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烙鐵作《清明上河圖》

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即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中國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

走進新落成的五原縣博物館古代歷史文化展廳,最搶眼的是一幅鑲嵌在正面展櫃內的巨型畫作——《清明上河圖》。這幅長16米、寬1.22米的木製畫作,是由五原縣一位土生土長的老人用電烙鐵在木板上烙成的。整幅畫卷將原畫3倍放大,畫上的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電烙鐵作畫竟然可以如此逼真?懷著滿腹的好奇,11月27日,記者拜訪了烙畫作者游樹立。
63歲的游樹立出生於五原縣隆興昌鎮,他自幼喜畫,常臨摹描畫小人書,或在蘿蔔、土豆上雕刻小動物、人形、寶塔等小物件自娛。雖然從未受過正規的繪畫教育,但在日常生活中,他筆耕不輟,繪畫技能不斷提高。游樹立最初接觸烙畫純屬機緣巧合。1972年,他被派遣赴遼寧營口進行為期一年的羽毛畫製作技法學習,有幸得到當地教授和老師指導,學會了工筆花鳥畫、中國畫工筆技法和色彩的運用。在此期間,他無意中看到有一位師傅用烙鐵作畫,引發游樹立的興趣,他開始練習木板烙畫。最初只是給親朋好友的家具上烙幅小圖案,後為大立櫃、組合櫃等進行條幅烙畫,那時在五原只要一提起烙畫家具,人們都會聯想到游樹立。
電烙鐵在一般人的手裡只是工具,而到了游樹立手中,卻被賦予了生命。2001年開始,游樹立將烙畫與工筆畫技法結合起來,先後試烙了《杜十娘》、《採藥》、《八駿圖》、《八仙過海》等200多幅大小不等的木板畫。2004年初,退休後的游樹立有了充裕的時間,他想把自己萌生已久的心愿變成現實,那就是用木板烙畫法將《清明上河圖》臨摹出來。由於工程龐大,加上烙畫工藝複雜,游樹立先用鉛筆將圖案勾勒到木板上,再根據圖畫顏色的深淺,調節電烙鐵的溫度,按照事先勾勒好的線條烙出來。到2006年8月底,游樹立整整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才將這幅畫完整烙出,並用去7塊五合板。《清明上河圖》完成後,有人上門以高價求購,被游樹立謝絕。當五原博物館建成後,游樹立將這幅烙畫捐贈給五原博物館永久收藏。
游樹立說,他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烙畫技法傳給更多的人。他準備辦個公益性的培訓班,招收一些有美術基礎的年輕人,將自己的木板烙畫、葵花貼畫、玉米貼畫和工筆繪畫等技術傳授給他們,讓這些民間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