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圖

霸王別姬圖

《霸王別姬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林風眠 的作品。時代隕落,英雄末路,以身殉情,三個永恆的悲劇主題交織在《霸王別姬》上,呈現出悲壯又哀傷的意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霸王別姬圖
  • 作者:林風眠
  • 尺寸:67.5×68cm
  • 鈐印:林風眠印
畫作規格,作品欣賞,畫家簡介,

畫作規格

《霸王別姬圖》的尺寸為:67.5×68cm。畫作上的鈐印為:“林風眠印”。作者落下的款識是:“ 林風眠。”。

作品欣賞

時代隕落,英雄末路,以身殉情,三個永恆的悲劇主題交織在《霸王別姬》上,呈現出悲壯又哀傷的意境。從形式上看,此幅《霸王別姬》構圖方正,是典型的林風眠格體。畫面上,霸王居左方,低眉執戟;虞姬居右方,側首執劍。霸王顏色濃重,除卻臉部之外幾近融於背景之中。虞姬衣著明艷,豐富且飽和。虞姬雙臂舞劍的動作,使其白紗大範圍披展開,由此區分開虞姬和站在其後面的項羽的前後空間。項羽除臉部的幾塊白色外,其華服、頭冠、鬍鬚皆施以重色,且以金邊勾描。霸王的楚戟與虞姬的雙劍交叉,構成了奇妙的平衡。畫中人物如剪影一般拼貼起來,畫家盡情扭曲、變形、疊加、組合,甚有形式構成的趣味。
林風眠喜歡看戲,早年在巴黎遊學時接觸過西方戲劇,50年代,他在關良的影響下開始看戲。林風眠記下有特色的花臉和服裝道具,用法文單詞記下重要的色彩和特徵,以便回去後作畫。他還收集了許多戲曲臉譜,以供研究。中國戲曲對他的啟發並非是故事情節或唱腔,而是自由的時空觀念。
林風眠認為,西方戲劇講空間調度,中國戲曲強調的是時間。這番對“時空”的體悟滲透在他的創作里。在此幅《霸王別姬》中,空間是模糊的,時間是凝固的,一切靜止得像沉睡千年的琥珀。外界的喧譁與騷動在這份靜止前猶如風吹細沙,轉瞬即逝。林風眠的創作拋卻了一切世俗功利性,完全是孤獨的、私人的。
林風眠曾說:“我喜歡看電影和各種戲劇,不管演得好壞,只要有形象、有動作、有變化、對我總是有趣的。”其實作品中無意流露的東西,遠比他說出的要多。林風眠一再描繪舞台上的項羽、紅娘等,已經袒示了他的選擇和意向:拒絕趨炎附勢,為此不惜退守藝術之中。
以前的林風眠認為,自己要做“振臂一呼而應者雲集的英雄”,要為藝術而戰,但逐漸他認識到唯有退守到個人的藝術探索中,才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林風眠認為藝術不能淪為政治的工具。有人認為這是覺悟不夠,不成熟的表現。然而這份有如孩童般自我執著的追求,才造就了林風眠藝術上的高度和純粹性。這種痴情,曾讓他被批判為“形式主義”、“情調不健康”,乃至遭受政治上和肉體上的迫害。當年坐在台下看戲的林風眠也許沒想過,“時不利兮騅不逝”有一天會變作自己的寫照。

畫家簡介

林風眠(1900年-1991年),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1918年參加政府贊助赴法勤工儉學。先在弟戎美術學校進修西洋畫,後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深造。在學校里所受的教育是學院派的,但在校外深受當時流行的現代流派影響,如後印象主義、野獸主義及原始主義,其中又以馬蒂斯、莫迪格瑞安尼為甚。他們的影響體現於林風眠中西結合的畫風之中。其作品曾入選法國秋季沙龍。林風眠於1925年返國,被聘為北平國立藝專校長。後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創建杭州藝專並任校長。經常撰文宣傳中西藝術結合的創作經驗和理論。1977年移居香港,仍孜孜不倦地從事藝術創作直至晚年。曾任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為上海乃至全國的美術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赴港前將其在上海時創作的105幅作品存放於上海中國畫院,不久又將這批存畫全部捐獻國家。他以獨立特行的美術天賦,勇猛精進的求索精神,深入體悟西方美術的精髓,西為中用,萬法歸一,以其開拓革新的精神,開創了迥異於古人他人、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畫風。成為融匯中西、凸顯民族精神的傑出美術家。無論世人的審美有何差異,而林風眠是公認的20世紀不可或缺的美術大師,則是不爭的事實。他是享有國際聲望的畫家之一,我國當代美術的宗師,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