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快門

電子快門

相機進入數碼時代以來,很多傳統的概念被打破,很多名詞與原理要有新的解釋。例如,過去攝影教科書上說,相機快門有設計為使用齒輪彈簧的,還有是運用電磁手段的,前者叫“機械快門”,而後者叫“電磁式快門”或者“電子快門”。在使用了數位相機的今天,這個概念要重新討論,明確其特指範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快門
  • 外文名:Electronic shutter
構造,區別,一,二,三,四,五,

構造

在膠片相機快門構造總成中,驅動快門的“門帘或合頁”動作的方式,分為純機械驅動和機械-電磁驅動兩大類。其中機械傳動、彈簧延時的是“純機械快門”;機械傳動、電磁觸發的是電磁快門;後來發展到高速檔用彈簧延時,慢速檔用電子電路延時,這才叫“電磁觸發、電子延時快門”。它們都是屬於“有門的快門”範疇,只是“打開”和“維持時間”的“手段”區別而已。

區別

縱走式快門
在現今數位相機業界中討論的“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的區別則是特指“用何手段實現瞬間曝光”,這兩者其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儘管都叫“快門”。
機械快門較為好理解:用機械彈簧或是電子、電磁手段,控制幾片葉片的開閉,或是兩層簾幕像舞台“拉幕”一樣左右或上下以一定寬度的縫隙“划過”成像像場視窗,讓視窗獲得指定時間長短的“見光機會”——這就是通常的“機械快門”概念,也就是說,像傳統相機一樣,圖像曝光是通過一個物理存在的“大門”的“限時啟閉”完成的。

而電子快門則不同,它實際上並沒有“門”,而是利用了CCD感光系統不通電不工作的原理,在CCD不通電的情況下,儘管像場視窗仍然“大敞開”,但是並不能產生圖像。如果在按下快門鈕時,使用電子時間電路,使CCD只工作“一個指定的時間長短”,就也能獲得像有快門“瞬間打開”一樣的效果。所以電子快門數位相機在按下快門時是“無聲”的。不過為了滿足影友的“心理需求”,有的相機可以設定一個“電子發聲”:模擬出一個“咔嚓”聲來讓你“過過癮”。
電子快門
顯然,電子快門結構簡單,成本也要低得多。所以,袖珍卡片數位相機和其它中、低檔數位相機基本上都是採用電子快門,而高級家用數碼機和所有的數碼單眼相機,都毫無例外地採用機械快門

數碼單眼相機機械快門,實際上和它的原型——膠片相機快門總成是一樣的,沒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使用壽命、維護都沒有特殊的新要求。

還有,有的廠家,利用了電子快門的特點,讓CCD在機械快門打開的同時,受到電子快門的瞬間控制,可在低成本前提下實現特殊的要求。例如,同樣是1/4000秒機械快門,如果精確控制CCD的通電脈衝,就可以使其實現1/8000秒和1/16000秒的超高速快門的功能。這樣的快門稱之為“機械電子混合式”快門。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多數家用數位相機(包括手機)都可以具有連續錄像的功能,而數碼單眼則沒有這一功能。因為家用機沒有“門帘”的遮擋,通上電即可以連續進行拍攝;而數碼單眼若要進行連續拍攝,就必須要有“T門”的檔位,能夠始終保持快門葉片的張開狀態才行,而這是需要長時間電磁吸合,消耗大量電能的。
一般將鏡間快門和焦點平面快門合稱為機械快門:鏡間快門是以機械為支力來操縱,快門速度不可能太高, 通常由 1 秒至1/1000秒不等。絕大部分的120相機都是鏡間快門,35毫米小型照相機中,有一部分也是鏡間快門。鏡間快門的優點是:結構精密,效能較高;拍攝任何快速運動的物體不致產生變形;使用閃光燈拍攝時,不受快門速度的限制,用任何一檔速度都可使感光片全面感光。鏡間快門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快門通光量的效率是隨著光圈的大小和速度的高低而變化的,當光圈開孔大快門速度高時,通光效率就低。焦點平面快門,通常稱作簾幕快門,優點是:結構嚴密,速度較高;簾幕緊靠感光片裂口由底片一端到另一端,快門速度高低都可均勻感光,通光量不受影響,不會產生鏡間快門那種大光圈、高速度時可能曝光不足的現象。隨著電子科學的發展,先進的電子技術也套用到照相機的快門上來,用電子來控制快門曝光,被稱為電子快門。電子快門分為全電子式和電子與機械並用式。全電子式快門以機身內的電池作為能源,自動控制測光和曝光;電子與機械並用式快門是限定在某一、二檔速度可由機構控制,其他多檔速度均由電子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