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步青

霍步青

霍步青(1902~1933),又名霍仁雲,漢族,四川省綦江縣(今重慶市綦江區)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5年黃埔四期學員,同年入黨;後參加北伐戰爭;1933年09月13日因反“羅明路線”倍受迫害,因肝病惡化逝世於福建寧化,年僅三十一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步青
  • 別名:霍仁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籍貫:四川省綦江縣
人物簡介:,生平簡歷:,主要事跡:,

人物簡介:

霍錕鏞、霍栗如二人曾被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讚譽為“霍氏三傑”。

生平簡歷:

1902生於四川綦江(今重慶市綦江區),幼年讀私塾。
1920年,考入綦江青年學校。同年,加入“綦江縣青年砥礪會”,接觸進步書刊,參加了反帝反封建的鬥爭。
1921年秋,入重慶聯合中學就學。
1922年下半年,同綦江縣旅渝同鄉一起創辦進步小報《綦評》,自任編輯,通過小報進行革命鬥爭。
1924年秋,到綦江縣青年學校任教。在任教中,積極參加拒毒運動和募捐賑災活動。
1925年3月,出席孫中山在北京召開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回縣後,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秋,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學習。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宣傳隊長,參加北伐戰爭。
1927年5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接待處主任。在白色恐怖下,擔負秘密聯絡和接待任務。
1931年,調江西中共中央江西分局機關工作,後調任紅軍學校政治部宣傳部長。
1932年春,到福建省寧化,任中共寧清歸特委(相當於中心縣委)書記,兼福建軍區第三分區(寧清歸軍分區)政委。
1933年9月13日,在福建寧化逝世,年僅31歲。

主要事跡:

1902,霍步青生於四川綦江(今重慶市綦江區)蒲河鄉溫泉林福全莊一個貧農家庭,父霍學熙(又名霍克明),母陳氏。霍家祖輩種田。霍步青兄弟5人,他排行第三。
霍步青幼年讀私塾,後來入蒲河場上國民國小讀書。民國9年(1920年),考入縣城青年國小高級班。五四運動爆發後,新文化新思想傳入綦江,一些思想進步的愛國青年便聚集在一起,成立“綦江縣青年砥礪會”,霍步青也踴躍參加並積極參加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等活動。民國10年(1921年)秋,霍步青從綦江縣高級國小畢業,考入重慶聯合中學讀書。
民國14年(1925年)夏,霍步青回到綦江,在青年國小任教。期間經鄒進賢介紹,加入共青團組織。這年秋,綦江縣共青團特別支部根據上級指示,安排霍步青到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大隊第一隊學習。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5年10月,霍步青軍校畢業,分配在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政治部任宣傳科長。隨軍駐浙江、江蘇等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蔣介石下令解散二十六軍。霍步青根據黨組織的指示,轉移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周恩來的直接指導下工作。民國20年秋,霍步青秘密離開上海,到達中央蘇區工作。
在中央蘇區,霍步青先後擔任蘇區中央局特派員,紅軍學校政治部宣傳部長。民國21年(1932年)春,霍步青調任中共寧化中心縣委書記兼福建省軍區第三軍分區(亦稱寧(化)清(流)歸(化)軍分區)政委。同年3月間,他先後出席中共閩粵贛邊區省委第二次代表大會和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他十分重視宣傳工作,為總結推廣經驗,擴大影響,經常為《紅色中華》、《鬥爭》等刊物寫稿。他的《寧化青工全體加入紅軍》、《兩個模範區比一比吧》等文章在報刊上發表後,有力地推動寧(化)清(流)歸(化)地區的工作。
霍步青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民國21年(1932年)春夏間,他與軍分區司令員楊春山一起指揮東南遊擊支隊、獨立七團等部隊,在里田、曹坊等地同反動民團、大刀會、童子軍等團匪的戰鬥中取得勝利;並擊潰國民黨駐守安遠的周志群匪部,使各級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與發展。他還領導寧清歸蘇區人民深入進行土地革命,廣泛開展擴紅運動,積極組建和擴大地方武裝,加強地方革命力量。同時,大力發展蘇區經濟,建立貿易局、糧食調劑局、糧食合作社和消費合作社等機構,有力地促進工、農、貿、商以及文教,交通等事業的發展,增強蘇區的物質力量,為取得第四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
正當中央蘇區的各項革命事業勝利發展的時候,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者在福建蘇區開展所謂反“羅明路線”的鬥爭。鬥爭很快波及寧化。“左”傾機會主義者在《紅旗報》上點名批判霍步青是“羅明路線的實質”,“是機會主義”。霍步青雖然受到殘酷鬥爭和無情打擊,仍然夜以繼日地工作。由於政治上受迫害,精神壓力過重,他身患的肝病日益惡化,於民國22年(1933年)9月在寧化縣城逝世,年僅3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