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山摩崖刻石

雲峰山摩崖刻石

雲峰山摩崖刻石,在萊州城東南7.5公里處。雲峰山又名“文峰山”,因山峰兩側各有一闕聳立,形同筆架,故俗稱“筆架山”。北臨大海,南毗群峰。山上林木蓊鬱,怪石突兀。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側面,大小不一,形態各異。計有北朝刻石17處,另有宋、元、明、清刻石18處。除一處明代刻石在山陽,其餘均零星分布在山陰和山頂。山陰以《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為中心,周圍有《觀海童詩》、《詠飛仙室》、《耿伏奴題字》;山頂以《雲峰之山題字》、《九仙之名題字》為中心,周圍有《赤松子題字》、《羨門子題字》、《安期子題字》、《浮丘子題字》。左右兩闕有《左闕題字》、《右闕題字》、《山門題字》、《當門石坐題字》、《重登雲峰山記》。刻石中最享盛名的是《鄭文公下碑》。此碑刻於北魏永平四年(公元511年),在山陰一塊不規則的獨立巨石上。刻面稍經加工,高1.95米,寬3.37米,碑文51行,每行29字,計1243字,記載鄭氏家族的歷史及鄭羲生前事略。書法端莊雄渾,用筆以中鋒為主,起落轉折、處處著實,含蓄內秀,結體寬博整飭,敦實穩健。包世臣謂其“篆勢、分韻、草情畢具。”並有“雲鶴海鷗之態”。《論經書詩》亦極為人稱道,高3.38米,寬3.5米,20行,每行21字不等,計324字。詩為五言。書法疏岩豪逸,用筆方、圓兼備,大起大落,結體橫平豎直、舒朗伸展,布白或大或小,或收或放,極具自然之情趣。文獻記載鄭道昭任光州刺史時,曾在“城南小山起齋亭、刻石為記。”刻石已佚,“齋亭”遺址尚存。山上現存宋、元、明、清刻石,多為文人墨客的遊記、題詠及讚頌該山刻石的內容,其中《打碑王辛到此》,為宋人題刻。唐宋間稱拓碑為“打碑”,世傳《鄭文公下碑》有宋代拓本,應是可信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