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型駆逐艦

雷型駆逐艦

雷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的一級早期驅逐艦。

此級為日本海軍最初的驅逐艦(建造當初劃在水雷艇分類),1900年前後英國建造的B型駆逐艦的同型艦。共6艘。

此級艦在太平洋戰爭前全部退役除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雷型驅逐艦
  • 前型/級:B型驅逐艦
  • 次型/級:東雲型驅逐艦
  • 研製時間:1896
  • 服役時間:1899
  • 定型時間:1898
  • 國家:日本
  • 數量:6艘
發展沿革,建造緣由,建造列表,時間表,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根據日本海軍制定的第1期對俄海軍擴張計畫 ,雷型是與東雲型驅逐艦一起作為日本最初的驅逐艦而誕生的。甲午戰爭讓日本意識到小型快速魚雷艇對大型軍艦的殺傷力 ,因此在1896年度財政預算中列入4艘雷型小型驅逐艦 ,並在1897年度財政預算中增加2艘。該型在當時是設計最好的小型驅逐艦 。

建造列表

本級艦共6艘,分別是雷,電,曙,漣,朧,霓號。

時間表

1號艦。
1897年9月1日在英國倫敦東部的亞羅公司動工,1898年11月15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2月25日作為水雷艇(驅逐艇)服役。
大正2年(1913年)10月10日從大湊出航時汽機鍋爐發生爆炸事故,船體斷裂,沉沒。大正2年(1913年)11月5日除去軍籍、大正3年(1914年)4月29日解體。
2號艦。
1897年11月1日在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1月28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4月25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
明治42年(1909年)12月16日,在函館南方與蒸汽帆船錦龍丸號相撞沉沒。明治43年(1910年)夏季打撈,9月15日除籍,同年9月16日出售拆毀。
3號艦。
1898年2月1日在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4月25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7月3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
大正10年(1921年)4月30日,變更為特務艇(二等掃雷艇)。大正10年(1921年)6月21日,變更為雜役船(靶船)。大正14年(1925年)5月2日報廢廢船。
4號艦。
1897年6月1日在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8月8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8月28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1900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
大正2年(1913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1914年)8月23日變更為雜役船“漣丸”。大正5年(1916年)10月18日廢船,大正6年(1917年)1月9日出售拆毀。
5號艦。
1899年1月1日在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10月5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11月1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
大正10年(1921年)4月30日變更為特務艇(掃雷艇)。大正10年(1921年)6月21日除籍,變更為雜役船(靶船)。大正時代末期報廢解體。
6號艦。
1899年1月1日在英國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6月22日下水,明治33年(1900年)1月1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1900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
於明治33年(1900年)7月29日夜在山東高角附近擱淺沉沒。明治34年(1901年)4月8日除籍。

技術特點

在 1900年左右 ,於驅逐艦的故鄉——英國所大量製造的航速 30節、擁有4根煙囪的B型驅逐艦被選為日本驅逐艦的最初原型 ,採用平甲板設計 ,但在艦首放置了凸起的龜甲板 ,這個設計雖能減輕高速航行時的上浪 ,在高海況條件下效果卻很差 。露天的艦橋和前主炮塔使得艦員經常需要在水中駕船。而且由於船體太小 ,大部分空間被用來放置機器、燃料和武器 ,導致艦員的居住空間極為狹小 。
但是在這型日本驅逐艦的始祖退役之前 ,卻有電、雷兩艘先後遭遇事故而沉沒。電號於1909年12月16日在北海道的函館附近與商船相撞沉沒。剩餘的四艘在1912年8月28日被劃為三等驅逐艦 (未滿600噸的驅逐艦 ,1931年5月30日 ,該等級被廢除),並逐漸遠離前線戰事。曙號和朧號參加了一戰中日本進攻青島的戰役和日本奪取德國所屬的南太平洋諸島嶼戰役。此後 ,該級艦雖然仍在日本海軍中服役 ,但是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 ,首艦雷號由於發動機缺乏保養於1913年10月9日在大湊進港時鍋爐爆炸而沉沒 ,漣號1913年4月1日退役後次年解體 ,朧號和曙號一直被用到1921年,之後曾被短期用作掃雷艇,但均在1925年解體。
雷型駆逐艦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305噸
航速
31節
主火力
阿姆斯特朗式76mm速射炮1座(艦尾)
副火力
57mm速射炮5座(前部艦橋指揮所上部、兩舷、船體中部兩舷)
魚雷發射管
450mm單裝魚雷發射管2座

服役事件

雷號,該級是日本海軍最早使用的艦級雷號,該級是日本海軍最早使用的艦級
同型1號艦。
1897年9月1日在英國倫敦東部的亞羅公司動工,1898年11月15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2月25日作為水雷艇(驅逐艇)服役。明治33年(1900年)6月22日,變更類別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905年)12月12日,變更類別為驅逐艦
日俄戰爭時,雷號編入第二驅逐隊,1904年4月12日擔任援護隊參加旅順港外布雷作戰,次日凌晨遭遇俄國驅逐艦,擊沉,重創各一艘。由於此事誘出了俄國主力艦隊,旗艦“彼得羅巴浦洛夫斯克”號觸雷沉沒,司令官馬卡羅福戰死。
大正元年(1912年)8月28日,變更類別為三等驅逐艦。大正2年(1913年)10月10日從大湊出航時汽機鍋爐發生爆炸事故,船體斷裂,沉沒。大正2年(1913年)11月5日除去軍籍、大正3年(1914年)4月29日解體。
電號,日本海軍三等驅逐艦電號,日本海軍三等驅逐艦
2號艦。
1897年11月1日在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1月28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4月25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
明治33年(1900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明治38年(1905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
日俄戰爭時,此艦隸屬於第二驅逐隊,和雷號共同行動,參加了開戰時的旅順攻擊戰,擊沉1艘俄軍驅逐艦,並活躍於日本海海戰夜襲等。
明治42年(1909年)12月16日,在函館南方與蒸汽帆船錦龍丸號相撞沉沒。明治43年(1910年)夏季打撈,9月15日除籍,同年9月16日出售拆毀。
曙號,雷級驅逐艦3號艦曙號,雷級驅逐艦3號艦
3號艦。
1898年2月1日在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4月25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7月3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
日俄戰爭開始時,曙號編入第二驅逐隊,參加旅順口攻擊作戰,在日俄戰爭開戰前的1904年2月7日,此艦在八口浦和母艦日光丸相撞受損,但並不嚴重。1904年3月10日參加老鐵山海戰。4月13日,前一夜布雷結束時返航途中,協同雷號擊沉1艘俄軍驅逐艦。1905年5月27日的日本海海戰,和友艦活躍於夜間襲擊戰。
大正10年(1921年)4月30日,變更為特務艇(二等掃雷艇)。大正10年(1921年)6月21日,變更為雜役船(靶船)。大正14年(1925年)5月2日報廢廢船。
漣號,1900年攝於橫須賀港漣號,1900年攝於橫須賀港
4號艦。
1897年6月1日在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8月8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8月28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1900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
漣號出戰日俄戰爭,並活躍於旅順海戰,黃海海戰,日本海海戰。第一場戰鬥是第一至第三驅逐隊參與的旅順口魚雷攻擊作戰,1904年3月10日早晨又參加第四次旅順口攻擊作戰。當時,第一驅逐隊和第三驅逐隊分別在不同的時間和俄國驅逐艦群交戰,此艦又隸屬第三驅逐隊,此隊共有四艘驅逐艦,和俄國2艘驅逐艦交戰。
此次戰鬥,俄國驅逐艦“守護”號(Steregushchiy)遭到日軍炮火集中攻擊而嚴重受損,引擎停止運轉,在海上漂流,漣號將其捕獲,並升起了日本軍艦旗。但是,在拖曳途中,守護號大量進水,巨浪將拖曳索打斷。且當時發現俄軍輕巡洋艦“諾維克”號和另一艘艦船從旅順港口駛出,於是漣號放棄了將守護號拖曳回港的想法,將日本軍艦旗降下並將其擊沉。而諾維克號被前來救援的日本第四戰隊4艘巡洋艦用炮火阻擊,不得不撤回旅順港。
1905年5月27日日本海海戰,漣號編入第三驅逐隊參加了夜戰,和友艦共同實施攻擊行動。當時,敗北的俄軍波羅的海艦隊殘存軍艦聚集一起,朝著北緯23度以東的路線向目標海參崴形行駛。日本海軍52艘驅逐艦,24艘魚雷艇實施夜襲,擊沉2艘戰列艦及2艘巡洋艦,戰果豐厚。
28日午後,漣和陽炎號在郁陵島北方發現了收容重傷的俄國艦隊司令羅傑斯特溫斯基中將的驅逐艦“畢爾多夫”號,並將其俘獲。“畢爾多夫”號成為了後來的皋月號。
明治38年(1905年)12月12日變更為驅逐艦。大正元年(1912年)8月28日變更為三等驅逐艦。
大正2年(1913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1914年)8月23日變更為雜役船“漣丸”。大正5年(1916年)10月18日廢船,大正6年(1917年)1月9日出售拆毀。
朧號,雷級5號艦,最初稱為第11號魚雷艇朧號,雷級5號艦,最初稱為第11號魚雷艇
5號艦。
1899年1月1日在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10月5日下水,明治32年(1899年)11月1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
日俄戰爭開始時,曙號編入第二驅逐隊,參加旅順口攻擊作戰,並活躍於日本海夜戰。日本海海戰中擔任第二驅逐隊司令驅逐艦。
大正10年(1921年)4月30日變更為特務艇(掃雷艇)。大正10年(1921年)6月21日除籍,變更為雜役船(靶船)。大正時代末期報廢解體。
1899年英國《工程師》雜誌刊載的一張照片,未註明是哪艘雷級1899年英國《工程師》雜誌刊載的一張照片,未註明是哪艘雷級
6號艦。
1899年1月1日在英國亞羅公司動工,1899年6月22日下水,明治33年(1900年)1月1日竣工,分類為水雷艇(驅逐艇)。明治33年(1900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其有幸在元旦完工,但其命運卻並不幸運。竣工後7個月即觸礁沉沒,成為日本海軍最早失去的驅逐艦。
1900年7月21日,霓和友艦朧號奉命出征大清國。當時中國各地爆發義和團運動,各國以維護在大清國的利益以及保護各國僑民為理由派軍隊前往鎮壓中國義和團運動,日本方面也派遣艦艇前去,它們被用來封鎖中國海岸線並掩護陸軍登入。 當時的中國在甲午海戰後喪失了幾乎所有海上力量 ,因此雷型並沒有參加海上戰鬥。當日,兩艦奉命和先前執行任務的叢雲,陽炎交替作戰,於是26日由吳港出航。
朧號7月29日到達芝罘,在航行途中霓號在濟州島發現陸軍運輸船薩摩丸觸礁擱淺,於是將其拖回港口。28日,其駛入對馬海峽竹敷並通報了上述事件後,再次向大清國進發。
不過其於明治33年(1900年)7月29日夜在山東高角附近擱淺,無法行動。30日天氣大變,風大浪高,霓號破損越發嚴重。8月3日,終於宣告放棄救援,上午8時45分降下了軍艦旗,不久之後整艘船沉沒入海。艦上乘員由前來救援的豐橋號救起,經芝罘於8月9日抵達佐世保。
擱淺原因查明是艦艇對於所在位置的誤判,救援遲緩也是因為位置報告的偏差。明治34年(1901年)4月8日除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