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對抗吊艙

電子對抗吊艙

內裝電子對抗裝備,使用時外掛在作戰飛機機翼下、機腹下或翼尖的專用艙體。

艙體通常呈流線型。主要有電子對抗偵察吊艙、雷達有源干擾吊艙、無源干擾投放吊艙和光電干擾吊艙。電子對抗吊艙通常設計成一個獨立的系統,通用性強,適配於各種作戰飛機。使用靈活,維修方便。提高了飛機的電子對抗能力,又不占用飛機內部空間,但對飛機的機動性和載彈量有一定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對抗吊艙
  • 外文名:ECM
  • 所屬領域:航空航天
  • 型號舉例:KG300G(A)
  • 類型:電子對抗裝備
  • 位置:外掛在飛機外
研發歷程,用途,型號舉例,

研發歷程

直到1961年秋季,我們方才進行了一個為戰鬥機裝備電子對抗設備的研究發展計畫:美同空軍戰略航空兵當時已經擁有各種電子對抗設備:但是,儘管蘇聯防空體系裝備地空飛彈已有多年,我們的戰鬥機有關人員還是遲遲未能認識到,單憑機動飛行和速度是無法戰勝地空飛彈的.最初作出的決定是將電子對抗設備安裝在一個可以在飛機外掛的吊艙之內,這樣,就可以根據敵人的情況靈活處理,攜帶或不帶這種外掛吊艙。
電子對抗吊艙
第一種供作戰使用的電子對抗吊艙的研製工作進展得很慢,當最後終於到手以後,我們又遇到了更多的麻煩,電子對抗吊艙於1966年開始在戰爭中使用,但是它們的工作時好時壞,使作戰指揮官們失去了信心。由於低空飛彈的威脅在繼續增長,於是產生了改進吊艙的迫切需要。1966年11月,我們在實戰中重又使用了吊艙,人們很快就承認它是提高第7航空隊潛在戰鬥力的最重要的一項新發展。雖然地空飛彈的威脅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都很嚴重,但是這種吊艙卻是我們第一種能夠駕馭威脅的有效手段。
於是我們便立即進行實驗,旨在找到一種理想的隊形,使我們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電子對抗設備的保護,避免地空飛彈的攻擊,同時又使我們的飛機處於最有利的位置,以便抗擊或攻擊米格飛機。最有利於受到電子對抗設備保護的編隊,在對付米格的攻擊時又嫌過於密集。但是,如果僚機、雙機和小隊疏開過遠,則各機相互之間又得到不電子對抗設備的保護:我們發現,吊艙能夠充分保護得到的最小的機群是四機小隊。如果一個四機小隊分裂為兩個雙機組,除非間隔距離適當,否則是得不到足夠的保護的。根據這一認識,我們擬定了一種由16架飛機組成的兵力。這種形式的安排為各小隊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如果一個小隊離開了機群,只要小隊內各機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各機還是能夠獲得足夠的保護的。

用途

資訊時代的戰爭,電子干擾和壓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敗,越來越受到重視,電子干擾對抗吊艙應運而生。其形狀類似於飛彈,裝在專用電子戰飛機或者戰鬥機上,用於對敵雷達實施大功率干擾或者對來襲飛彈進行欺騙干擾,從而保護己方飛機的安全,使得己方戰鬥機編隊成功遂行攻擊任務。所以,以干擾對抗吊艙為代表的電子戰吊艙和AESA雷達,被視為新一代戰機作戰效能的倍增器。
近年來,為應對多種任務需求,各國空軍主力戰機大都可兼顧電子戰和對地攻擊。然而,一些以空戰為主的輕型戰機本身缺少專用裝備,為其配備專用吊艙就顯得十分必要。

型號舉例

KG300G(A)和KZ900。KG300G(A)機載小型干擾機作為小型電子對抗設備,適於配掛多種戰鬥機(如殲-7系列飛機)用以補充載機的有源自衛電子對抗能力。當載機受到敵機攔截時,對敵機載火控雷達實施有源自衛電子干擾,遂行空空自衛電子干擾任務,有效提高載機作戰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KZ900機載偵察吊艙主要實現對地面、海面和機載雷達輻射源信號的截獲、分選、識別、測向,獲取作戰區域電磁態勢和輻射源目標情報信息,完善電子情報資料庫,並為作戰決策提供情報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