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茶館

雲龍茶館

《雲龍茶館》是徐州廣播電視台全力打造的具有徐州地域風情的百集電視欄目劇,它以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鮮活故事為創作素材,以電視系列劇的形式和輕喜劇的風格,展現豐富多彩的時代生活,展示徐州老百姓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

基本介紹

  • 集數:100集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喜劇
  • 首播時間:2009年
  • 主演:雲龍
  • 中文名:雲龍茶館
  • 出品公司:徐州廣播電視台
  • 上映時間:2009年
  • 播放平台徐州廣播電視台
簡介,播出,定位,基調,特色,平民化,生活化,大眾化,延伸閱讀,形式新穎,內容親近,其他因素,獲獎,

簡介

看身邊人的真人真事,說老街坊的真情話題,演百家姓的真實傳奇。百集電視欄目劇《雲龍茶館》是徐州廣播電視台即將開辦的一檔電視欄目。每集將以風趣詼諧的語言、輕鬆幽默的表演以及最貼近本地百姓需求的系列連續劇形式,為您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共同體味不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播出

首播:周六、周日 22:10
復播周日、周一 07:20

定位

《雲龍茶館》自2009年初開播之後,定位明確,堅持欄目劇的正確創作方向,緊緊抓住欄目劇地域性、參與性、互動性等節目特點,調動廣大市民參與節目演出的積極性,迅速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的節目影響力;注重媒體責任、品牌建設,防範低俗化,在源頭上嚴把劇本關,優先注重陽光、健康的題材,走輕喜劇風格,是與時代發展同步、與社會和諧同音的,不打擦邊球,涉及暴力、黃賭毒、婚外情、包二奶或者社會陰暗面等的劇本,絕對不採用;低成本不代表低質量,民眾演員演出但作品不業餘,主創人員拍攝精良、製作精心,堅持做最好的作品;加大反映現實生活的原創力度。
雲龍茶館

基調

《雲龍茶館》欄目劇的基調是平凡人物的百位人生和傳奇故事。劇中內容是以發生在徐州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和事件為基本線索和素材,以電視劇的形式來演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講述真實的人生體驗。每集將以系列連續劇形式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用最貼近百姓的視覺語言,打動觀眾。

特色

欄目劇的開篇,以《雲龍茶館》命名,既通俗易懂,又有其深厚的社會、歷史、文化和地域內涵。雲龍,是客群聯想到雲龍山、雲龍湖、雲龍公園等自然人文景觀以及劉邦、蘇軾、毛澤東等古今政治,文化名人;雲龍,是文化和自然景觀的複合體,具有鮮明的徐海地區人文特色。茶館,在中國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老舍先生曾說過:“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茶館作為社會的縮影,以其休閒,娛樂的主要功能,承載著百態的芸芸眾生,折射出社會發展演變的軌跡。 觀看《雲龍茶館》,可以悟出電視欄目劇的諸多特色。

平民化

欄目劇表現的題材是社情民意,百姓生活,具有草根性。凡人小事,杯水風波,家長里短,街頭巷議盡納其中,又有時代性。百姓關注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從善老醫保到股票基金,從個人糾葛到年節團聚,從紅塵男女到人情世態,從家庭瑣事到倫理道德...無不原汁原味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百姓生活場景和人物的逼真記錄,拉近了電視與客群的距離,使觀眾產生一種強烈的期待心理和觀看欲望,避免了觀眾在冗長電視連續劇中內心焦慮的等待和審美疲勞;在不經意中,客群對欄目劇產生一種親切之感。如《雲龍茶館》中的《過年》,描寫了春節之際,圍繞著年夜飯在何處吃的問題,家庭的成員間出現了針鋒相對的意見:認為在家中吃年夜飯者說,可以及時看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認為在酒店吃年夜飯者說,可以減輕家人做飯的勞累。兩種觀點交鋒,互不相讓,各具其理;故事單純,矛盾集中,結構緊湊,語句通俗,實景拍攝,畫面清晰,在和諧,歡樂的濃濃年味中,表現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在其樂融融的喜慶氛圍中揭示了人文關懷背景下的人性光輝。

生活化

欄目劇既不同於追求聲光刺激的影視劇,也不同於懸念叢生的連續劇,更不同於注重人物對白的情景劇;雖與題材廣泛,情節凝練,人物集中,短小精幹的電視短劇相近,其最大的區別在於:欄目劇是以百姓喜聞樂見的生活化的藝術形式,民眾親自參與表演,以紀實手法逼真地表現生活中正在或即將發生的傳奇故事,來滿足客群看故事,聽故事的心理。為此,一些學者認為,欄目劇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電視節目形態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的對國外的全面克隆發展到引進與自主創新並重的新的歷史階段。”也就是說,電視是舶來品,電視劇(連續劇和系列劇)也是舶來品,而電視欄目劇則是中國電視人自主創新的電視節目形態。電視傳媒需要客群的溝通,交流和互動,欄目劇更需要百姓的參與和互動;這種參與與互動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電視節目的主持人不應只是劇中的串聯人物或講述人,同時也可以扮飾劇中的其他角色,如在《過年》中徐州廣播電視台一級播音員李傳明先生不僅以串聯人物出現,還扮演了一位講徐州方言的角色,實實在在地過了一把演員癮;另一個層面,更為重要的是觀眾的介入,客群是電視的主體。客群直接參與劇本的創作和表演,並在欄目中擔當重要男女主要人物。普通百姓以業餘演員的身份上電視,成為電視劇中的明星,這種體驗感和新鮮感,擴大了民眾參與電視創作的空間,進一步增強了電視與老百姓的交流與互動,提高了欄目劇的收視率。所以,欄目劇最大的亮點有二;一是民眾觀看鄉情----演繹百姓自己的人生故事和鄰里的生活百態:二是民眾聽鄉音----幽默,風趣的方言,土語,俚語和帶有濃郁鄉土色彩的地方戲曲,民間小吃,雜耍曲藝等。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徐州梆子,江蘇柳琴戲,徐州琴書等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體現徐海兒女無窮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持著與民眾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鮮活的音符,已經成為《雲龍茶館》的首要聲音之素。

大眾化

當前中國審美文化的突出特徵,體現為體制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三元並存的結構形態;大眾文化是伴隨著現代工業化的進程,依託現代的科學技術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其基本品質表現為娛樂性和商業性;追求平凡,平淡,平常的美。電視是大眾文化的產物,電視的迅猛發展又推動了大眾文化的繁榮;因此,市俗化,平民化構成了電視劇創作的主流。電視欄目劇是一種“大眾文化之本”,應足於對世俗生活和情感的反映,藉助於民眾的喜聞樂見的模式化和程式化的形式,來滿足最大最多平民百姓的審美需求,即靠世俗化的生動故事吸引人,靠平凡人物的性格打動人,靠具有普遍意義的豐厚內涵啟迪人;通過這些俗人俗事,世情世理,表現發生在日常環境裡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和真真切切的感情;而沒有轟轟烈烈的場面,驚天動地的壯舉,氣沖雲霄的英雄,冗長枯燥的說教。欄目劇所展現的是:當百姓在複雜多變,不可捉摸的現實面前感到無可適從時,越來越感到自身的重要性,感到對娛樂,宣洩的本能需要,為了滿足這種展現自我的娛樂,休閒的本能要求,平民就成了劇中的主角。如《過年》以紀實的手法,平視的角度描述了家庭的喜怒哀樂和世俗人情,實為徐州都市平民生活的自然凝結和傳統文化的長年積澱,閃爍著民族文化與現代意識,傳統美德與時尚情感相互碰撞的火花。

延伸閱讀

形式新穎

欄目劇,是新興的一種電視藝術形式,雖然在其它電視台已有先例,但在徐州尚屬首創。徐州廣播電視台在汲取別人長處的同時,豐富著自己的創新意識。它有別於一般的電視連續劇,雖然有人物,但不是表現人物的整個人生命運,而只是截取徐家生活的片段;雖然有情節,但並不是在廣闊的歷史和複雜的社會背景下展開,也並不那么曲折坎坷,情節前後的聯結也不是特別的嚴密;雖然也有衝突,矛盾,但並不特別典型,它有自己的看點和亮點,讓現實生活取代舞台上的喜劇衝突。它也有別於新聞通訊,它比新聞通訊更強調藝術性,更注重文學內涵,它不強調時效性,卻有藝術的真實性,它也不是專題片,它內容廣泛,人物眾多,語言富有個性化,形象具有立體性。在四大文學樣式中它類似於散文,是電視藝術中的輕騎兵,恰恰因為這“四不像”,才讓人們耳目為之一新,也才有自己的生命力。

內容親近

《雲龍茶館》既有表現歷史的風雲變換,也有反映國家大事的內涵,她不是承襲名著,而是以普通百姓為主角,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為內容,圍繞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步步展開現實生活中的百姓生活真實與生存狀態,演繹他們的喜怒哀樂。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由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組成,所以民眾看了倍感親切。《雲龍茶館》用電視藝術的形態和情景再現,巧妙而真實地再現了徐州百姓的生活,講述了原汁原味的彭城大地上的風土人情。通過它,我們看到了生活的五彩繽紛、體味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這種樸素、實在、真切的平民化風格,使客群帶著體驗式的心理去收看、去品味、而更難能可貴的是欄目劇的編導們,並不滿足於僅僅展示徐州百姓生活,而是在突出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劇情化處理,讓觀眾於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該劇對生活的思考,不但滿足了觀眾的收視需求,使之對自身生活有所幫助和啟發,使該劇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延伸和拓展,很自然地符合“主題大於內容”的文藝創作要求。

其他因素

其實《雲龍茶館》的成功之處遠不止這些,還有許多其它因素。如該欄目劇從策劃、編劇、導演到演員以及燈光、攝影、錄音、化妝等所有工作人員,無一例外都是我們徐州自家人,這既是徐州文學藝術水平的一次測試,又是還藝術於民眾的一個有力舉措。我們平時總是說為百姓辦實事,但這實事除了住房、教育、醫療、衣食等這些物質利益之外,還有一個極易被人們所忽略的方面,那就是讓民眾的精神生活豐富起來、讓民眾的心靈滋潤起來、讓民眾的情緒快樂起來、讓民眾的品德高尚起來。這既不是虛假的,更不是軟弱的方面,而是實實在在的事情。而要做好這些實事,除了作家、藝術家多出好作品外,還要把藝術歸還給民眾。藝術本來就產生於民眾之間,讓民眾參與藝術活動,去掌握藝術、享受藝術,在藝術中得到滿足、快樂及幸福,這本身就是相信民眾、依靠民眾,與民眾同甘共苦、同享成功的喜悅、經歷創作的艱辛。《雲龍茶館》的出演人員全是普通百姓,他們熟悉生活、熱愛文藝、勤奮敬業、表演認真、樸實、自然,更容易引起觀眾的認同,從而增強了節目的真實感和貼近性。《雲龍茶館》在語言上也有所創新,特別是主持人兼用國語和徐州方言,取得了很好的喜劇效果,配以男主持的沉穩莊重,女主持人的輕靈活潑。劇中人的徐州方言營造了自然,親切,融洽的溝通氛圍,拉近了節目和觀眾的距離,形成了濃郁的徐州地方特色。

獲獎

全國第四屆欄目劇評優年會在福州召開,徐州廣播電視台《雲龍茶館》欄目選送的作品榮獲全國欄目劇評優三等獎,《雲龍茶館》欄目製片人夏志剛同時被本屆年會評為十佳製片人,並作為地市台代表在會議上作交流發言,介紹《雲龍茶館》的運作情況。這是江蘇光線傳媒在成功的向其他城市台銷售出《雲龍茶館》欄目劇之後的又一佳績。
欄目劇這種中國原創的節目形式在全國的發展勢頭強勁,開辦欄目劇的各級電視台由2008年的80多家增加到了117家,欄目劇也受到了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本屆年會的參評獲獎作品大都體現了與時代脈搏同步的主流價值觀,以及貼近生活、貼近民眾、貼近實際的原則。在選題上百花齊放,製作水準比往屆有了很大的提高。《雲龍茶館》以每期僅有2000元的製作成本,與其他台動輒上萬甚至五、六萬的成本相比,能夠在全國幾百件作品中獲得三等獎,尤為難能可貴。《雲龍茶館》自2009年初開播之後,定位明確,堅持欄目劇的正確創作方向,緊緊抓住欄目劇地域性、參與性、互動性等節目特點,調動廣大市民參與節目演出的積極性,迅速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的節目影響力;注重媒體責任、品牌建設,防範低俗化,在源頭上嚴把劇本關,優先注重陽光、健康的題材,走輕喜劇風格,是與時代發展同步、與社會和諧同音的,不打擦邊球,涉及暴力、黃賭毒、婚外情、包二奶或者社會陰暗面等的劇本,絕對不採用;低成本不代表低質量,民眾演員演出但作品不業餘,主創人員拍攝精良、製作精心,堅持做最好的作品;加大反映現實生活的原創力度,如組織創作“講文明、樹新風、除陋習”系列劇,等等。這些欄目運作經驗得到了欄目劇委員會的好評。
進入2010年,《雲龍茶館》欄目將參照南方台、湖南經視、浙江電視台等實現創收的經驗,加大植入式廣告、行業劇等新產品樣式的開發,運用新的生產和運營機制,在節目品質提升的同時,將欄目劇的產業化向縱深拓展。據悉,為了感謝徐州市民對《雲龍茶館》欄目的支持,4月初,《雲龍茶館》舉辦2009年度欄目劇評選及頒獎典禮,為評選出的市民演員頒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