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山摩崖石刻

雲峰山摩崖石刻

雲峰山摩崖石刻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山東省萊州市東南。現存北魏刻石16處,北齊刻石一處。山腰以上有《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等碑刻。山頂有《雲峰之山題字》《九仙之名題字》《赤松子》等題字。東西兩側峰亦有題字、碑記。山口南端巨石上有《當門石坐》及《右闕題字》。其中最珍貴的碑刻當屬《鄭文公碑》,此碑系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所書,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作品,書法風格堪稱隸楷之極,鐘致帥《雪軒書品》稱:“雲峰魏碑,承漢隸之餘韻,啟唐楷之先聲。不失為一代名作,無愧於千古佳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峰山摩崖石刻
  • 位置:山東省萊州市東南
  • 類型:保護文物
  • 刻石處:35處
石刻介紹,藝術特點,雲峰山介紹,

石刻介紹

雲峰山共有歷代刻石35處,其中北朝刻石17處(北魏16,北齊1),山陰半腰以《鄭文公下碑》為起點,向上有《論經書詩》、《觀海童詩》、《詠飛仙室詩》、《耿伏奴題字》。山頂以《雲峰之山題字》、《九仙之名題字》為中心,四周有《赤松子》、《王子晉》、《安期子》、《浮丘子》、《羨門子》5處題字。東西兩側峰有左、右闕之稱,左闕西壁有《左闕》、《山門》兩處題字及鄭述祖《重登雲峰山記》,闕口南端巨石平面刻《當門石坐題字》;右闕僅刻《右闕題字》。
雲峰山雲峰山
1983年,山東石刻藝術博物館在調查中發覺了鄭道昭所起“齋亭”遺址,但原刻石已佚。此外,山上尚存宋元明清刻石18處,多為文人墨客地遊記、題詠及留名。除一處明代石刻在山陽,其餘均在山陰與極頂。
雲峰山刻石以山勢取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或矗立,或斜依,或偃臥,多處突兀岩石側面,由山腰散布至山巔,形成天然碑林。

藝術特點

以石好刊之,得其流傳久遠
北朝孝文帝移都中原(洛陽)後,在統治黃河流域百年多的過程中,立碑之風大興,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書藝也因而大興,流派亦風趣自然。宣武帝時任光州刺史的書法家鄭道昭,為頌揚其父鄭文公一生的功德和抒發自己對祖國美好的感受,在任職期間,曾週遊雲峰諸山,乘興書寫了很多經過刻石工匠精心雕刻的摩崖刻石,成為北朝刻石流傳至今最多者,甚為後人所重,世人所驚異鄭文公碑亭雲峰刻石能夠風行至今,縱橫海內,絕不是偶然的。鄭道昭在他的書法生涯中,體會到一塊較為成功的摩崖刻石,不僅限於文詞上的華麗,書藝的高超,刻石石質的優劣也至關重要,它是“刊石銘德,與日永揚”的關鍵條件之一(摘自《下碑》語)。如:同處於一山的下碑與宋代刻石,其風化受損程度卻不一樣,下碑歷經1400年,字跡尚能清晰,年代較近(宋崇寧年間)的宋代刻石卻多面目全非,漫泐不清。刻石面貌各異,其中刻工技巧雖有一定的作用,但關鍵還是石質的優劣所致。因而“以石好故於此刊之”。
鄭文公碑鄭文公碑
刻石位置坐落得當,得其天然之美
刻石與四周的自然景色融為一體,是雲峰刻石的一大特色。隨著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石質再好,也經不住長年累月自然的侵蝕。可貴的是,鄭道昭對此已有預料,因而在刻石的選擇上,他既考慮到自然的風化,又採取了減少自然風化的合理措施。如雲峰山刻石多選擇於雲峰之陰,東向或西向的石面且多隱藏在綠樹成蔭幽靜的山谷中,由茂密的樹叢遮擋風沙的侵蝕和南向強光的暴曬。因為若三伏暑天突降冷雨後,天再變晴,南向烈日暴曬,刻石表面由於熱漲冷縮的突變侵蝕,導致風化程度的加深,危害尤大。雲峰刻石,選址得當,雖歷經久遠,由於鄭道昭獨具匠心的精心安排,他那《鄭文公碑》、《論經書》、《觀海潼》等刻石,筆圓而澀,體方骨峻的書法風貌仍躍然於石壁之上,閃閃發光。
刻石因形就勢鑿刻,得其章法之生動
《鄭文公碑》雲峰刻石,利用天然岩石、依山鑿刻,或矗立、或斜依、或偃臥,嵌空疊架,姿態不一。刻石不受岩石大小的約束,大者數米,小者不足一米,字數多者1200餘字,少者不足10字,千奇百怪,耐人尋味。雲峰刻石設計獨特,不受框框限制。既考慮章法又因石取勢。在《鄭文公碑》一千多字的石面偏左有一條由上而下約15公分的粗劣石線斜穿而過,在左下角不宜刻字的部位大膽的閃過。甚至在一行完整的刻石中,因石質粗劣有意越過,留去一字或數字的空白,整個章法閃讓交錯,取其天然,上下貫聯,給人感覺非常莊重、古樸。《論經書》原石質為一不規則的三角形,書寫中靈活地採用了下齊上不齊的手法,避開了左邊石質粗劣部位,把全文20行的刻石集中於右半部。每行字數參差不齊,多者每行20字,少者僅有7字。由於處理得當,章法顯得格外生動別致,數十塊很不顯眼的岩石,通過他的巧妙構思,將一塊靜止的岩石,化作富有生命且具有時代風貌的藝術形象。
刻石書法之美、雕工之精,相得宜彰
從雲峰刻石的雕刻藝術,可以看出我國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半島(當時的光州),在雕刻工藝方面有了相當高超的水平,達到了純熟自如的境地,在刀法上多以圓刀代替了平直的刀法,由早期粗放方整到方圓結合風格飄逸,頓、挫、運、轉,表現深刻。使傳統的雕刻技法和書法藝術融為一體。事隔一千四百餘年的今天,人們不僅讚嘆雲峰刻石書法藝術的字型剛健挺拔、沉雄渾博,更為那刻石章法,氣派宏大所驚羨,亦讚嘆那不留名的刻石工匠雕刻宏篇巨帙的高超技藝,更為他們那手中的雕刀,保住了千年古字鋒芒猶新而感動。

雲峰山介紹

雲峰山,又名文峰山、筆架山,位於萊州市區東南7.5公里處。其主峰東西兩側各有一峰,形同筆架,當地人稱筆架山。其西連高望山,東接寒同山,北望滄海,南眺群峰。雖海拔僅300餘米,卻山岩聳秀,林壑優美。“方圓南北紛爭議,獨與此例無異詞,掖縣鼎鼎文物最,文峰山上道昭碑”,這是我國已故書協名譽主席趙朴初先生對雲峰山《鄭文公下碑》的題詩。1983年,90歲的劉海粟在雲峰山題詞,“四顧蒼茫天外雲吟天外海,一碑突兀畫中人醉畫中山。” 的確,雲峰山不僅以山巒奇麗,風光絢麗著稱,而更以其擁有眾多的北朝摩崖刻石名傳千秋,聲譽中外。
雲峰山雲峰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