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口遺址

零口遺址

零口遺址西距陝西西安45公里處,坐落於西安臨潼渭南市交界處的零河水庫左岸。遺址南依秦嶺北麓的黃土台原,北臨廣袤平坦的渭河平原,面積2萬餘平方米,堆積有老官台文化半坡文化及半坡晚期文化等多種文化遺存,是一處延續時間較長的古文化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零口遺址
  • 外文名:Lingkou  Ruins
  • 位置陝西西安市臨潼區零口鎮零口村
  • 發現時間:1976年3月上旬
  • 考古價值:促進仰韶文化的研究進程
遺址概況,考古價值,發現過程,零口姑娘,

遺址概況

1994年-1995年,為配合臨渭高速公路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的發掘,在遺址西部的T6西南角下部發現一種以該方第⑥、⑦、⑧層為代表的新的文化遺存。經初步整理,該遺存的陶系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陶器主要器形是環形口小平底壺(瓶)、直口假圈足缽、斂口深腹缽、器座、直口弦紋罐等。以素麵為主,彩陶少見。另外,在⑦、⑧兩層中還出有少量典型老官台文化的夾砂灰褐陶繩紋三足罐和三足缽,而第⑥層則不含此類因素。這種文化遺存之上迭壓有含杯形口尖底瓶等因素的典型半坡文化層,下為生土,暫稱之為零口遺存。

考古價值

在對標本的認真觀察與分析對比後,專家們一致認為:零口遺存是目前發現的能夠填補老官台與半坡文化之間空白的最豐富和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新遺存,因而在關中新石器時代考古的序列框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從一定意義上講,它的發現可以促進關中沉寂多年的仰韶文化的研究進程。

發現過程

1976年3月上旬,陝西省臨潼縣零口公社西段大隊的農民在搞水利建設時,於地下掘出了一個銅器坑和一批銅器。臨潼縣文化館聞訊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發現銅器的出土地點是一處周代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該遺址位於原零口公社駐地西北1公里的南羅村南、西段村東,在東距零河半公里的二層台地上。從農民們已挖掘的現場看,遺址耕土層下即為周代文化層,灰土堆積不厚,內含西周春秋時期的陶尊、陶盆、陶鬲等殘片。臨潼縣文化館的文物幹部趙康民等人從斷崖上殘存的坑壁觀察,出土地應為一個深2米、寬70厘米的窖藏。就在這個窖藏里,共出土了60件青銅器和91件銅管狀絡飾。而轟動學術界的著名的青銅禮器——利簋就在其中。

零口姑娘

在零口遺址中,一座單人墓葬(考古編號M21),其中為一位受到嚴重傷害致死的少女,被稱為“零口姑娘”,而在考古界引起震動和猜測。
圖2 零口姑娘圖2 零口姑娘
這座墓坑呈圓角長方形,長1.60米,寬0.60米,深0.40米,頭骨距地表3.25米。仰身直肢一次葬,頭向60°(南偏西)。骨骼保存基本完整,但受到嚴重的損傷。屍骨上共有35處損傷,其中骨叉損傷12處,骨笄損傷15處,骨鏃損傷2處,致傷物不詳的損傷6處。這些損傷分布於顱骨、脊椎骨、盆骨、骶骨及肢骨等許多不同的骨骼、不同的位置、受力於不同的方向。保存在屍骨內的兇器共18件,其中骨叉、骨笄各8件,骨鏃2件。致傷物不詳的損傷6處,多發生在上、下肢的關節部位。左手骨幾乎未存。兩肱骨直放於肋骨兩側。橈骨上端的部分未見。橈骨、尺骨移位並與肱骨不相連線。左側肱骨下端無存。橈骨上端未見,並與肱骨相距12厘米。
骨器損傷29處。系由骨鏃、骨叉和骨笄等銳器刺切造成的損傷,以椎骨上最多。其位置是顱骨上一處、椎骨上17處、肋骨上1處、髂骨上2處、恥骨上1處、骶骨上3處、盆骨內3處系骨器由會陰部刺入,但並未形成骨骼損傷。29處損傷中,骨叉損傷12處,骨笄損傷15處,骨鏃損傷2處。
以上骨骼損傷的位置、朝向、形狀、大小、嚴重程度等都不相同,不是自殺或一個人所能做到的。結論是:死者是被多人以暴力殘殺,骨骼損傷均未見癒合跡象,表明受傷者很快就死亡了。經鑑定,死者為女性,年齡僅有15-17歲,墓葬的年代距今6450-7300年。
自頭骨至盆骨, 共被插入18 件骨器,還有有笄、鏃、叉等,其中有4 件器物是從會陰部插入盆腔的,換句話說就是從陰道插入的。發現時,有些骨器仍然插在女孩的骨骼內。
“零口姑娘”的慘死原因成為考古界的一個謎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