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和縣雲和中學

雲和縣雲和中學

浙江省雲和中學是一所省一級重點中學,創建於1938年,前身是雲和簡易師範,解放後遷入現校址。1958年始設高中部,1980年被列為省重點中學。學校坐落在雲和縣城南郊,占地面積126畝,建築面積27486平方米,現有38個教學班,學生1365餘人,依山傍水,樹木蔥蘢,環境清幽,是求學育人的理想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雲和中學
  • 英文名:YUNHE HIGH SCHOOL
  • 簡稱:雲中
  • 校訓:陽光、進取、協作、創新
  • 所屬地區: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
  • 類別:公立高中
  • 學校屬性:省一級重點中學
  • 主要獎項:省級文明單位
    省級治安安全單位
    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優秀考點
  • 現任校長:劉定華
  • 知名校友:楊家海、冷琴、朱正茂
  • 辦學理念:適性發展,和而不同
所獲榮譽,辦學歷史,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基礎設施,文化傳統,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地理位置,

所獲榮譽

建校六十多年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初高中畢業生16600餘人,英才輩出。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先後獲得省文明單位、省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省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省中國小實驗工作先進單位、省中國小圖書館工作先進單位、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省紅旗團委、全國萬校國防教育活動先進學校等榮譽,2001年被確定為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辦學歷史

雲和中學從1938年創建開始至2012年,在74年中經歷了波浪式發展前進的六個歷史階段。
一、雲和簡易師範應運而生(1938—1949)
雲和縣簡易師範是雲和中學的前身,1938年7月,在地方紳士的倡議下,經省主席黃紹硡批准,縣政府撥款籌建雲和簡易師範學校。時值上海、杭州等地一批進步知識青年到雲和縣政府任職,縣政府選調唐文粹擔任校長,在城東獅山建校。那裡依山傍水,景致秀麗,利用閒置寺廟屋舍和新建的兩個簡易教室作為校舍。把傳播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倡“教育救國”作為辦學宗旨,實施“手腦並用”“教學做合一”的辦學模式。學生白天在學校學文化,晚上深入附近農村宣傳抗日,興辦民眾識字班。
雲和簡易師開辦以來,先後聘到杭葦、陳懷白、俞子夷等一批社會鴻儒碩生來校執教。從開辦到1949,培養出700多名鄉村師資,完成了歷史使命。
二、改制易名雲和國中從頭越(1949----1958)
解放後,學校改制易名,遷至城南瓦窯村,原處州師範舊址,定名為“雲和縣初級中學”,這是雲和中學改制轉型的起始階段,張壽松先生任學校主委,主持工作。
學校改制之初,規模很小,僅有4個班級,114名學生,15位教職工。辦學條件很差,設備極其簡陋。理化儀器只有幾隻燒瓶,幾支試管,圖書資料廖廖無幾,只有幾百本破損藏書。流生現象嚴重,每學期開學初,全校教師分頭下鄉做流生工作,走村串戶動員學生入學。
至1952年,度過了恢復期,迎來了燦爛曙光,縣委、縣府加強了對學校工作的領導,由縣長兼任校長,廣大教職工員經過思想改造運動,精神面貌有了較大變化,增加了主人翁思想,端正了辦學方向。專設青年團專職幹部,負責抓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在學生中加強團隊建設。在教職工中有了工會組織,從而逐步建立起教學新秩序。
隨著全縣社會改造基本完成,學校又出現了新氣象,到1957年規模有所擴大,已發展到7個班級363名學生。
三、辦高中步履艱難(1958——1978)
應形勢發展需要,1958年春開始招收26名新生,提升成為完全中學,這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階段,先是練習先生任校長。
興辦完中步履艱難,首先是師資缺乏,其次設備簡陋,再次生源不足。1965年前,絕大多數年份只招收一個高中班,卻要向麗水、景寧兩縣招收部分學生才能湊足名額。所以,從1958年到1968年的十年間,畢業生總共只有429人。由於生源不足,起點低,加上“左”的思想干擾,全校師生在“大躍進”中,參加大辦鋼鐵、大辦農場、大辦飼養場,勞動時間過多,搞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政治批判之風又連年不斷,廣大教師象驚弓之鳥,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因此,三年困難時期,教學質量明顯下降,以致1963年學生參加高考理了“光頭”。
面對嚴峻的教育形勢,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認真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整頓教學秩序認真反思,調整充實師資力量,組織學生“學雷鋒、創三好”,教學質量開始回升。1964為高校輸送了20名合格新生,學校扭轉了被動局面,增強了工作信心,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學生素質明顯提高。66屆高中畢業班大多數學生喜獲思想、學習、文體活動三豐收。可惜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開始,高校停止招生,使許多同學失去了金榜題名的機會。
1966年6月起,學校“停課鬧革命”,開始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大串連,寧靜校園陷入一片混亂。1968年學校變成雲和縣“鬥批改”幹校,全校教職員和全縣機關幹部一起集中學習,搞“清理階級隊伍”,不少教師遭受迫害,教師隊伍嚴重分裂。
1969年,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搞“複課鬧革命”。初高中相繼恢復招生,學制均由三年改為二年,課本使用省編教材。1971年校革委會成立,工宣隊仍繼續左右學校形勢,連年大搞批判“資產階級”。不但破壞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派性鬥爭還有增無減。1974年又掀起“批林批孔”和“反擊右傾翻案風”惡浪,部分教師又受到批判,學校再度陷入混亂。
在十年浩動期間,由於廣大師生對極“左”路線不斷進行抵制和鬥爭,學校原有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損失甚少。在堅持以學為主方面仍付出了不少心血;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工、學農、學習雷鋒做好事方面,仍取得了良好成績,湧現出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現在已為祖國的“四化”大業,為雲和的振興做出了成績。
四、上重點山花爛漫(1978——1995)
1976年10月,“四害”掃除,大地回春,雲中走出困境開始新生。雲和縣委決定改組校革委會,任命徐治仁同志為主任。1977年9月,一批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教師進入領導崗位,領導班子充滿生機,富有活力,團結一致,率領廣大師生撥亂反正,著力整頓師資隊伍,逐步恢復和建立規章制度,教學秩序很快穩定下來。學制改為五年制,高中三年,開始使用部偏教材。1978年畢業生參加高考首戰告捷,取得了良好成績,最為突出的是張海濤(15歲,稱“少年大學生”)和吳華生,分別被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錄取,曾先後留學美國,取得博士學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發展進入嶄新的歷史時期,首先改革了管理體制,實行校長負責制,縣委縣府任命劉紹同志為校長,全面主持學校工作。1980年雲中被列入省重點中學規格提升了,既增加了動力,也增加了壓力。黨支部認真落實知識分子,徹底平反冤假錯案,積極慎重地在教師中開展建黨工作,從而迅速形成“堅持團結向前看,齊心協力育新人”的新局面,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創造了良好氛圍。
接著根據教育部關於辦好重點中學決定的精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把工作著重點及時作了轉移,千方百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質量,腳踏實地狠抓校園校貌、理化實驗、圖書資料等各項基本建設。1986年增設了政教處,1989年又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和保衛科,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強化學生行為規範。有計畫地調整招生計畫和辦學規模,學制初高中分別從二年改為三年,課本採用部編教材,每周授課時數也適當作了調整,增加基礎課授課時數,增設勞技課,保證體育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質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礎。1984年起學校還增設了一個高中民族班,為少數民族國中畢業生製造更好入學條件。
從1978年至1993年的15年中,學校領導班子主要成員雖幾經調整充實,都能始終保持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好傳統,講事業、講團結、先後在劉紹、陳光來、周和標三位校長的帶領下,全校師生和衷共濟,傳承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奮發向上的精神風尚,弘揚新時期拼搏、創新精神,不斷創佳績、膺佳譽。1981年學校黨支部被評為地區先進黨支部,受麗水地委表彰。1982年理化實驗室被省教育廳、省教育工會評為“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同年,群體工作也被評為省先進集體。1985年,被評為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再次受省教委表彰。1987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受浙江省委、省政府表彰。同年,省人民政府又授予“民族團結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高中證書會考工作、學校檔案工作、工會工作等先後跨入先進集體行列。魯有福、高榮照等11位教師先後分別榮獲省級和省級以上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和教壇新秀榮譽稱號。
高考成績高低,上線人數多少,是反映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從恢復高考制度以來的15年中,高考成績名列地區前十名考生幾乎年年有,按人均比例評估,升學率年年屬地區上游。按上線絕對人數評估,在麗水地區各重點中學中居於中游,好的年份可進入地區四強,文科可進入三強。1989年10個學科有7科平均成績居地區前四名。張海濤、吳華生、毛少偉、林秋明、樓建波、梅利軍、錢征、陳麗萍、張應杭、尤慧萍、李海霞、胡月靜、徐欽等是其中的姣姣者。史地學科異軍突起,1988年全省576所學校參考,歷史學科名列第26名,成為會考成績的姣姣者。
第二課堂碩果纍纍,尖子輩出。參加全省數學、作文、物理、化學、政治等學科競賽,共有李衛義、陳麗亞、錢征、朱正茂、魏旭濤、雷群芳、韓凝春、廖昕等22人獲獎。
在籌措辦學資金,加強學校基本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方面頗有特色,能抓住機遇爭取外援,先後與水電部十二局、緊水灘發電廠簽訂廠校掛鈎契約,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關係,改建和新建20個教室,36套教工宿舍,一幢40多間的學生宿舍,50%的資金都是通過合作得到解決。四層科學樓的基建資金三分之一依靠集資解決。在雲和鋼球廠的扶植下學校辦起鋼球分廠,提高了造血功能。
回顧雲中被列入省重點中學以來的辦學經歷史,令人鼓舞,極大地提高了雲中的知名度,贏得了社會認可。
五、十年創建,舊貌換新顏(1995—2005)
隨著社會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省里推出省重點中學創建等級機制。雲和中學1995年從三級起步創建,到2005年達到一級標準通過驗收。從三級到二級化了9年時間,從二級到一級用了1年時間。在創建期間高洪波任校長9年,林志龍任校長1年。全校教職員工負重拼搏10年,完成了一級普通高中的創建任務,也保持了省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
在創建過程中進學校黨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黨員人數人從1995年的41人,到2005年65人,增加了24人。2005年建立黨總支,下設四個支部;教工代表大會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增強了民主監督力度;1997年學校開始設立科教處,對加強教學科研工作,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進一步健全骨幹教師培養機制,營造教研氛圍,強化課題研究精品意識起到了良好作用;學校共青團組織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發揮主力軍作用,運用“業餘黨校”“業餘團校”“劉玲英支部”“校園文化周”等載體開展多種形式活動,活躍校園文化,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後勤工作邁出了科學管理的改革步伐,食堂從1995年起推向市場,改由社會人員承包經營,原有的富餘人員改做校園服務工作;在學校管理上也進一步完善,校長室於1995年修訂了《關於改革管理機制的若干意見》,對出勤等8個方面做出規定,以後又不斷出台新的管理規定,並由教代會審議通過實施,如2000年推出的就有《教職工聘任方案》。
創建工作的另一重頭戲是加強校園硬體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經過10年努力,校園舊貌換新顏:拆了舊禮堂,舊教學樓、女生舊宿舍、教工宿舍和東風樓、封堵了西側小門;新建東側校門、體育館、綜合樓、學生餐廳、新圖書樓、新實驗樓、400米標準田經場,並改建教工宿舍衛生間48套,投入大量資金栽種苗木,綠化、美化校園,進行花園校區建設。同時改善了教學配套設施,多媒體教室從無到有,至2005年一次性建成22個多媒體教室,實現了多媒體進教室的目標。還有2個學生機房和課件製作中心。校園區域網路和校園廣播系統於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學校藏書量不斷增加,2003年一次性就購進1萬多冊,並制定了比較系統的訂購計畫,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理化生多科儀器設備也得到充實和更新,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創建了較好條件。
10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模式不斷轉型。2001年初高中完全分離,成為單一的普通高中班級從94年的23個到2005年已達到36個,學生從94年的1106人到05年已增到1624人,教職工人數從94年112人,05年增加到147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3人,中級的55人,初級的56人。在創建的10年期間,有黃少英、高洪波等幾位老師獲得省級和國家級榮譽稱號。青年教師盧偉輔導學生參加生物競賽2人分別獲得國家級一等獎和二等獎,6人獲省級獎。學校除保持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外,並曾多次獲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學校實驗室1996年再次被評為省級先進集體。學生參加高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升學率按縣人口比例統計年年可處於地區中上水平。
六、辦人民滿意高中任重道遠(2005----2012)
2005年順利通過省一級重點普高中評估之後,學校發展躍上新台階,辦“人民滿意高中”成為新的目標。
根據我縣只有一所普高,初升高的比率已達到90.13%的客觀現實,普高教育向普及型轉變,雲中必然要擔負起普及與提高的兩大任務,構建承認個體差異,拓寬因材施教,堅持人人發展,滿足各類學生需求的辦學模式。
加強學校內涵建設,辦人民滿意高中,林志龍、葉俊兩位校長率領全校師生員工已奮戰了六年,開始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學校規模繼續擴大,為滿足了國中畢業生入學需求,2012年9月在校學生有三個年級共34班,學生總數達1501人,在校職教職員工148人,其中專職教師116人,具有高級職稱的52人,中級職稱的44人,具有本科學歷的129人,研究生3人。男教工74人,女教工74人,黨員71人(包括退休11人),35歲以下74人。
根據年輕教師結構比例偏高,各教研組高水平的領軍人物不足的情況,進一步推進和落實多層次、多元化的校本培訓計畫,深化“青藍工程”、“名師工程”,與校外建立走出去請進來互動交流學習機制,不斷提升教師品德修養和業務素質,開展“教、研、評”一體化建設,注重實踐與反思。
大膽改革招生制度,推進教學改革,堅持和拓展因材施教,開設小班、特長班、分層教學班,施行“3+1”教學,“2+1”分流,逐步形成具有雲中特色的課程體系和辦學特色。切實關注學生個體特質,做好“輔優補短”工作,提升教學質量。在參加學科競賽和體藝類高考方面成績喜人。三年來共有43人次獲省級獎,其中屬省一等獎的有數學4人次,生物1人次。參加高考“體藝類上線萬人比”在全市重點中學一直居前三位,有上北影和空軍學院、民航學院。2009年在浙江省首屆中學生舞蹈大賽,雲中“校園華爾茲”舞獲省一等獎。2012年參加高考,質量高端人數雖然不多,但增量不少。535人參加高考,成績優秀,獲縣委、縣府獎金130萬。在各類研究性學習比賽中,三年來,7個學生成果獲省級獎,學生的品德、意志和能力得到良好發展。
學校的德育工作始終擺在學校工作的首位,認真落實全員抓德育工作的舉措,對學校原有德育工作的管理模式不斷進行總結和思考。採取以對學生評價為切入點,以“陽光學子”評比活動為載體,積極進行勵志教育。通過對學校原有的德育管理模式和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進一步完整了德育工作機制,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路。校團委、學生會積極開展各種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志願者活動,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有效地拓展和提升了學生素質,進一步為學生創設了體驗成功的平台。六年來,取得了安全責任事故零發展的良好效果,先後獲得浙江省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麗水市“治安安全單位”,雲和縣“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全體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學校日益呈現出心齊、氣順、勁足、和諧的局面,2009年,被評為“省級模範職工之家”。
繼續堅持硬體先行,節約管理,為各項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近三年又投入450多萬元建成塑膠跑道、教學實驗室、通用實驗室和兩個計算機教室,更新了12個教室的多媒體投影和校園廣播網等設施,全面美化了校園廣場。現在,學校審時度勢,及時利用“校安工程”改建項目,籌措1300多萬元資金,建設小班新學區,為雲中今後更好更快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當前,學校在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質量的評估導向還不夠突出;各項管理工作還沒有完全到位;師資學歷的合格率雖已到達97.4%,但年齡結構偏輕,經驗欠缺,各學科領軍人物不多,教學質量提升不夠明顯,一本上線人數不能讓人滿意,嚴重製約著學校美譽度的提升。現任校長劉定華提出以“陽光、執著、協作、創造”為校訓,深化課程改革為契機,創建特色高中為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圍繞和諧校園、人文校園、特色校園、學術校園、開放校園、生態校園等六大校園建設,正舉全縣之力助推雲中人向辦人民滿意的高中目標奮勇前行。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2012年9月在校學生有三個年級共34班,學生總數達1501人,在校職教職員工148人,其中專職教師116人,具有高級職稱的52人,中級職稱的44人,具有本科學歷的129人,研究生3人。男教工74人,女教工74人,黨員71人(包括退休11人),35歲以下74人。

基礎設施

近兩年來,學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工程,相繼建成體育館、綜合樓、校園廣場,配置了多媒體教室、辦公電腦等現代教學設備,計算機校園網、有線廣播網逐步開通,新圖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400米標準田徑場等正在興建。學校規劃:將建成內含30個班級、學生1500人,具有省一級重點中學的硬體設施和學校管理水準的重點中學。

文化傳統

學校以“陽光、進取、協作、創新”為校訓,以“適性發展,和而不同”為辦學理念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劉定華
2012.8---至今
副校長
陳善鴻
2007.8---至今
副校長
吳建平
2010.7---至今
副校長
柳偉忠
2010.7---至今
副校長
葉永信
2012.8---至今

歷任領導

雲和中學前身:簡易師範期間(1938年至1949年)
任別


任職時間
1

唐文粹
19389月——19399
2

孫祖城
1939年秋——1940年秋
3

陳培英
1940年秋——1940年冬
4


1941年春——1942年夏
5
兼校長
泮一塵
1942年秋——1943年夏
6

賈祖珊
1943年秋——1944年夏
7
兼校長
泮一塵
1944年秋——1945年夏
8

程本海
1945年秋——1945年冬
9

史雪明
1946年春——1946年冬
10

陳積法
1947年春——1948年夏
11

童玉書
1948年秋——1949年夏
解放後:雲和縣初級中學期間(1949年至1958)
任別


任職時間
12
主任委員
張壽松
1949.7---1952.9
13
兼校長
郭榮齋
1952.9---1953.8
14
兼校長
田雲濤
1954.2---1955.5
雲和中學期間
1958年至今)
任別


任職時間
15


1958.7 ---1960.3
16
兼校長
蔣元本
1960.3 ---1960.5
17
兼校長
畢松耜
1961.2 ---1961.9
18
革委會主任
趙玉山
1971.1 ---1972.1
19
革委會主任

1972.1---1977.8
20
革委會主任
徐治仁
1977.8---1979.10
21


1979.10---1982.6
22

周和標
1982.6---1984.2
23

陳光來
1984.2---1987.8
24

周和標
1987.8---1995.5
25

高洪波
1995.5---2004.8
26

林志龍
2004.8---2010.8
27

葉 俊
2010.8---2012.8

校園環境

學校坐落在縣城南郊,依山傍水,樹木蔥蘢,環境清幽,是求學育人的理想之地。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