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暈放電處理

電暈放電處理

電暈放電處理(corona discharge lreatrnent)又稱電暈放電打底。一種使聚烯烴之類的惰性塑膠的表面經受電暈放電作用使之提高對印刷油墨、粘合劑、彩飾塗層的親和性的方法。處理塑膠薄膜的一種典型方法是:使薄膜移過其上置有銳刃形高壓電極的橫置金屬簡,薄膜與電極之間保持極小空隙。電暈放電氧化薄膜,在活性點上形成極性基團,使薄膜表面易於接受塗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暈放電處理
  • 外文名:Corona discharge treatment
  • 別稱:電暈放電打底
  • 本質:改性
  • 影響因素:處理電壓、頻率、電極間距
  • 裝置組成:高壓絕緣電極、反相接地電極
基本介紹,裝置及原理,套用,

基本介紹

電暈放電處理(又稱電火花處理)是將2~100kV、2~10kHz的高壓高頻施加於放電電極上.以產生大量的等離子氣體臭氧,其與高分子材料表面分子直接或間接作用,使高分子材料表面分子鏈上產生羰基和含氮基團等極性基團,表面張力明顯提高,而強烈的離子衝擊會使高分子材料表面粗化,去油污、水汽和塵垢等。這些作用協同的結果導致高分子材料表面的黏附性明顯改善,實現高分子材料表面預處理的目的。
電暈處理具有處理時間短、速度快、操作簡單、控制容易等優點,因此目前已廣泛套用於高分子材料薄膜印刷、複合和黏接前的表面預處理。但是電暈處理後的效果不穩定,因此處理後最好當即印刷、複合、黏接。
影響電暈處理效果的因素有處理電壓、頻率、電極間距、處理時間及溫度、印刷性和黏接力隨時間的增加而提高,隨溫度升高而提高。實際操作中.通過採取降低牽引速率、趁熱處理等方法,以改善效果。

裝置及原理

典型的電暈放電處理裝置由高壓絕緣電極、反相接地電極(一般為輥子,也稱感應輥)和高頻發生器組成。處理時。高分子材料在電極和感應輥之間通過,當所施加的電壓達到空氣的擊穿電壓後,電極間就會放電,生成常壓電漿。電漿和高分子表面發生各種化學反應,使羰基、酮、醚、羧基及酯等化學基團以化學鍵結合在高分子表面上。從而提高了材料的表面能,並最終改善了材料表面對印刷油墨、油漆、黏合劑及各種其他塗料等的黏合性能。
電暈放電處理裝置電暈放電處理裝置
電暈放電處理使得材料表面黏結性能提高的原理在於:電暈放電區形成的低溫等離子雖作為物質的整體在巨觀上是電中性的,但電離後產生的帶負電荷的自由電子、帶正電荷的離子,以及原子在電離和複合中產生的光子具有較高的能量,電子能量可達2~10ev,光子能量可達2~4eV。這么高的能量(溫度)是其他化學方法所不能提供的。另一方面,構成塑膠等的有機化合物的許多鍵能一般為幾個eV。其結合能的大小與電暈放電電漿中電子、離子、光子的能量相接近。因此,當這些粒子與材料表面作用時,可以輕易地把分子鏈打開,使它們成為自由基,進而生成有活性的基團,如一OH、一C=O和一COOH等,加速了表面的活化,同時使表面結構緊密大分子變成較小的分子。這種活化後的表面潤濕性能大大改善,更易於與其他材料結合,所以可大大提高印刷油墨的附著強序。

套用

電暈放電處理主要用於塑膠薄膜的處理,對於紙、紙板、泡沫帶以及鋁箔類的導電性材料的表面處理也有明顯的效果。但電暈處理方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處理過度,則薄膜會自粘,並造成增塑劑、防靜電劑等添加劑析出表面,使薄膜透明度下降。此外,處理效果會隨時間而衰減,因此表面處理後最好立即印刷才能取得較好的印刷質量和油墨附著強度。處理鋁箔之類導電材料還須對處理裝置做適當改進後才能適用,對於異形體材料的表面處理,目前已開發出了專門的電暈放電處理裝置。
承印物印前表面處理除採用電暈處理的方法外,還有火焰處理、臭氧處理、紫外線處理、化學藥品處理等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