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集·略談伊斯蘭教與中國的關係

露露集·略談伊斯蘭教與中國的關係

《露露集·略談伊斯蘭教與中國的關係》為作者近幾年的研究成果,他試圖從跨文化和跨社會的角度來研究伊斯蘭教與中國的關係、研究中國伊斯蘭教和中國穆斯林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特點。全書分為六篇,有歷史篇、禮儀組織篇、蘇非篇、比較宗教篇、振興篇、海外學者篇。雖然是一種從屬於華夏主流文化的亞文化,中國伊斯蘭文化卻是融匯了其他中文化優秀成分的獨特文化,具有包容性、並蓄兼收的特性、靈活應變的能力及適應時世的機智。憑藉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國穆斯林所承載的伊斯蘭文化能夠經歷巨大的滄桑變動而一直不斷發展和興盛,且百折不撓地前進。

基本介紹

  • 書名:露露集•略談伊斯蘭教與中國的關
  •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 頁數:302頁
  • 開本:32
  • 品牌:寧夏人民
  • 作者:王建平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703674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露露集·略談伊斯蘭教與中國的關係》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建平,1953年生,漢族,1983年獲雲南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學碩士學位,1996年在瑞典隆德大學獲宗教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伊斯蘭教專業研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和上海外國浯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兩次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做訪問學者。現任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宗教學教授、宗教學碩士生導師、地方專門史博士生導師。著有Discrimination,Corruption and MoralDeclin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MuslimHui Upr&ing in Yunnan.China,1856-1873(耶路撒冷:和平出版社,1995年)、Concord andConflict:the Hui Communities of Yunnan Society in aHistorical Perspective(斯德哥爾摩:國際書社,1996年)、Glossary ofChinese Islamic Terms(倫敦:寇爾松出版社,2001年)等英文專著。與白潤生阿訇合作主編的《中國伊斯蘭教典籍選》(六卷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7年底出版。譯著有《伊斯蘭》(台灣:麥田出版社,2002)等。還發表中外文專業論文70餘篇。

圖書目錄

前言
歷史篇
“赤尼”和“大食”兩詞的由來
波斯文化和中國穆斯林社會
元代穆斯林移民與雲南社會
芝加哥博物館收藏的明代伊斯蘭青銅器皿
論十八世紀初的雲南格蘭岱教案
新疆喀什宗室成員碑文及考證——對馬在田墓碑及碑文的分析

禮儀組織篇
豎中梁儀式:對雲南回族社會文化綜合化
現象的歷史考察
明清時期雲南地區清真寺的歷史考察
明清時期雲南回回社團的宗教網路系統

蘇非篇
波斯蘇非與中國塔利格的歷史聯繫
馬來遲和馬明心:東西方資料的比較研究
靈明堂與巴布派的歷史接觸之可能性探討

比較宗教篇
清季雲南回回學者對伊斯蘭教和儒學的比較研究
試論馬德新著作中的“天”和伊儒兩教關係
清季雲南回回學者對伊斯蘭教和佛教、
道教的比較研究

振興篇
論清末上海穆斯林社團成立清真寺董事會事件
清末上海清真寺董事會的內外關係、
樣板作用及借鑑意義
當代中國伊斯蘭文化刊物的興起和發展

海外學者篇
國外學界研究中國伊斯蘭教著述簡介
深情的懷念——記雅林大使對中國穆斯林民族的研究
弗萊徹教授對中國蘇非教團的研究
來自英倫三島的學術追求——記英國杜倫大學狄龍博士的中國伊斯蘭教研究情結
後記

文摘

歷史篇
波斯文化和中國穆斯林社會
一、歷史上中國和波斯的聯繫
1.元朝以前在中國的波斯蕃客
張騫出使西域開始了歷史記載的中國和波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友好往來。這種交往發展成著名的貫通歐亞大陸的古代絲綢之路。波斯帝國作為這條絲綢之路的中轉站發揮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中國受惠於這種外交和貿易來往的是從波斯引進了新的蔬菜、瓜果、糧食品種和農業灌溉技術等,在文化上傳入了波斯的音樂、舞蹈及一些獨特的工藝品製作技藝。
進入唐代時,這種經濟和政治往來更加密切。首都長安有胡蕃多達四千多人。據分析,其中可能有一些是穆斯林商人。考慮到阿拉伯帝國征服波斯薩珊王朝後,原波斯王公貴族中的不少人紛紛逃到中國定居,因此,胡蕃中的大多數很可能是祆教徒。當然,在留居長安的胡客中,裡面可能也有一些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後定居中國的大食兵士。據國外學術界的人考證,這些大食兵波斯文化和中國穆斯林社會有可能是從呼羅珊地區徵募來的皈依伊斯蘭教不久的波斯人。
堪稱與絲綢之路媲美的海上香料之路也把波斯灣與中國南方沿海港埠聯繫一起。從波斯和大食來的蕃客蕃商常留居廣州等地逾數載而不歸。據《蘇萊曼遊記》說,在蕃坊中有很多伊斯蘭教徒。阿文和中文歷史資料都提到廣州和揚州的不少蕃客死於中國的內亂。這些蕃客中有相當一部分波斯人。他們在蕃坊中按自己的習慣和宗教信仰生活。
在宋代,居住在蕃坊中的波斯人等後裔大都成了“土生蕃客”。在北京、廣州、杭州、泉州和揚州等城市出現了穆斯林建造的清真寺、穆斯林墳地以及由穆斯林自己管理的蕃坊。土生蕃客學習中國文化,與中國人通婚,積極參與當地的社會活動,並在地方建設上做了不少有益的事。這表明外來的穆斯林在與中國社會接觸中開始漸與中國文化相融合,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淺型的。他們的蕃坊因其地位特殊性,故未融入中國主流社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