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鹿

豚鹿

豚鹿(學名:Axis porcinus)也叫蘆蒿鹿,體形中等,但較為粗壯,四肢較短,顯得矮胖,臀部鈍圓且較低,姿態象豬,因而得名。雄性豚鹿長著細長的三叉角,全身淡褐色,生活在沿河兩岸的濕地。晝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叢,也能跳躍障礙。多單獨活動,在發情交配期臨時集成小群。喜歡吃燒荒後再生的嫩草,也吃蘆葦葉和其他水生的植物,偶爾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類等作物。 野生豚鹿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高棉,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豚鹿
  • 拉丁學名:Axis porcinus
  • 別稱:豬鹿,印度支那豚鹿,泰國豚鹿,蘆篙鹿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亞目反芻亞目
  • 鹿科
  • 花鹿屬
  • :豚鹿
  • 亞種:3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Zimmermann, 1780
  • 英文名稱:Hog Deer
  • 英文名稱:Indochinese Hog Deer
  • 英文名稱:Thai Hog Deer
  • 保護級別:瀕危(EN),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豚鹿體長66~74厘米,肩高60~70厘米,體重36~45千克。體型粗壯,四肢短小,臀部鈍圓且較低,乍看很像豬,故名“豚鹿”。通體淡褐色,背部夾雜淺棕色毛尖,腹部顯灰色。夏季時,身上有白色斑紋,背部的斑紋較體側的更為明顯些。脊背兩側具不規則的灰白色斑點。雄鹿長有細長的三叉角,但整個角型較水鹿短得多。雌性豚鹿無角。豚鹿中國亞種(Axis porcinus annamiticus)體形較大,夏毛體斑不太明顯。夏毛棕黃色,冬毛淺棕色或淡黃色。
豚鹿具有完整的眶後條;有眶下腺,能分泌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塗抹在樹幹上以標記領地;蹄間、後足等處有臭腺;沒有上門齒,有短小的臼齒;胃具4室,反芻;沒有膽囊;毛較短;前後肢各有2根中掌骨和中跖骨癒合,形成炮骨;足具4趾,第二和第五趾退化或僅有殘跡;蹄發育良好,沒有腳墊,直接觸地。
腿細長,善奔跑。雄性具角,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徵,同時是爭偶的武器,其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睪丸激素的影響。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面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脫落。1~2歲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后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後定型。雄鹿大於雌鹿。毛色冬深夏淺,幼鹿有白色斑點。雌鹿有2對乳頭。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一年發情多次。

棲息環境

主要棲于海拔500~800米的江河兩岸及其附近長有蒿草及蘆葦的沼澤濕地。很少進入離河岸較遠的山地森林活動。喜歡開闊的棲息地,不進入茂密的森林,也常進入灌木叢和農業耕種區。

生活習性

豚鹿喜歡單獨活動,偶爾有2~3隻聚在一起,但從來不集結成大群。但在發情季節和採食場所常集成臨時小群,每群數隻到10餘只不等。白天,它們躲進樹林草叢之中,到了傍晚才出來覓食。豚鹿全年都可交配繁殖,這種本能有利於擴大種群。豚鹿腿短,行動時喜歡低著頭,所以動作又不及梅花鹿那樣敏捷。
白天常隱於濕地內高草叢或蘆葦叢中,以葦草的莖葉等為食,尤喜食馬鹿草,亦常到燒荒後再生的嫩葦草處覓食。也吃蘆葦葉及其它的水草,還會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類等作物。

繁殖方式

豚鹿全年都可以繁殖,但大多在秋冬季節。在印度和尼泊爾是9月至10月,在中國是9月至2月,雌獸妊娠期213天,1年1胎,全年可繁殖,每胎產一仔,偶爾為2仔。幼鹿半年後斷奶,8至12個月後就可離開母獸獨立活動和覓食。壽命為12~15年,最長達20年。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高棉,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和中國;重新恢複種群:泰國;引進:澳大利亞,斯里蘭卡,美國(馬里蘭州)。由於棲息地破壞,種群數量極少,多存於南亞的杜德瓦國家公園和賈爾達帕拉野生動物保護園內。
中國僅有印支亞種,發現於1959-1960年間,分布於雲南西部靠近中緬邊境的耿馬、西盟兩縣的南丁河沿岸。
豚鹿分布圖豚鹿分布圖

亞種分化

豚鹿(3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分 布
1.
Axis porcinus annamiticus
分布於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和中國。
2.
Axis porcinus kuhli
分布於印度。
3.
Axis porcinus porcinus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高棉。

種群現狀

印度:豚鹿是分布於印度-恆河平原草地的獨特物種,印度旁遮普邦阿薩姆邦是豚鹿過去的棲息地,由於過度采割、洪水泛濫以及疏林的入侵等各種各樣的威脅,現僅杜德瓦國家公園(Uttar Pradesh)和賈爾達帕拉野生動物保護園(西孟加拉邦)存有。
中國:中國1950~60年代豚鹿在雲南西南部(耿馬、西盟)被發現(收購到角和皮)。 在耿馬地區,估計有10餘只(彭鴻授等,1962)。3年後,楊德華等(1965)調查,僅發現4隻。20世紀80年代末期再作調查時,耿馬地區已經絕跡。西盟邊境地區是否還有殘存尚不清楚。致危因素主要是棲息生境被完全破壞。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孟定南丁河地區開辦農場,徹底毀壞了豚鹿的棲息生境,豚鹿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另外,獵捕也是造成豚鹿在野外絕跡的因素。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宣布豚鹿在中國絕跡。野生豚鹿在中國的滅絕時間:1960年以後。
中國20世紀60年代後已再無記錄,直至2007年於雲南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一隻剛出生幾天的雌性幼鹿,現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保護級別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極危 CRD
中國國家保護級別:一級 國家保護級別生效年代:1989年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註:豚鹿全部圖冊網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