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雷祖修道院

霍雷祖修道院

霍雷祖修道院199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霍雷祖修道院,位於羅馬尼亞的南部地區,屬於拜占庭建築風格。院內的雕飾、壁畫與陳設等都鮮明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所創造的偉大而輝煌的文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霍雷祖修道院
  • 外文名稱:Horezu monastery
  • 地理位置:羅馬尼亞
  • 氣候類型:熱帶
建築結構,建築特點,歷史沿革,規劃,

建築結構

霍雷祖修道院建於14世紀,修道院內的尖塔高度與後殿相同。門廊由10根方形石柱支撐,朝向大廳,門廊上鑲刻著文藝復興後期的作品,現在有90%左右保存完好。霍雷祖修道院內的長方形的教堂,是埋葬王族的地方。教堂里陳設著雕木家具,門上的雕飾具有巴洛克風格。
霍雷祖修道院霍雷祖修道院

建築特點

公元1690年,康斯坦丁·布蘭科王子在瓦拉齊亞建立了霍雷祖修道院,修道院以其建築的簡潔和對稱聞名於世,它的華美的雕塑、宗教藝術品、肖像畫以及裝飾畫,成為布蘭科藝術風格的典型代表。修道院的壁畫及蝕刻畫確立了胡雷茲修道院18世紀在巴爾幹地區的絕對地位。
霍雷祖修道院的建築及教堂飾的木雕家俱。借簽了馬巴羅克金屬飾物樹葉裝飾圖案。藝術大師、石工、石匠、木雕家、人物畫家和壁畫畫師們用了近十年時間來完善這座人注目的修道院建築群。其他的修道院(如:曼努、科沃拉等修道院)也由這批藝術家和工匠修建成或修繕。他們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流派,18世紀,勃蘭科溫風格已傳遍瓦拉幾亞,到達特蘭 西瓦尼亞地區,成為一種榜樣和民族風格。羅馬尼亞中世紀藝術最後樂章可從幾個方面詮釋,有比較含蓄的表現,也有民間大膽的演鐸,這使得勃蘭科溫 風格在1800年前一直被採用。

歷史沿革

1678到1725年間,羅馬尼亞藝術經歷了一場藝術和文化的革命,從而產生了一種特殊風格,即"勃蘭科溫(Brancovan)風格",是依羅馬尼亞君主君士坦丁.勃蘭科韋努(Constantin Brancoveanu )(1688-1714)而命名的,這個時期的羅馬尼亞的藝術體現了俄羅斯塞爾維亞希臘和各公國仍尊崇東正教傳統的情況下,後拜占庭主義的集大成與鼎盛。
當時,很多王子、主教、修道院院長和學者擔任了傳統拜占庭藝術形式和質料的創所、改造任務。羅馬尼亞藝術中的拜占庭和東正教的藝術風格得到了加強;拜占庭文藝復興衝破了希臘的藝術框框。石膏藝術品、木雕、石雕、傳統的拜占庭刺繡、東方和義大利的紗絹都顯得特別豪奢,顯示了拜占庭,東方和巴羅克藝術風格。既便巴羅克時代,拜占庭的古典風格也進入羅馬尼亞各公國,占了羅馬尼亞的主流。東亞和巴羅克風格的石雕及金屬飾物、石膏雕展示了這一時期羅馬尼亞藝術的風味,這些特色儘管豐富了這一時期的藝術,但未改變其總體後拜占庭主義藝術風格。
在東南歐獨樹一幟的後拜占庭主義在霍雷祖修道院身上得到了最真切地體現,位於奧爾泰尼亞地區瓦爾恰縣的霍雷祖修道院的"大教堂"是為了用作君士坦丁.勃蘭科韋努 君王及其家人的墳墓而建造的,準備用作將來葬身之所。君主因"判國罪"和4個兒子一起於1714年8月15日在土耳其蘇丹宮廷被砍首。因為君主試圖說服維也納和莫斯科大使加入反奧斯曼聯盟,蘇丹就加以罪名。勃蘭科韋努君主悲劇性地成為列士,就不能如其所願葬於霍雷祖修道院,修道院裡保存著他的空石棺。霍雷祖修道院群在區域內有一所醫院和五所教堂,確實是一件浩大的工事。
所有的教堂都保存了原貌。工程的聯貫性和建築風格的一致性得到保存,高聳的塔樓高度與主建築的長度一樣。門廊向著庭院,穹窿的弓形頂由十個裝飾著後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石柱支撐。建築整體和諧而優美,與16世紀流行的巴羅克風格毫無相同之處。

規劃

修道院的規劃,教堂內保存了90%的原創壁畫,由大師君士坦丁諾(Constantinos)(John)帶領十二個畫匠於1692-1702年間完成兩位藝術家代表了壁畫的早期勃蘭科溫風格。君士坦丁諾和約翰還創作了建成於1683年布加勒斯特聖母教堂壁畫,他們是拜占庭文藝復興的偉大倡導者。胡雷茲修道院壁畫是拜占庭主義變種。畫家深受16-17世紀盛行於雅典和克里特島的肖像畫影響,其題裁也影響了羅馬尼亞;如真僧的生活,諾亞方舟、、聖母瑪麗亞等,畫家們把一些地方上的聖人、宗教書籍中的人物和有關道德和世說的重要話題畫入他們的畫裡(如'最後的審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