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金融(漢語辭彙)

電子金融(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所謂網路金融,又稱電子金融( e -finance),從狹義上講是指在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上開展的金融業務, 包括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等金融服務及相關內容;從廣義上講,網路金融就是以網路技術為支撐,在全球範圍內的所有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內容,還包括網路金融安全、網路金融監管等諸多方面。它不同於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是存在於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態是虛擬化的、運行方式是網路化的。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適應電子商務(e-commerce)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路時代的金融運行模式。

產業區位集中,規模經濟外部經濟是主要依據和動力。它減少前後關聯產業的運輸費用,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提高公共設施利用率,降低分攤的相應費用;便於交流科技成果和信息,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水平。地域上的集中,高樓大廈顯然能很好地實現集中,這也是都市高樓越蓋越高的原因之一。“聚集因子”是科學地進行產業布局需要考慮的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金融
  • 外文名:e -finance
  • 所屬學科:IT
  • 所屬領域:金融
  • 套用領域:業務
概念,中國現狀,時代,現存問題,發展方向,服務體系,套用技術,加強防範,完善制度,相關產品,電子銀行,電子資金,電子交易,服務,基本信息,圖書內容,圖書目錄,產生基礎,產生,概述,經歷過程,內容,概念,主要服務,監督,區別,概述,關係,歷史背景,革命,發展,監管體系,風險評估,面臨問題,概述,瓶頸問題,基本保證,需要配合,影響因素,地理位置,社會因素,

概念

經濟因素:
“金融”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中國大陸的金融信用機制還不具備支撐正常的金融環境。
1.“聚集因子”
2.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不但包括為生產服務的生產性基礎設施,也包括為人類生活和發展服務的非生產性基礎設施,如交通運輸設施、信息設施、能源設施、給排水設施、環境保護設施、生活服務設施等。這些基礎設施條件,特別是其中的交通運輸條件、信息條件對產業分布的影響很大。交通運輸條件主要指交通線路、交通工具和港站、樞紐的設備狀況,以及在運輸過程中運輸能力的大小、運費率的高低,送達速度的快慢、中轉環節的多少等。產業區位在最初總是指向交通方便、運輸速度快、中轉環節少、運費率低的地點。信息條件主要指郵政、電信、廣播電視、電腦網路等設施狀況。
3.“市場因子”
消費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等。對於電子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總部主要在北京,金融IT公司也有一部分在北京。另外,海龍市場作為全國最大的電腦市場,也是電子金融的上游市場。北京的IT公司不少在國外上市。金融界作為金融資訊的代表已經在美國NASDAQ上市。北京也聚集著大量風險投資資金,在尋找好的投資項目。對於電子金融企業的融資,中軟、恒生電子、信雅達等在國內上市了,而神洲數碼也在香港上市了。
技術因素
地區所具有的技術能力是產業布局的重要因素。無論是靠近研究中心,還是高校,都要求該研究所或者高等院校具有世界先進的技術實力和科研實力。北大和中科院在接受了美國100納米8086CPU晶片生產技術後,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創新成果,並主打農村千元電腦市場。

中國現狀

時代

中國電子金融中國電子金融服務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經歷了從微機單機套用到城市綜合網路,從分散無組織的自由開發套用到統一領導規劃、集中開發套用,從單一業務套用到綜合業務系統,從單純營業系統到業務處理和管理信息系統配套運用的發展過程。

現存問題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雖然中國金融業的電子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1.電子化套用程度不高、範圍不廣
30多年來,各金融機構均把較多的精力用於各自系統內主要業務的電子化發展上,而在相互間數據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流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少得多。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對整個金融業的電子化發展規劃做出了安排,但由於各金融機構間和各地區間電子化發展不均衡,無法推廣使用統一的橫向電子化程式。特別是在全國2000多個縣(市)級中,其電子化程度更加令人擔憂。如某縣級市,人口98萬人,財政收入2003年為42 000萬元(預算內收入,含中央、省、市、縣四級收入)。截至2004年5月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103億,各項貸款65億元,綜合實力屬國家百強縣之列。在電子化上,其單一的金融機構內都有各自的業務系統,如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央銀行核算系統》、中國農業銀行的ABIS綜合業務系統等。但其金融機構內的電子化多套用於主業務系統,且多限於會計、信貸部門,而對於其職能、業務調整等相關信息的披露和非主要業務均沒有實現電子化。在金融機構間的數據處理上,只有一個金融機構間的清算程式:設備是早應淘汰的HP 486/DX機,軟體是90年代早被其他地市級行淘汰的清算程式;賬戶管理沒有相應的業務程式,無法對全市86 194個一般賬戶、5237個基本賬戶、446個專用賬戶和132個臨時賬戶實行有效的管理和在各金融機構間實現賬戶信息的共享;金融機構的異地跨系統匯款在各個金融機構內手工填寫電子聯行轉匯貸方清單,送到中國人民銀行手工錄入後由電子聯行業務系統傳送,重複、低級的勞動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出現差錯的幾率
2.電子化風險控制滯後 中國金融電子化服務普遍存在安全隱患。
⑴軟體設計、開發中技術安全措施少
現有電子套用軟體系統在設計、開發階段,普遍存在系統需求中安全需求少、軟體設計重功能輕安全,軟體設計選用語言和資料庫,考慮安全性能少,以至於軟體投入運行後暴露出諸多安全隱患。
⑵硬體自身安全性能低
在硬體選型上很少考慮安全性能,更多注重硬體功能和價格。
⑶機房安全隱患多
儘管我們國家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房、站、場地安全要求》,但這一要求在一些小的機房、場地建設中較少達到,尤其在一些縣級金融機構機房建設中安全要求沒有得到徹底落實,甚至有的地方沒有專用的計算機房和場地。
⑷網路安全問題突出
由於中國計算機網路建設時間比較短,安全經驗不足,暴露出的網路安全問題相對較多。一方面,網路傳輸載體本身安全性能不穩定。中國網路傳輸載體主要分有線和微波兩種,兩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安全問題。比如電信部門提供的傳輸線路傳輸質量不高,所用電話線路由於多為明線易損壞;而微波載體由於通訊傳送、接收設備安全性能不高,一些自然因素影響了傳輸效果,甚至導致傳輸線路暫時中斷。另一方面,是很少套用網路安全技術,這在地方性金融區域網路表現更為明顯。由於對於地方建設的清算和金融信息傳輸網路的安全技術規範還不大明確,並且對於區域網路安全建設的認證、驗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技術規範和認證體系,使得區域網路建設缺少安全把關,使已建成網路在安全方面存在較多漏洞和隱患
⑸套用系統及使用中的安全問題
這裡主要是指操作和管理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首先,在操作人員方面,主要表現為操作密碼管理不嚴格,存在密碼口令使用周期過長、密碼泄密、操作用戶離崗不簽退套用系統、竊密等問題;其次,業務部門管理人員對於一些安全管理制度檢查落實不到位,尤其對安全操作與方便業務兩者之間的關係處理不妥當,在管理中突出表現就是違背安全規定設定和配備操作崗位和操作人員,出現違規操作、違規兼崗現象;再次,有的系統管理員職責履行不到位,存在重視自身操作安全而忽視對用戶操作安全的檢查;最後,在具體安全管理方面,手段比較少,對軟、硬體的安全檢查更少。
⑹制度和法規建設滯後
比如,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組織開發的“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系統”,早在1993年就開始了推廣套用工作,1996年已推廣到系統內多數分支機構,而真正的管理辦法《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系統操作規程》到1997年才出台,這在當時為許多行管理此系統安全形成諸多不便。另外,法律制度的滯後也使一些機構無所適從。還有,伴隨金融電子聯行的普及和異地匯劃網路的建設,異地匯兌處理手續也發生了變化,《支付結算會計核算處理手續》中有的環節已不適應電子化形勢,但至今未做出改變,這使得一些電子聯行處理手續合理不合法。
3.專業人才匱乏
在對某市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調查中,我們得知,其從業人員2617人(含正式工、協儲員),只有28人受過高等專業培訓,占整個金融從業人員的1.07%。

發展方向

針對中國電子金融服務的現狀,要有效地提高電子化服務質量,必須協調發展統一的電子金融服務體系、推廣“萬能”卡及相關產品,加大電子金融服務人才培訓力度。

服務體系

2003年,中央銀行的職能進行了重大調整,銀行監管從中央銀行中分出,設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單獨行使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中央銀行職能重點放在了貨幣政策和金融服務上。中央銀行應該把組織各金融機構建立統一、高效、完善的電子金融服務體系作為今後幾年內工作的重中之重。
⑴統一操作平台和資料庫
對各金融機構新開發研製的業務程式,儘量要求使用統一的操作平台和應用程式資料庫,為縱向業務程式的推廣和使用以及便於操作、易於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為橫向業務的聯絡和信息共享減少中間環節和不同業務系統間的衝突,從而實現“數出多家,資源共享”。此外,對各金融機構正在使用的各種電子化服務系統進行協調和改造,建立中間數據轉換接口,逐步實現相互間數據的信息共享。
⑵建立風險防範機制
為防範和解決電子金融服務工作中的安全問題,確保金融服務工作在電子化條件下安全、高效地開展,建立統一協調的風險防範機制尤為重要。

套用技術

首先,要求業務部門謀劃系統業務需求時,要充分考慮到諸多安全因素,對系統安全提出明確、具體的業務需求,一改過去重功能輕安全的做法;其次,在軟體系統設計開發階段,軟體編輯人員應選用安全性能高的資料庫、運用嚴密的程式語言開發軟體;再次,在硬體選型時,要儘量採用安全性能高、運行質量好的設備,減少硬體安全隱患;最後,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制定出金融系統軟體開發規範和硬體選型標準,尤其明確安全規範。

加強防範

各金融機構對系統內計算機房建設情況要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對於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房、站、場地安全要求》的情況,責令立即進行整改。同時,各家金融機構要對各自投入使用的計算機系統進行一次技術安全分析,目的是發現和解決系統設計、開發階段遺留的安全隱患,並在此基礎上對舊版本軟體進行換版升級。此外,加強計算機安全教育

完善制度

首先,有關管理部門應認真分析電子金融服務工作中存在的諸多法規問題,要在徵求計算機專家意見,並認真分析借鑑國外金融電子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對今後一定時期內可能出現的電子金融服務系統法規性問題做出預測,從而儘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金融電子化安全規範和相關法律、法規;其次,我們今後在利用計算機開發新的金融業務種類時,採取“試點—規範—推廣”的模式制定金融領域的計算機安全規章,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制度的滯後現象;最後,我們要善於根據中國金融電子化發展的不同階段狀況,及時完善和修改已有的金融電子化法規。

相關產品

概述
中國於1993年啟動了為實現銀行卡“通用”的“金卡工程”,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就關於銀行卡聯網通用工作,多次下文就有關工作進行了安排、規劃,有力地推動了銀行卡的使用和聯網工作。在過去的11年中,經過銀行界廣大金融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在中國主要的城市和地區已建立起可支持銀行卡“跨行通用”的網路系統。但由於體制、經濟、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銀行卡及相關產品的工作仍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⑴制定發展規劃
各金融機構要統一協調落實銀行卡發展規劃,研究解決銀行卡聯網通用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並切實採取措施,保障銀行卡聯網通用工作所必需的資金、技術和人力等資源,做好本機構內部門間的組織協調工作。在此基礎上,各商業銀行要逐級落實責任制,按統一要求制定工作計畫和措施,明確各項任務的具體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和工作進度要求,逐步實現從中心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的銀行卡的推廣、聯網和使用工作。人民銀行要定期組織由人行、中國銀聯、各金融機構參加的銀行卡聯席會議,就銀行卡在推廣、聯網和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協調,切實做好各個階段、各個地域、各個機構的銀行卡工作。
⑵統一規範和標準
中國人民銀行要組織成立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聯、各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技術小組,負責制定銀行卡統一的業務操作規程和銀行卡技術標準。對於統一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執行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各金融機構要及時向技術小組反映,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變更統一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內容。技術小組要責成中國銀聯和各商業銀行加強對統一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驗收和處罰力度,對不符合統一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要求的改造項目,要按技術工程事故嚴肅處理。同時,技術小組負責相關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的解釋工作,並定期補充、完善相關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條款。
⑶推廣“銀聯”標識卡
各金融機構在銀行卡的推廣時要切實做到:新發行的銀行卡必須符合統一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要求,並加貼“銀聯”標識;積極創造條件,適時啟動非“銀聯”標識卡的更換工作;切實做好“銀聯”卡宣傳工作,使廣大客戶能夠全面、完整地了解“銀聯”卡各項功能;做好事後監督工作。
3.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針對金融業的發展需求,有計畫、分批挑選一些學習計算機專業和金融專業知識的高校畢業生充實到不同級別的行、部門,著力培養一批既懂計算機專業知識,又懂金融業務的複合型人才;加大培訓力度,對現有金融從業人員進行計算機、網路和涉及銀行新業務等知識方面的培訓,上級部門要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驗收,考核不合格人員不得上崗;認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通過以上措施,中國的電子金融服務將會有一個長足的進步和較快的發展,能夠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走上快車道,逐步縮短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從而對中國金融業的持續、穩健運行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電子銀行

電子銀行系指在銀行與客戶間,通過網路連線或Internet傳輸金融資訊與交易。主要包括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等,藉助個人電腦、自動提款機等器具,提供服務,縮短銀行與客戶間的距離,並同時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電子資金

經由終端機,語音工具,電腦等資訊設備或工具,通知或授權金融機構處理資金往來帳戶的轉移行為。
主要有線上電子交易給付系統、 信用卡式給付系統等方式。本質是電子現金和電子支票。
電子現金:為一種因應電子交易所需的線上給付系統,主要目的在於由電子付款模式取代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對現金的依賴,但仍保有現金應有的貨幣性質。
電子支票:購買者可就持有一定金額的支票型式進行交易,這些支票系透過電子方式傳遞,處理方式與傳統支票有許多相似之處,帳號用戶會取得一份電子檔案,其內容包括付款者姓名、帳戶號碼、付款金融機構名稱,接收支票者的姓名及支票的總金額等。
電子支付系統通常指電子信用卡支付系統、電子支票支付系統、網上電子現金產品(如數碼現金、電子貨幣)等等。

電子交易

包括各種金融產品的交易越來越藉助電子手段。股票交易、期貨交易、外匯交易,都需要一個強大、嚴密的電子交易平台。

服務

包括各種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的電子手段服務,例如線上市場銷售、線上或電話客戶服務(如透過網上、電話申請信用卡)、客戶遙距操作及結算(如電子信用證)、線上產品資訊服務(如線上查詢存款利率)等等。基於電子網路系統的電子承兌匯票、電子信用證、電子抵押擔保等等業務的開發與運營,提高了金融業務的效率與質量,改善對客戶的服務,降低經營管理的成本,擴大銀行的收益水平。

基本信息

書 名: 網路金融
作 者:黃健青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ISBN: 9 7 8 7 1 2 1 1 2 2 5 8 3
開本:16開
定價: 29.00元

圖書內容

《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系列教材——網路金融》通過系統性的綜述和大量的最新資料,翔實地介紹了網路金融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內容涵蓋網路金融領域中的各重要分支,包括網路金融系統、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第三方網路金融服務、網路金融安全、電子認證與信用管理、移動金融服務等,同時輔以相關案例,旨在從現代服務業的視角向讀者展示網路金融領域的發展狀況及最新的觀點和發展趨勢,以期使讀者對網路金融領域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系列教材——網路金融》還將金融業務高度融入新技術的支撐之中,這種融合包括業務、服務、管理及安全等方面,這也代表著未來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系列教材——網路金融》既可用作高等學校經濟類和管理類相關專業本科生的教材和參考書,還可用於相關領域的機關及企業各類人員的培訓。

圖書目錄

圖書章節圖書目錄
第1章
網路金融發展
第2章
網路金融系統
第3章
網路銀行
第4章
網路證券
第5章
網路保險
第6章
第三方網路金融服務
第7章
電子認證與信用管理
第8章
網路金融安全管理
第9章
移動金融服務
第10章
網路金融服務案例
參考文獻
電子金融(E-Finance)又稱網路金融,從狹義上講是在國際網際網路上開展的金融該業務,包括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網路信託等金融服務及相關內容。從廣義上講,就是以網路技術為支撐在全球範圍內的所有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內容,還包括網路金融安全、網路金融監管等方面,它不同於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它是存在於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具有形態虛擬化運行方式網路化的特徵,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飛速發展與現代金融相結合的產物。現代的金融業是集金融交易和金融性增值服務為一體的金融超級市場。
電子金融書刊電子金融書刊

產生基礎

在過去的300年中,每個世紀都有一種主流技術主導著整個時代的發展,伴隨著工業革命的是18世紀偉大的機械時代;19世紀是蒸汽機時代;20世紀是收集信息、處理和發布信息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成為主流;21世紀初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服務的電子商務服務時代初露端倪,這一時代的技術基礎就是充分結合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計算機網路。在此基礎上誕生出來的電子商務與金融活動也逐漸成為社會經濟金融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

產生

概述

在大部分國家,金融服務業向來是一個充滿競爭的行業。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以擴大銷售收入和降低經營成本,一直是金融企業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和電子商務的產生,為電子金融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歷過程

從金融的電子化到網路金融的產生再到今日的電子金融,我們已經看到電子金融的巨大優勢。然而,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電子金融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問題,如網路安全、線上欺詐和市場分化等。
以上問題並未能障礙電子金融的發展,電子金融正朝著一個“創造性破壞”的方向走著,這是我們所不能改變的。中國作為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又處於信息技術和電子金融發展的第三階段到第四階段的過渡期,要達到中國金融業的持續、穩健運行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的目的,就必須進行有效地提高電子化服務質量,協調發展統一的電子金融服務體系,加大電子金融服務人才培訓力度等一系列的措施。

內容

概念

當前,國內外對電子金融(e-finance)存在不同的理解。
狹義的觀點,將電子金融局限為網路金融,是指在國際網際網路上開展的金融業務,包括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等金融服務及相關內容。它不同於傳統的金融活動,是指在於電子空間的金融活動,其存在的形式是虛擬的,運行方式是網路化的,是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路時代的金融運行方式。從廣義的觀點,電子金融就是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支撐的,在全球範圍內的所有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內容,還包括網路金融安全,網路金融監督等諸多方面。它是指傳統金融與現代信息網路技術高度緊密集合而形成的一種新的金融服務形態。
電子金融(漢語辭彙)
這兩種觀點之爭的關鍵點在於金融的服務方式採用的網路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即是採用金融專用網還是網際網路。

主要服務

廣義的電子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電子銀行,又稱網上銀行或電子銀行,它利用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技術,為客戶提供綜合、實時的全方位銀行服務,相對於傳統銀行,網路銀行是一種全新的銀行服務手段或全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對於傳統銀行而言,它有開放性,以客戶為中心、採用多種服務方式和服務渠道以及集成性的特點。
第二,網上保險,是指保險公司或新型的網上保險中介機構以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技術為工具來支持保險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行為。通過廣泛的網上保險信息共享系統,保險公司可以擴大與客戶群的接觸面,直接提供和出售保險商品,從而縮短了銷售環節,節約佣金,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競爭力,同時擴大市場份額。
第三,電子化的資本市場,主要指現代信息技術再資本市場尤其是在證券市場的廣泛套用,涉及內容包含各種證券電子交易系統、網上經紀業務、電子通訊網路以及網上公開發行和相關的綜合信息服務等內容。
第四,網上個人理財,是指運用internet技術,為客戶提供理財信息查詢和理財分析工具,甚至幫助理財者制訂個性化的理財計畫,以及提供理財投資工具的交易服務等一系列個人理財服務的活動。
提供上述服務的主體有:網上銀行、網上保險及中介、網上券商以及專門的個人理財信息增值服務的網路服務公司等等。

監督

隨著電子商務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雖然改變了金融企業的風險內涵,豐富了服務內容、提高了服務資料,但從本質上看,金融業仍然是金融中介機構。市場的存在說明電子商務時代競爭不完全性、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性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套用在一定程度減少了競爭不完全性和非對稱性,但外部性特徵進一步加強,金融業的電子商務仍然需要政府的外部監督。對電子金融的監管不但包括市場的巨觀層面,也包括具體金融企業的風險防範。

區別

概述

在傳統的商務中,店面、產品以及服務流程都市實體的。在電子商務時代,這些要素很多都被數位化了。在金融服務業,傳統的投資者接受信息,都市通過信件,交易也是用支票和現金來支付的。這些很快就發生了變化,任何一個投資者都可以通過網路獲得線上投資信息,或者在自己的銀行賬戶和經紀人賬戶上進行電子轉賬。每一筆金融業務,從產品的開發到市場銷售、客戶支持、交易、結算,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通訊網路被數位化。公司可以繞開傳統的物理流程,而開展全新的商業模式。
第一,金融電子化的實現與發展
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銀行的業務處理和管理的舊體制,建立了以信息為基礎的自動化業務處理和科學管理的新模式。
第二,用電子貨幣的支付方式
逐步代替傳統的現金交易和手工憑證的傳遞與交換,大大加快了資金的周轉速度。
第三,金融業已從單一的信用中介發展
為一個全開放的,全天候的和多功能的現代化金融體系,可以說,現代的金融業,是集金融業務服務和金融信息服務為一身的金融“超級市場”。金融業的營業網點已從磚牆式建築向ATM,POS,網路等系統轉移,提高了金融業的效率,降低了經營成本。銀行業務重點從存,貸款轉向提供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使銀行的收入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銀行以傳統的存,貸款利息作為主要收益來源的局面,將被以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和金融信息作為主要收益來源所代替。

關係

電子金融和電子商務的關係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其它行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新的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金融服務的需求,構成了電子金融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外部推動力量。如網路銀行的網上支付業務被認為是一種金融創新,其創新動力就來自於其它行業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
反過來,電子金融的發展,又促進了其它行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為電子商務的繁榮提供了更便利的支付條件。支付結算業務是電子商務的兩個基本環節之一,絕大多數是由金融專用網路完成的。電子銀行電子錢包、電子付款以及智慧型信用卡等已開始套用。但是,要真正發揮金融電子化對電子商務的保證作用,還需要建立完整的網路電子支付系統,提供驗證、銀行轉賬對賬、電子證券、賬務管理、交易處理、代繳代付、報表服務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統。

歷史背景

革命

國際網際網路就是一個將區域網路、廣域網和通訊主幹網有機結合起來的網路系統。它是一個不斷迅速擴大的套用領域,每天都在為數以千記的新用戶傳送信息、提供服務。它對商業和社會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它消除了地理上的障礙,從而延伸了信息所能傳遞的範圍。通過國際網際網路,一個生活在印度小鎮裡的孩子可以閱讀《紐約時報》。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不僅僅根源於它作為一種新興的通信渠道,有潛力將傳統意義上的商業、組織和個人連線起來,而更在於由它所發起的數字革命。網際網路的發展正推動著各行各業的深刻變革與重組。各公司開始認識到,要想在電子商務時代取得成功,僅僅網靠網站上的發布信息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創造出新的電子商務模式,才能充分發揮通訊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合二為一的優勢。

發展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通過電信網路進行的生產、行銷、銷售和流通等活動,它不僅指基於網際網路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電子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包括通過網路實現從原材料查詢、採購、產品展示、訂購到出口、儲運以及電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貿易活動。電子商務發展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無論是作為一種交易方式、傳播媒介還是企業組織的進化,它給各行業在廣度與深度等各方面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發展速度是傳統商務所不能比擬的,同時也顯示了非常強大的生命力。

監管體系

政府在巨觀層面採取的措施有:
1)市場準入監管
從組織形式上看,電子商務時代的金融企業可以分為以網際網路為主的“純電子商務企業”和“水泥加滑鼠”的金融企業,在市場準入監管問題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從法律上看,純電子商務企業和傳統金融企業一樣,都是獨立法人。它的設立同樣需要監管當局的審批。另一方面,它的監管重點與傳統企業有實質上的不同,包括發展模式問題、業務定位問題、外包問題和從業人員問題。
“水泥加滑鼠”的金融企業是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市場準入監管大部分與傳統的監管相同,不同的是,由於它的經營場所和經營方式發生了改變,審批重點放在信息系統安全及從業人員資格的審核上。首次審批獲準後,網上推出的業務審批和傳統的新業務審批是相同的。
2)持續性監管
持續性監管是金融市場監管的核心和環節,是促進金融企業穩健經營的重要手段。電子商務時代金融企業本質並沒發生變化,針對傳統金融企業的現場檢查方法和內容依然可以沿用。但是,網際網路的套用會使現場檢查方式、檢查內容和風險評級體系發生較大變化。除了接受傳統金融企業應該接受的各方面風險檢查外,還應該接受網站技術性風險的檢查,主要有七方面內容:制度及執行情況檢查、產品與服務檢查、風險控制措施檢查、內部審核職能檢查、技術要素檢查、合規性檢查、管理與專業能力評價。非現場監測主要利用遠程數據採集的方法收集有關網站的信息,通過分析這些信息評估網站的風險,主要檢測的兩類指標是業務發展規模和網站運行的安全程度。
電子金融(漢語辭彙)
網際網路上金融業務的特有屬性和風險特點,使得網路金融安全性的評估成為網上金融企業監管的組成部分。從市場成熟的經驗看,網上金融業務安全機制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數據通訊安全、套用系統安全、運行安全、系統資源安全、安全檢查。此外,網上業務的安全性評估還應考慮組織建設合規性的評估。

風險評估

金融企業的風險是市場風險的主要來源,從微觀層面評估、控制網上金融業務的風險是市場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網上金融業務風險考評體系是傳統金融業考評體系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
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和評估一般包括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測風險四個環節。金融業務經營主要有九類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外匯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和戰略風險。風險評估體系應該根據具體網上業務引起的具體風險類型進行分析評估並加以防範。

面臨問題

概述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通過發展電子金融,提升金融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強化金融監管將是我們長期的任務。在這一進程中,既需要我們積極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又需要我們充分考慮國情;既需要我們大膽實踐,又需要我們加強理論研究;既需要我們引進新技術,又需要我們積極進行制度改革;既需要我們積極發展金融產業,又需要建立相應的金融監管。惟有如此,才能抓住機遇,防範風險,使中國金融結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構建出適合市場經濟需求的、面向全球的、面向未來的金融框架。
“發展電子金融,提高金融對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金融行業的競爭力”已經成為各方面人士的共識。但是由於多種原因,對如何發展電子金融,如何有效監管電子金融和防止電子金融所帶來的新風險等許多問題上,還存在不同意見和看法,甚至在發展電子金融、金融改革與風險防範上也存在明顯衝突的意見。在大趨勢上日益認同,但在操作層面的觀念衝突還需要進一步解決。

瓶頸問題

中國在發展電子金融上還存在不少瓶頸問題,需要得到及時解決。例如在信用卡消費上,中國的有效使用信用卡數量非常有限(雖然銀行卡發行數量相當大),而且中國居民還普遍缺乏用卡支付的消費習慣。而信用卡消費是啟動電子銀行的基礎工作。其次由於中國信息化程度還比較低,計算機的普及和使用範圍有效,家庭的計算機擁有量,特別是農村地區偏低,許多人特別是中老年、文化程度不高和英語環境不熟悉等對使用電子金融還存在一些心理障礙。此外製度上也存在一些瓶頸制約,如由於證券交易本身還存在一些不規範之處,因此發展網路證券也面臨陷阱。

基本保證

對於電子金融來說,監管是基本保證,美國電子金融與金融監管的發展是同步的。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建立金融監管制度、方法和技術,因此在電子金融快速發展過程中沒有出現過大風險。但是中國金融傳統監管還存在不少問題,有效監管制度還有待完善和加強。相對來說,我們在對電子金融上的監管制度、組織和手段上還非常缺乏。電子金融既是一種新交易形態,又是一種新金融制度,它的發展必然要求金融制度做出相應的改革,例如準入條件、交易程式、監管形式等,中國在這方面準備還不充分。
發展中國的電子金融,必須充分發揮中國傳統金融機構的潛力,鼓勵傳統金融機構開展信息化建設。因為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中國金融的主力軍,沒有他們的參與,很難大規模地促進中國電子金融。傳統金融機構的信息化必須立足於通過信息技術提供金融效率和自身競爭力這個方面來。

需要配合

發展電子金融,需要多方面加以配合,在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國外的經驗也較為成功,但是在中國,還需要從法律、政策上予以明確、清晰,鼓勵更多的機構進入,提高行業競爭度,最終提升整個行業的活力與效率。還要注重國情,加強研究。特別是注意在新技術出現可能產生的種種新現象,與中國現實情況的比較,既要看到電子金融的大勢所趨的未來,又要看到中國金融改革、穩定和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甚至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行專門的、長期的跟蹤研究和進行模型實驗。

影響因素

電子金融產業布局的影響因素眾多,包括地理位置、社會因素、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等。本文通過歸納、總結、分析這些影響因素,得出有益的啟示。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影響金融產業的運營成本。為了降低成本,可以將銷售與維護部門設在銷售所在地,將研發中心設在名牌大學周圍。或者電子金融機構的總部都集中到一條街上,技術人員之間偶然的、非正式的交流,往往可以帶來靈感,從而帶來商務贏利模式的重要突破。

社會因素

1.人口因素。
包括人口構成、人口數量、人口分布和密度、人口增長、人口素質、人口遷移等。電子金融產業發展需要高科技人才,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較高。它需要吸收高校畢業的優秀IT人才和金融專業人才參與,最好是碩士、博士。中國培養了大量的IT初級人才,卻缺少高端人才,即管理、技術都精通的人才。
據某國外網站觀點,中國IT人才的算法設計能力遠遠強於印度和美國。但是,中國高智商的專業人才卻只能給外國公司打工,實在是中國人力資本的損失。中國要在人才管理方面鼓勵高科技人員創業,容忍失敗,只有真正的企業管理實踐,才能避免“紙上談兵”式地培養管理人才。而培養優秀的民營企業是中國解決管理人才缺乏問題的基本途徑。
2.社會歷史因素。
主要包括歷史上已經形成的社會基礎、管理體制、國家巨觀調控法律政策、國內外政治條件、國防、文化等因素。它們是超經濟的,也是獨立於自然地理環境之外的因素。政府通過政治、經濟、法律的手段對產業進行干預和巨觀調控,對產業布局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由於就業需要,中國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無形中給電子金融產業發展增加了活力。但是,電子金融產業的實力還是要靠大企業。
3.“行為因子”。
行為因子是指決策者、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確定產業區位過程中的各種主觀因素,它往往使產業區位指向發生偏離。事實上,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許多產業並非建立在最優區位。這種偏離,行為因子特別是決策者的行為,起了關鍵作用。決策者的行為取決於決策者個人素質的高低。生產者、消費者的行為僅對產業區位指向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行為因子的角度來說,電子金融產業聚集又未必發生在北京。它受到地方政府政策、金融環境、投資主體等方面的影響。中國主要城市都是綜合型城市,如果採取分工布局的思路,則電子金融產業中心可能會選擇在成都、大連、杭州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