰陽傷寒,諸般冷病寒氣。
當歸當歸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大盞,加生薑7片,煎至6分,和滓通口服。小兒止1錢。

治中風

霹靂湯成分當歸,其別名乾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扑損傷。

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

當歸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早有報導。日本學者報導日本太和當歸(An-gelicaacutilobaKitagalia)揮髮油有鎮靜、催眠、鎮痛、麻醉等作用。

考證

1.陶弘景:今隴西叨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枝,氣香,名馬尾當歸。四川北部當歸,多根枝而細。歷陽所出,色白而氣味薄,不相似,呼為草當歸,闕少時乃用之。
2.《唐本草》:當歸苗有二種,於內一種似大葉芎窮,一種似細葉芎窮,惟莖葉卑下於芎窮也。今出當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勝,細葉者名蠶頭當歸,大葉者名馬尾當歸,今用多是馬尾當歸,蠶頭者不如,此不復用,陶稱歷陽者是蠶頭當歸也。
3.《綱目》:當歸,今陝、蜀、秦州、汶州諸處,人多栽蒔為貨,以秦歸頭圓、尾多色紫、氣香肥潤者名馬尾歸,最勝他處。

各家論述

1.《註解傷寒論》:脈者血之府,諸血皆屬心,凡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故張仲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用當歸之苦溫以助心血。
2.《主治秘訣》云:當歸,其用有三:心經本藥一也,和血二也,治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須以酒浸,可以潰堅,凡血受病須用之。痛不可忍者,以黃連、當歸根浸煎服。又云: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
3.李杲: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4.《湯液本草》:當歸,入手少陰,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頭能破血,身能養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參、芪皆能補血;在牽牛、大黃,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當知。從桂、附、茱萸則熱;從大黃、芒硝則寒。惟酒蒸 當歸,又治頭痛,以其諸頭痛皆屬木,故以血藥主之。
甘草甘草
5.《韓氏醫通》:當歸主血分之病,川產力剛可攻,秦產力柔宜補。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獨以薑汁浸透,導血歸源之理,熟地黃亦然。血虛以人參、石脂為佐,血熱配以生地黃、薑黃、條芩,不絕生化之源;血積配以大黃,婦人形肥,血化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藥。要之,血藥不容舍當歸,故古方四物湯以為君,芍藥為臣,地黃分生熟為佐,川芎為使,可謂典要雲。
6.《本草彙編》:當歸治頭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調末服,取其濁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極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當歸血藥,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氣,按當歸其味辛散,乃血中氣藥也,況咳逆上氣,有陰虛陽無所附者,故用血藥補陰,則血和而氣降矣。

健脾胃

霹靂湯成分甘草,其別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國老、靈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歸脾;胃;心;肺經,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髒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抗潰瘍作用:甘草的主成分甘草甜素對由組胺及幽門結紮所形成的大鼠實驗性潰瘍亦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後據報導,甘草甜素能明顯減少大鼠幽門阻斷導致的潰瘍發生率,但對胃液分泌量不但無減少反有增加趨勢。動物實驗治療中也發現甘草浸膏等對大鼠結紮幽門,犬由組胺形成的潰瘍有明顯抑制作用。甘草甙元、異甘草甙元和甘草根的甲醇提取物Fml00等對動物實驗性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甘草次酸對幽門結紮的大鼠有良好的抗潰瘍作用,其治療指數較高。
對胃酸分泌的影響:甘草流浸膏灌胃能直接吸附胃酸,對正常犬及實驗性潰瘍有大鼠都能降低胃酸。Fml00十二指腸內給藥對急慢性胃痿及幽門結紮的大鼠,能抑制基礎的胃液分泌量,與芍藥花甙合用顯協同作用。Fml00對蛋白腖、組胺及甲醯膽鹼引起的胃液分泌有顯著抑制作用。
對胃腸平滑肌的解痙作用:臨床上使用甘草所含黃酮甙類對兔、豚鼠的離體腸管呈抑制作用,使收縮次數減少,緊張度降低,並對氯化鋇、組胺所引起的離體腸平滑肌痙攣有解痙作用,但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對平滑肌則無抑制作用。此外,甘草酸銨和甘草次酸口服吸收亦不佳。甘草煎液、甘草流浸膏、Fml00、甘草素、異甘草素等,也對離體腸管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若腸管處於痙攣狀態時,則有明顯的解痙作用。

考證出自

1.《本經》。
2.《別錄》:甘草,生河西川谷積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采根,暴乾,十日成。
3.陶弘景:甘草,今出蜀漢中,悉從汶山來, 赤皮斷理,看之堅實者是。枹罕草最佳。亦有火炙乾者,理多虛踈。又有如鯉魚腸者,被刀破,不復好。青州間亦有,不如。又有紫甘草,細而實,乏時可用。此草最為眾藥之主,經方少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
4.《本草圖經》:甘草,今陝西、河東州郡皆有之。春生青苗,高一、二尺,葉如槐葉,七月開紫花,似柰冬。結實作角子,如畢豆。根長者三、四尺,粗細不定。皮赤,上有橫樑,梁下皆細根也。采根,去蘆頭及赤皮。孫思邈論雲,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方稱大豆解百藥毒,嘗試之不效,乃加甘草為甘豆湯,其驗更速。

各家論述

1.李杲:甘草,陽不足者補之以甘,甘溫能除大熱,故生用則氣平,補脾胃不足,而大瀉心火;炙之則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除邪熱,去咽痛,緩正氣,養陰血。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縮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緩急,而又協和諸藥,使之不爭,故熱藥得之緩其熱,寒藥得之緩其寒,寒熱相雜者,用之得其平。
2.《湯液本草》: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調胃承氣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藥用之非和也,皆緩也。小柴胡有柴胡、黃芩之寒,人參、半夏之溫,其中用甘草者,則有調和之意。中不滿而用甘為之補,中滿者用甘為之泄,此升降浮沉也。鳳髓丹之甘,緩腎急而生元氣,亦甘補之 意也。《經》雲,以甘補之,以甘瀉之,以甘緩之。所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於此可見調和之意。夫五味之用,苦直行而泄,辛橫行而散,酸束而收斂,鹹止而軟堅,甘上行而發。如何《本草》言下氣?蓋甘之味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內可外,有和有緩,有補有泄,居中之道盡矣。
扁鵲扁鵲
3.《本草衍義補遺》:甘草味甘,大緩諸火。下焦藥少用,恐大緩不能直達。
4.《本草匯言》:甘草,和中益氣,補虛解毒之藥也。健脾胃,固中氣之虛羸,協陰陽,和不調之營衛。故治勞損內傷,脾氣虛弱,元陽不足,肺氣衰虛,其甘溫平補,效與參、芪並也。又如咽喉腫痛,佐枳實、鼠粘,可以清肺開咽;痰涎咳嗽,共蘇子、二陳,可以消痰順氣。佐黃芪、防風,能運毒走表,為痘疹氣血兩虛者,首尾必資之劑。得黃芩、白芍藥,止下痢腹痛; 得金銀花、紫花地丁,消一切疔毒;得川黃連,解胎毒於有生之初;得連翹,散懸癰於垂成之際。凡用純熱純寒之藥,必用甘草以緩其勢,寒熱相雜之藥,必用甘草以和其性。高元鼎雲,實滿忌甘草固矣,若中虛五陽不布,以致氣逆不下,滯而為滿,服甘草七劑即通。
5.《本草通玄》:甘草,甘平之品,獨入脾胃,李時珍曰能通入十二經者,非也。稼穡作甘,土之正味,故甘草為中宮補劑。《別錄》雲,下氣治滿,甄權雲,除腹脹滿,蓋脾得補則善於健運也。若脾土太過者,誤服則轉加脹滿,故曰脾病人毋多食甘,甘能滿中,此為土實者言也。世俗不辨虛實,每見脹滿,便禁甘草,何不思之甚耶?

處方來源--《扁鵲心書》

簡介

《扁鵲心書》是一部中醫臨證的書籍,它在理、法、方、藥(術)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見解,極具臨床指導意義。該書內容豐富,本文僅就其在艾灸法的運用方面給予概括,以冀能對中醫在疾病的治療上起到一定的知道作用。
《扁鵲心書》一書為南宋紹興年間開州巡檢材所集錄,分為上、中、下三卷及神方一卷。上卷論經絡、灸法、病理、虛實;中、下卷合述傷寒諸證及內、外、婦、兒科雜病;另附神效單方90餘首。該書是論以《內經》為主旨,參論張仲景、王叔和、孫思邈等醫家之學術思想,言簡意賅,闡釋明了,辨證施治,效驗如神,實為一部中醫理論與實踐會通之珍貴貢獻。
書中注重溫養陽氣,禁戒寒涼,故十分推崇灼灸之法。因此。該書很大一部分內容是關於灸法的理論探討及諸多病症的灸法治療,實為一部極具臨床知道意義的灸法書籍,具有較高的關於灸法治病的學術價值。總覽全文,該書中的灸法具有以下特點:

重視扶助陽氣,扶陽一艾灸為首選

該書是一部理論與臨床時間相結合的作品,從開篇至結尾,全書始終都是以扶助人體陽氣以抗病祛邪為治療疾病的知道思想的。在上卷中,作者在“須識扶陽”一條中說到:“故為醫者,要知保扶陽氣為本。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虛憊,動則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必死。”從上可以看出作者是把人體陽氣放在第一位的。同時,作者在“住世之法”中提出:“保命之法:灼灸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可見,作者把以灸法扶助陽氣作為養生保健和疾病治療的第一大法。

大病當扶陽,灸法宜重用

在疾病的治療上,作者認為陽氣的盛衰始終決定疾病的發展變化情況。因此,作者提出“大病宜灸”的觀點,提出“凡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補接真氣為此法也”又說:“世俗用灸,不過三五十壯,殊不知去小疾則愈,駐命根則難。”,以此強調在大病的治療中宜用並且重用灸法,要灸到三百壯以上,方能補接真氣,固守命根,這是本書用灸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在中卷及下卷的內、婦、兒等各科雜病的論治中,作者的這一觀點在其中體現的尤為明顯,且以其親歷之經驗來作了最有力的論證,讓人相當信服。

辨證施治,灸法亦有宜忌

儘管作者力主扶陽,機器推崇灼灸療法,但是作者並不是不顧病情,一概施灸。對於實熱證,作者是不用灸法的,同時作者亦強調,實熱證也不宜用大劑的寒涼藥來治療,要防止過多的寒涼藥導致病情由實熱證轉化為虛寒證。在灸法的使用上亦需辨證而定:元氣大傷者,必灸臍下三百壯以上;祛邪風小疾者,視其病選穴灸以幾壯到幾十壯即可。在辨證上,作者亦持審慎的態度,他說: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語,逾垣上屋諸大熱證,亦要論其大便如何。數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可見,作者在辨證上極其重視病人的舌、脈、證上表現的神的情況。《內經》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強調了神的重要性,這與作者重視辨神是有密切關係的。

重視經絡,療病以脾腎為本

作者在本書上卷開篇,即提出“當明經絡”,“蓋經絡不明,無以識病證之根源,窮陰陽之傳變”。識經絡是為辨證和治療服務的,只有明確各髒各腑的經絡,才能在臨證時見病知源,進而在治療上達到“藥”到病除的境界。作者是 精於辨證的,從其屍厥取中脘,瘋狂妄語灸巨闕(心募穴),肺病寒脹取中府等治法當中可見一斑。在明晰經絡的前提下,作者更重視的是脾腎之氣,可以說這是本書的一個最大的特色,同時也是反映作者醫學根底之深厚的地方。因為“脾為五臟之母,腎為一身之根”,“脾腎之脈若存則人不死”。不論是在上卷總論治法還是在中、下卷各科病症的治療當中,作者使用頻率最高的莫過於關元和命關(食竇)二穴,因為關元為溫補腎陽的要穴,而命關則能“接脾臟真氣”,是為補脾要穴。

藥灸並用,外治與內治結合

作者治病的方法不是單一的。更多的是藥物和艾灸結合使用。在運用艾灸的同時,作者對藥物的運用也是深有卓見的。艾灸與藥物,只是方式上的不同,作者對它們的運用的指導理念則是一樣的:顧護人體陽氣。因此,作者極其擅長運用溫補陽氣的姜、附、硫、烏等一類的藥物,其處方藥味少而精,配伍巧妙,藥簡而力專。作者一再強調“忌用轉下”、“禁用寒涼”,對時醫濫用寒涼藥的做法深表反對,痛斥其非。當然,對於有毒的烏、附等藥,我們應當慎重使用,以免發生事故。但是作者的這種思想,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
綜上所述,《扁鵲心書》是一部具有極高的學術和臨床實踐價值的珍貴中醫文獻,值得深入研究,相信它將會對現當代的中醫治療產生重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